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是中國歷史上最傑出的君主之一。一生勤於政事,建樹頗多,特別是創設了大量的制度典章,不但打下了明朝近三百年基業,還影響到清朝。自明到清,中央集權的政治統治和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行政管理制度漸趨完備。
朱元璋最重要的功績是驅逐胡虜,除暴亂,拯救漢民族,平定天下,廢除了蒙古人制定的種族等級及壓迫政策,恢復了中華,帶領華夏復興。他從天災人禍和飢寒交迫的鐘離村,一直到南京登基,和他的文臣武將所走的這條道路,不僅僅是為私人和某個階級的利益,如同他的自述——我本淮右布衣,天下於我何加焉。
朱元璋胸懷韜略,深謀遠慮,善於駕馭戰爭,掌握主動權。注重招賢納士,廣採眾議,嚴格治軍,完善軍制,練兵育將,強調將領要識、謀、仁、勇兼備。主張寓兵於農,且耕且戰,保持一支強大的武裝力量。
元天曆元年(1328),朱元璋出生在安徽濠(háo)州太平鄉一個貧苦農民家裏。他的祖籍是江蘇沛縣,祖上數代都是農民,由於忍受不了地主的剝削,幾經遷徙,直到他父親這輩才落户到濠州。但是在濠州朱元璋一家的日子也一天比一天難過,債務、饑荒一直纏繞着他們。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朱元璋一天天長大了,到了他17歲這年,家鄉發生旱災,蝗蟲橫飛,瘟疫橫行,每天都有入死去。
災難在不知不覺中也降臨了朱家,首先是父親去世了,接着大哥也去世了,剛剛料理完父兄的喪事,母親和另兩位哥哥也相繼去世,就這樣,朱元璋在半年之內,失去了五位親人。這對他的打擊很大,因為窮,連料理父母哥哥後事的錢都沒有,只能草草埋葬。
由於正處於元末時期,每個朝代的末期情況基本都相似,民間時常出現各種反武裝,且元朝的各個皇帝根本不把漢人當做人看待,隨意壓榨,蒙漢間的矛盾非常的大;而離家逃命的朱元璋也見了世面,深知目前的情況。
23歲時,在潁州(今屬安徽阜陽),出現了一支反武裝“紅巾軍”,他們志在推翻元朝的統治,建立一個人人平等國家;恰好朱元璋的發小湯和也響應號召參加了紅巾軍,湯和想到朱元璋至今仍在到處流浪,便把他拉來參加了這支農民武裝。
説道這裏順便講一下朱元璋為什麼不殺湯和?
能在朱元璋的眼皮底下尋個善終,是真正的奇蹟。朱元璋屠戮功臣的史實已是耳熟能詳,可湯和偏偏能在浩劫中安活下來。老湯與朱元璋的關係不一般,是老朱的“發小”。童年時和朱元璋一起放牛,青年時正是他的一封信把窩在破廟裏討生活的朱元璋拉上了造反之路,朱元璋濠州投軍時,湯和還是朱元璋的上司,可從那時候開始,老湯就對朱元璋必恭必敬,成為朱皇帝最早的鐵桿親信。以湯和的履歷和地位,在建國後他不可能不招致朱元璋的猜忌,但湯和的優點正是他這種“識時務”的判斷力與處事方法。湯和基本做到了與世無爭,實為老資格元勳的他極少炫耀自己的功勞,元朝滅亡後,湯和是第一個主動交出兵權的將領,後來倭寇擾邊,又是湯和受命戍守山東沿海,確保了明朝海疆的安全,功成後毫不爭功,把朱元璋的賞賜分給故交後歸養故里,這種與世無爭的態度也使老朱終於對他放下了戒心。老資格的湯和在明朝建國後的官位遠不如許多功臣那樣顯赫,而他的結局無疑卻是最好的,説起這位老好人的一生,真讓人感嘆吃虧就是福啊。 回家後他又低調做人,從不以功臣自居,並且束縛子孫家奴,遵守法紀,不授人以柄。他知道,朱元璋的耳目一刻也沒有放鬆對他的監視,他的一舉一動都會被報到朱元璋那裏,因而他就整天吃酒下棋,遊山玩水,含飴弄孫,從不結交地方官和鄉紳,給人一副只貪圖享受,別的事一概不管不問的印象。讓朱元璋非常放心。
