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傑出縱橫家張儀列傳 楚懷王拘張儀結局如何

戰國傑出縱橫家張儀列傳

司馬遷所著《史記》中,第七十卷第十篇,着重筆墨書寫了《張儀列傳》,介紹了戰國時期傑出的縱橫家、軍事家和政治家張儀的生平事蹟,給筆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張儀劇照

作品中描寫了張儀從少年拜鬼谷子先生為師,學習遊説,到後來窮困潦倒,長街受辱,又被摯友蘇秦所逐,因緣際會成為秦國宰相而改變命運的一系列故事,不由得人感慨,人生的跌宕起伏,是那樣充滿傳奇色彩。

嚴格意義上來説,張儀是一位周旋在六國之中的“拆台”高手,他有着明確的政治目的,那就是逐步瓦解六國的政治軍事實力,助秦國統一天下。

縱觀天下大勢,諸侯割據,秦惠王是無疑戰國眾諸侯國王中最具雄才大略的皇帝,對張儀有着知遇之恩。善於政治投資的張儀當然看得清跟着最具實力的君主才最有前途這一基本事實,因而他所做的一切與其説是為報秦王之恩,倒不如説是他有着清醒的站隊意識,對七國爭雄的結局有着正確的研判。

《張儀列傳》中詳盡描述了張儀輔佐秦惠王,繼而掌握軍政大權,利用出使各國的機會先後“策反”魏王,欺騙楚王,而後又使齊、趙、燕等三國連橫親秦,終使秦國獨霸天下的過程,卻對秦惠王逝世後,秦武王對張儀的厭惡猜忌之心描寫得十分委婉,以至於最後張儀辭職去往魏國,兩年後身故的具體經過,在筆者看來也如霧裏看花,不甚詳盡。

然而仔細想想,這經過又何必去深究,古往今來,終究沒有幾個賢明君主能容得下功高蓋主的謀臣,在殺機四伏的政治舞台上,張儀的急流勇退,未嘗不是明智之舉。

楚懷王拘張儀結局如何

公元前331年,歷經一系列強國戰略的秦國已漸漸強大起來,秦惠王遂以武力威脅楚懷王,企圖得到黔中一帶富饒的楚國領土。此時,楚懷王正為前番受到張儀的耍弄欺騙而憤恨不已,便趁機向秦惠王提出只要向楚國引渡張儀,自己就願意獻上黔中地區的要求。

張儀劇照

能兵不血刃得到楚國大片領土,秦惠王當然十分樂意,然而如此一來就要犧牲足智多謀的張儀,這又令他十分為難。正在秦惠王為此大傷腦筋之時,張儀主動提出願往楚國為人質,接受楚懷王制裁的決定,秦惠王順水推舟,欣然允許。

張儀赴楚之後,楚懷王二話不説,將其拘禁,準備殺了他。

這時,素來與張儀交好的靳尚立刻對好友展開了營救行動。他先向楚懷王進諫道,大王拘禁了張儀,秦王勢必震怒,如此一來天下諸侯見楚國與秦國交惡,必定紛紛投秦,孤立楚國,而使楚國地位一落千丈。

楚懷王正細想臣下的這番言論之際,靳尚又對懷王的寵妃鄭袖出言恐嚇,聲稱她即將在楚懷王面前失寵,原因是秦王有意將秦國能歌善舞的美貌公主嫁與楚國國君。公主的孃家秦國不僅有強大的政治和軍事力量,更有雄厚的經濟實力,一旦她得到楚懷王的寵幸,那還有您的容身之地嗎?

