《你為啥還手》裏,孩子幼兒園被欺負,家長被打電話,家長啞口無言

(文章,歡迎轉載分享)

家長們把孩子送去幼兒園,目的不是希望他們的學習非常好,而是希望他們去交朋友到朋友,鍛鍊自己的語言、交際能力的。可孩子在幼兒園的很多時候,也會遭遇一些另孩子受傷、家長不愉快的事情。

每一個孩子的性格盡不相同,有的活潑有的內向,所以家長們能讓自己的孩子在幼兒園與其他小朋友和睦相處,常常教導孩子要學會分享、不要吵架、打架。自己的孩子是教育到位了,但總有一些孩子比較“熊”,讓自己的孩子被波及了。

《你為啥還手》裏,孩子幼兒園被欺負,家長被打電話,家長啞口無言

孩子幼兒園遭欺負被叫家長,做法老師啞言

鑫鑫是林女士的第二個兒子,由於當時是意外懷孕,身體狀態不太好,所以懷孕早期沒有攝入足夠的營養,導致孩子早產。從出生到現在個頭要比同齡小孩要小,體格也不如同齡小孩強壯。

林女士怕鑫鑫個子小,身體不好精力跟不上其他小朋友被鼓孤立,所以在鑫鑫上學的時候都讓他帶些小零食分享給其他小朋友,也許這樣其他小朋友就帶着他玩,一段時間下來鑫鑫回家都開心説哪一位朋友喜歡吃他的餅乾,哪一個帶着他玩,玩什麼遊戲。

可這一個習慣,卻讓其他小朋友盯上了鑫鑫,認為鑫鑫的其他東西都是可以分享的:一個小朋友看上了鑫鑫帶來的新手辦,想要佔為己有。因為是父親獎勵的,鑫鑫非常喜歡不想分享,兩個人爭執不下,另一個小朋友動手搶東西並把鑫鑫推倒在地,鑫鑫被推倒又被搶東西着急了也把人打了回去。

最後,兩個孩子被老師分開並通知了家長,林女士剛到幼兒園還沒來得及詢問鑫鑫怎麼回事,老師卻説:另一個小朋友只是想看看鑫鑫的玩具,他不願意,爭執的時候不小心摔倒了,急了還打了別人,不管怎麼都不應該打人。

《你為啥還手》裏,孩子幼兒園被欺負,家長被打電話,家長啞口無言

林女士把鑫鑫帶到一旁詢問才得知“不是不小心摔倒,想要搶東西把人推倒的”,詳細的瞭解了事情經過,林女士隨即伸手推了一把老師,老師下意識也把林女士推了回去。

這時李女士質問:我推你,你為啥還手?

老師辯解道:下意識動作!

你也知道下意識動作?”李女士的質問讓老師啞口無言,最後不得不出面讓搶東西推人的小朋友給鑫鑫道歉。

事後,李女士雖然有些懊惱當時當着孩子推了老師,但也生氣老師欠妥當的處理。兩個人打架肯定不能判定是隻有一方的過錯,而且自己的孩子也算下意識自衞動作,如果雙方各打五十大板她都不會覺得這麼生氣。

雖説武力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但孩子面對衝突時選擇自衞是沒有錯的,但事後也要教育孩子,動手打人是不應該也不對的,也還有很多解決辦法不跟其他小朋友起衝突,這樣才是保護自己的正確辦法。

那如果孩子在幼兒園遇到鑫鑫與小朋友這樣的衝突時,家長要教育孩子才能讓孩子能更好自衞呢?

《你為啥還手》裏,孩子幼兒園被欺負,家長被打電話,家長啞口無言

孩子間衝突,2個處理方式,家長要及時交給孩子才能更好“自保”

1、震懾法

孩子的思維和大人的不一樣。當孩子們相處融洽時,他們可能會因為一個小小的矛盾而打架。此時,行動先於思想。但如果對方的孩子搬走了:我想告訴老師或爸媽你打人。在很大程度上,它可以嚇唬孩子,使打人的孩子不再有下一步。畢竟,孩子們一開始就漠不關心。進一步的行動可能會使被擊中的兒童遭受更嚴重的傷害。

2、事後法

這是教導孩子在於其他人發生衝突時立即找老師或者家長,最好讓成人來化解小朋友間的衝突,不要當場以暴制暴,打人畢竟是不對的,如果教導永遠是當場打回去,會讓孩子們無形中覺得武力可以解決一切,這對孩子的性格發展會有很大的影響。

在小朋友之間的衝突,在成人看來不過小打小鬧,但面對衝突的時候打還是不打是很多家長教育的分歧:

打也不是,不打也不是,那作為家長要怎麼教孩子不受欺負避免衝突呢?

1、鍛鍊孩子體格

小朋友再小,幼兒園也是一個小型的“社會”,欺軟怕硬是正常的,但如果小孩身體體格上強壯、強大,讓其他小朋友“不敢惹”,這樣就很大程度上避免了被欺負的源頭。

2、培養孩子樂觀開朗性格

孩子性格樂觀開朗,性格自信大方,面對事情積極向上,那麼他在學習中優秀,小朋友都有慕強心理,大家都喜歡與他玩耍,就沒有別人想去欺負他了。

《你為啥還手》裏,孩子幼兒園被欺負,家長被打電話,家長啞口無言

有人的地方就會有摩擦、衝突,面對小朋友間的衝突作為家長是不能夠一刀切,做到不偏不倚才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而且要及時化解衝突帶給孩子的影響,不要讓一次衝突成為孩子心理陰影。

今日話題如果你的孩子在幼兒園被欺負了,作為家長你會怎麼做呢?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678 字。

轉載請註明: 《你為啥還手》裏,孩子幼兒園被欺負,家長被打電話,家長啞口無言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