入夥之後,因朱元璋作戰勇猛、屢立奇功,打了很多硬仗,紅巾軍的領導人郭子興對他是讚賞有加;值得一提的是,每次凱旋迴來,他都將上面給的獎賞分給部下,朱元璋待人處事的方法迅速贏得了人心,長官愛兵如此,下面的將士自然會效忠,所以朱元璋是越戰越勇。
朱元璋入伍後,打仗非常勇敢,無論遇到何等強敵,他總是奮不顧身,衝鋒陷陣。加之他又識得一些 文字,就格外受郭子興青睞。家鄉人聽説朱元璋在外當兵做了官,要來家鄉招兵,都來投靠。十幾天的功夫就拉起了700多人的隊伍。這些人,後來一直跟隨朱元 璋出生人死,衝鋒陷陣,成了起義隊伍中的中堅力量。
在北伐戰爭中,朱元璋提出了“驅逐胡虜,恢復中華,立綱陳紀,救濟斯民”的口號對深受民族壓迫的北方廣大民眾產生了很大號召力,廣大民眾紛紛響應,許多城池不戰而降。
很快北伐軍橫掃中原,直逼大都,元軍卻在因皇位的爭奪而忙於內戰。待潼關失守,元順帝才慌忙調集正內戰不休的擴廓帖木兒(王保保)、李思齊的隊伍,南下 迎戰。但腐敗的元軍哪裏還有戰鬥力,逢戰必潰。元順帝眼見大勢已去,深夜帶着后妃太子狼狽逃往上都(今內蒙多倫)。第二年八月徐達統領大軍攻進大都,正式 宣告統治中國達99年的元朝政權的滅亡。
隨着十幾年的血雨紛爭,身邊倒下了無數的戰友,朱元璋終於實現了夢想,推翻了元朝,建立了明朝。
由於朱元璋是農民出身,打下江山後,不免有家鄉的父老鄉親前來求見他,希望可以給安排一個鐵飯碗,這也算是人之常情,朱元璋也並非一個冷血之人,雖然不能每個人都給官,但都會賞賜一些金銀珠寶。
在某一天,又有一個兒時的夥伴從老家跋山涉水來找他,此時的朱元璋正在批閲奏摺,經過下人稟報後,朱元璋十分高興,放下手中的奏摺,迅速到會客室召見了他。
在吃飯時,小夥伴向朱元璋介紹了家鄉的近況,感嘆世間的變化;説着説着,又談到了小時候的一件小事。
當時朱元璋在給地主放牛,由於正值發育階段,本來就餓得快,加上平時吃不飽,這時又沒到飯點,他看到地主家種的土豆熟了,便趁着放牛的間隙,跑去地裏挖了幾個土豆偷偷烤着吃,因為怕地主會發現,所以還沒熟的時候就狼吞虎嚥的吃,結果噎到了,最後還是這位小夥伴拿來水,才讓在喉嚨裏的土豆吞了下去。
小夥伴還在不停的説,但朱元璋卻面無表情,一臉憤怒,突然就下令把他這個小夥伴拉出去斬首了。
過了一段時間,又有一個同村小夥伴來找他,朱元璋同樣是好吃好喝的款待;這個發小也許是總結了前面一個的失敗經驗,見到朱元璋時,極力的稱讚朱元璋開創了一個新時代,説朱元璋的功績比肩堯舜禹等一些場面話,説得朱元璋是笑呵呵的,博得帝王的歡心,好處自然少不了,這個發小不僅沒有被殺頭,反而是加官進爵,被朱元璋調入御林軍,從此輝煌騰達。
通過這兩個例子説明“見什麼人説什麼話”,第一個説朱元璋小時候偷挖土豆,如果朱元璋不是皇帝,那説這話也不會有什麼事,但如今的朱元璋是天子,這等於就是我們現在説的“負面新聞”;而第二個夥伴,則是極力誇讚朱元璋的功績,因此兩人的結果就完全不同了。
在中國的歷史中,劉邦和朱元璋是兩個出身最低微的皇帝。兩個人還有一個共同之處,那就是大殺功臣。在這一點上,劉邦和朱元璋無出其右。雖然兩個人在大殺功臣的原因上是完全不同的,但是在穩固自己統治基礎這一點上又是一致的。朱元璋作為明帝國的締造者,在位長達31年時間。在此期間,他處理過很多功臣。但是他處理功臣的順序又非常奇怪,幾乎讓人摸着找頭腦。那麼朱元璋清洗功臣的背後,看似雜亂的順序又有什麼特殊的呢?