一番言之鑿鑿的分析,頓時嚇得鄭袖花容失色,不知所措,萬般無奈之下,只得依照靳尚的授意,想盡辦法説服楚懷王釋放張儀。

張儀受笞是怎麼回事

張儀受笞的故事在民間廣為流傳,基本上與韓信受胯下之辱一樣,屬於成大事者獲得成功前必然經歷過的挫折磨礪。有意思的是張儀官拜秦相之後,竟然修書給當初“教訓”了自己的楚相昭陽曰“始吾從若飲,我不盜而璧,若笞我。若善守汝國,我顧且盜爾城”。

張儀劇照

意思是:最初我跟隨你,你冤枉我偷玉璧而鞭撻我,如今你要守好你的城池,我要盜你的城。如此公然挑釁,可見身為文人客卿,張儀也是十分記仇的。

其實昭陽失璧,原本只是一場意外,酒席間狂飲忘形之際,拿楚王賞賜的貴重玉璧出來炫耀傳看,人多手雜,一時找不到根本不足為奇。然而他偏偏戴着有色眼鏡看待當時貧賤低微的張儀,認為窮困潦倒之人必然品格低下,覬覦貴重物品,不分青紅皂白就將別人抓起來拷打一頓,企圖屈打成招,險些釀出人命,也難怪張儀生氣。這也從另一方面反映出當時的士大夫階層驕橫傲慢,內心充滿優越感,看不起底層布衣寒士的基本事實,因而後來楚國因張儀的謊言欺騙而一敗塗地,可以説冥冥之中早有前因。

當眾一頓鞭刑,可謂無妄之災。然而幸運的是這一頓皮肉之苦終究還是讓張儀清醒地認識到楚國任用這等傲慢無禮的人為相,可見楚王並非賢明之君,不值得自己侍奉左右,想要出人頭地,必須另投明主,只要自己善於雄辯的舌頭還在,就一定有在亂世中翻身的機會。

果不其然,不久之後,張儀受到了秦惠王的賞識,終於得以在政治舞台上一展抱負,順便為自己報了受辱之仇。


張儀説楚的典故詳解

一個畫餅的誘惑力有多大?這取決於嘴饞之人對該餅美味的想象空間。戰國七雄之一的楚國,就亡在雄辯滔滔的著名秦相張儀為楚懷王畫的那個子虛烏有的“餅”上,至此之後,張儀説楚的典故也成了外交史上經典的欺詐案例。

張儀説楚圖

話説早先楚國與齊國交好,為了鞏固國防,對抗日漸強大的秦國的威脅,兩國曾一度結成軍事聯盟,令秦惠王投鼠忌器,十分頭疼。為了拆散齊楚之間的合縱戰略,張儀自告奮勇出使楚國,使出一條分裂兩國的妙計。

首先,張儀故意提出只要楚國同意與齊國斷交,秦國願割讓六百里國土,並敬獻大量美女的優厚條件。貪婪好色的楚懷王不疑有詐,立刻答應,滿以為可以不發一兵一卒就輕易獲得秦國的疆土美姬,甚至充耳不聞頭腦清醒的謀士陳軫的勸諫,一紙國書輕易斷絕了與齊國的邦交,還將楚國相印交給張儀,有他全權處理赴秦國接收國土事宜。

如此一來,齊國迅速倒向強敵秦國,而這邊,楚懷王仍做着白得六百里國土的春秋大夢。直到張儀回到秦國後假裝墜馬受傷,後又矢口否認向楚國敬獻國土的承諾,楚懷王方知中計,盛怒之下起兵攻秦,卻遭遇了齊、秦兩國聯軍的猛烈反擊,先後在藍田、丹陽等重大戰役中吃了敗仗,八萬楚軍被殺得丟盔棄甲潰不成軍,楚國因此國力一落千丈。

儘管之後,楚懷王屈辱地提出割地求和,並以自己為人質向秦國投誠,然而兩年後,隨着楚國最後一位國君客死異鄉,曾經盛極一時的楚國終究還是如西下的夕陽,為它潦倒悽慘的國運畫上了句號。

天下第一利口張儀罵孟子的事蹟

一代儒學宗師孟子滿腹經綸,有着“大才雄辯,天下無對”之美譽,而戰國秦相張儀則因生就一條三寸不爛之舌而被稱為“天下第一利口”。彷彿冥冥之中自有註定,在兩位名家在學術及政治領域多有爭論,唇槍舌劍之激烈程度,不亞於現代名流微博過招的濃烈硝煙氣息。

