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秦與張儀,都是鬼谷子的徒弟,一個出來得早,一個出來的晚,但是兩人在戰國時期卻譜寫了一場心照不宣的雙簧戲,將戰國諸侯戲弄,攪動戰國格局。兩人同為戰國時期著名的縱橫家,一個連橫一個合縱,一個在東一個在西,歷史上並沒有兩人對於戰國格局的對話與計謀的交流,然而從種種跡象可以看出,兩人都是為了施展自己的抱負,而蘇秦卻是先給張儀挖了一個道。
蘇秦
兩人的命運其實都與秦國有關聯,蘇秦先到秦國面試,失敗了,秦惠文王沒有采納蘇秦的建議,而蘇秦也因為這次失敗的面試用盡了盤纏,灰溜溜的回家去了。然而更揪心的是,家裏等待他的是親戚的冷嘲熱諷,以及各種不待見。蘇秦一狠心,頭懸樑、錐刺股,讀完《陰符經》然後繼續遊説列國,進行合縱大計。
秦惠文王
相對於蘇秦,張儀也是受盡了磨難,不僅有別人的還有蘇秦的。張儀在楚國受到的磨難最深,楚令尹昭陽因為一雙玉璧將張儀差點打死,好在張儀命大,活了過來,而張儀在投奔蘇秦的時候,蘇秦已經在趙國打下了基礎,算是過上了好日子,然而這一切都是蘇秦的算計。蘇秦為了自己的合縱大業,需要聯合幾國才能完成,當蘇秦在趙國的時候,為了説服趙王加入合縱,必須要穩住秦國暫時不攻打趙國,需要一個信得過的人去穩住秦國,而這個人蘇秦選擇了張儀。
張儀
蘇秦已説趙王而得相約從親,然恐秦之攻諸侯,敗約後負,念莫可使用於秦者,乃使人微感張儀曰:“子始與蘇秦善,今秦已當路,子何不往遊,以求通子之原?”——《史記·張儀列傳》
從這裏可以看出,蘇秦在遣人給張儀帶話的時候就想到了計謀,在張儀落寞的時候讓其投奔蘇秦,算是給張儀指路,這樣蘇秦的後招才能得到實施。張儀一想,朝中有人好辦事,就去了,而蘇秦在之後故意怠慢張儀,並用言語激之。張儀本來覺得在自己的故人那裏能夠得到好的施展機會,卻沒有想到是這樣的結局,心裏難受就離開了趙國,後來一想到對付趙國,其他諸侯國都不行,只有秦國能夠實現張儀的願望,於是張儀就來到了秦國。而蘇秦卻在這一路上資助張儀,幫助張儀到秦國求得官職。
之後張儀在得到秦國客卿官職的時候,才明白過來蘇秦的用意,明白蘇秦相邀到激怒再到資助的整個過程,而張儀也在之後的時間裏,沒有主張攻趙,達到了蘇秦的願望,兩人在趙國時期上演了一場獨特的雙簧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