朱元璋在掀起大清洗的過程中,處理功臣的順序上,究竟有什麼含義
一、投靠時間短由戰功卓著的人,成為了第一批被清洗的對象
1368年,還不到40歲的朱元璋在南京登基稱帝,建立了大明王朝。明朝建立的初期,朱元璋的首要任務是保證自己政權的穩固,因為他的控制區僅僅是半壁河山。經過了兩年多的努力,明朝終於站穩了腳跟。元朝皇帝已經被趕回草原,朱元璋成為了中原大地的擁有者。是到了論功行賞的地步了,公元1370年,也就是朱元璋登基的第三年,他共封了6位公爵、28位侯爵和2位伯爵。其中的一個伯爵就是為朱元璋出謀劃策的劉伯温,而李善長卻貴為公爵。不要以為這樣不公平,朱元璋這樣的冊封順序充分證明了革命早晚的問題。李善長和劉伯温是朱元璋集團中為數不多的文人,兩個人都有很大的功勞。但李善長從朱元璋剛起家時就跟着他,這樣的資歷是劉伯温怎麼着也比不了的。
二、形成了勢力集團者,基本上等於找死
清洗掉那一批小集團之後,朱元璋認為終於天下太平了。但他萬萬沒有想到,自己的親信們也形成了集團。在這幫人中,幾乎全部都是淮西人,其中一部分還是濠州人。胡惟庸集團形成之後,對朱元璋造成了很大的威脅。以至於最後朱元璋上演了大清洗,其實朱元璋還是講最基本的仁義。胡惟庸集團大部分成員均被處死,但那些濠州人能從輕就從輕,畢竟是自己的老家人。有兩個是定遠縣人,這是朱元璋的鐵桿老鄉。最後朱元璋格外開恩免除了他們的死罪,他們最終被流放遼東。在這些被殺的人中,朱元璋在處理上也是有順序的。那種跟隨革命比較晚的人首先被殺,那種跟着自己有一定年頭的人,朱元璋也會糾結一番之後再命令處死
三、朱元璋後期的清洗是在為朱允炆鋪路
朱元璋在確立朱允炆為繼承人之後,他不得不為自己的乖孫子考慮。現在朝中還有一大批驕兵悍將,兒子朱標還基本可以震住他們,但朱允炆就差得遠了。為了保住朱允炆的地位,朱元璋再次上演了大清洗。首先倒黴的就是狂妄的藍玉,客觀的説,藍玉不可能造反。但是他威脅到了年幼的朱允炆,那他就必須死。雖然藍玉和朱元璋的關係也很親近,但是再近也近不過朱允炆。最終藍玉等一大批將領被殺,這些人都是能打仗的名將。殺掉了藍玉,朱元璋對老資格的傅友德和馮勝也不放心。雖然朱元璋明知道他們沒有問題,但為了防患於未然,朱元璋還是殺了他們。在這次大清洗中,唯一的倖存者就是湯和。他和朱元璋光屁股長大,朱元璋實在不好意思下手。最重要的是他已經垂垂老矣,沒有一丁點的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