張儀劇照

兩人的多次言語交鋒中,尤以張儀的一句“儒家大偽”最為犀利,這一番千古絕罵,竟使得一向自命清高看不起縱橫謀士的孟子也無地自容,至此再不敢有“妾婦之道縱橫家”這等充滿諷刺意味的言論。

儒學文化,堪稱中華文化之正統,孔孟門生遍天下,大凡讀書之人,無不對這兩位宗師肅然起敬。可在百家爭鳴,各種思想言論大放異彩的春秋戰國時期,偏偏就有張儀這樣堪比現代叛逆青年的縱橫家對錶面假斯文的酸腐文人不屑一顧,竟在殿堂之上,眾目睽睽之下直指孟子“爾何其厚顏也”,更振振有詞地指責儒學文人迂腐愚昧、張揚刻薄,鄙視天下眾生,事事維護周禮、貶斥法制,説到底不過是一羣四體不勤、五穀不分的書呆子云云。一陣嬉笑怒罵,震懾得大殿中鴉雀無聲,而此刻孟子早已被這番“有辱斯文”的當眾嘲諷氣得無力反駁,羞憤之下一口鮮血噴出兩丈多遠……

在齊宣王的接風宴上,將孟子罵得體無完膚的,張儀恐怕是空前絕後的第一人。掩卷沉思,私以為戰國時期若有保險這一行業的話,張儀必定會為他那條賴以生存的巧舌一擲千金投下重保。然而這等巧舌如簧的政客卻偏偏入不了秦武王的法眼,最終還是落得個辭職返鄉,魂斷病榻的下場。

歷史上的張儀簡介

張儀原本是魏國人,和蘇秦一樣,都是從鬼谷子學習遊説之術的人。後來蘇秦到了趙國,説服了趙肅侯,所以可以去各國諸侯處遊説,讓各諸侯實行合縱之術對抗秦國,但是蘇秦擔心沒有人能夠到秦國為他工作,於是就暗使計謀,讓張儀去了秦國。張儀知道自己是受了蘇秦的幫助之後,説在蘇秦當權的時候,不敢奢談攻趙。

張儀畫像

後來秦惠王攻打魏國的時候,張儀提議將蒲陽歸還給魏國,還要把公子繇送到魏國去當人質,説秦國如此寬厚,魏國一定以利相報,後來魏國就把上郡十五縣等土地獻給了秦國,張儀也因此做到了秦國的宰相。公元前324年的時候,張儀擁戴秦惠王正式稱王。一年後,秦王派張儀和齊、楚兩國的使者在齧桑會盟。會盟回來之後張儀就免去了相職。

公元322年的時候,為了秦國的利益,張儀去了魏國做國相。張儀暗中讓秦國攻打魏國,魏國戰敗,魏國戰敗。後來韓、趙、魏、燕、齊還有匈奴一起進攻秦國,秦國打敗了韓國的軍隊。張儀説服魏惠王退出合縱聯盟,之後回到了秦國出任宰相。還藉機吞併了蜀國,魏國也背棄了秦國,加入了合縱盟約。

後來張儀戲楚,搞垮了齊國和楚國的關係。秦王要挾楚國,要土地就要以土地來換,但是楚王表示只要張儀,就可以交出土地。於是張儀主動請求前往楚國,把張儀給囚禁了起來。但是靠着張儀的一張三寸不爛之舌,楚懷王又把張儀給放了出來。後來張儀遊説諸國,又回到了秦國。張儀又因為齊王對自己的憎恨而自請到了魏國,但是齊湣王聽了旁人的意見,沒有攻打魏國,張儀到了魏國之後一年也就死了。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894 字。

轉載請註明: 戰國傑出縱橫家張儀列傳 楚懷王拘張儀結局如何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