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們的小倉鼠打洞學會另一種情懷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中國歷史上朝代眾多,但是,其中真正由漢人實現統一的,便是秦、漢、隋、唐、宋、明。其餘的多數時期,都處於混戰之中,不然,便是由少數民族統領。但是,對於宋朝則至今尚存在些許爭議,儘管在相對強盛的北宋,國土面積也大概只有同時期遼國的一半左右。南宋時期更加不堪,只能在東南臨海一角偏安一隅,談不上統一,更不要説開國了。
秦國之後,隋、唐和宋朝的建立者,都是舊王朝的貴族。隋文帝楊堅在受禪之前就已是身居高位,位居上柱國公大司馬;唐高祖李淵更是出身大家,起兵之前已經是獨守一方的統領,任“太原留守”;宋太祖趙匡胤在發動陳橋兵變之前,已經擔任了殿前都點檢一職,其地位可謂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而“黃袍加身”,只不過是走了個過場罷了。
故而,在所有的漢族人開國皇帝之中,只有劉邦和朱元璋兩位屬於真正的草根出身。
兩人一個出身貧農,一個當過乞丐,其中,劉邦小時候還被人稱為劉季、劉三或者劉四,連個大號都沒有,憑藉着一身無賴本領混了個泗水的亭長。
有人可能會説,亭長一職看上去雖然不是什麼高官,但至少也算是一個官。其實,並不是這樣,亭長在當時的地位,連鄉一級政府都算不上。按現在來説,大概也只是一個大村的“片書記”或小村的“治保主任”。説是官職,其實,連俸祿都不一定能拿得到,只能靠着一身無賴行徑從中偷取油水。
朱元璋的處境比劉邦更加艱難,由於年少時家境貧寒,多數時候連飯都吃不起,只能跑去廟裏當和尚。説好聽點是個和尚,其實,就是披着袈裟的乞丐罷了。由此,可以看出,劉邦和朱元璋雖然都是平民出身,但都不是什麼良家平民,身上都多少帶着點豪氣或匪氣,與前面那些貴族出身之人根本不能相比。
在這裏,值得一提的是,東漢和三國蜀漢的開國皇帝劉秀、劉備兩人,雖然,從小家境貧苦,卻算不上是草根出身。劉秀的家族本就是漢朝宗室,況且,他的父親劉欽也曾擔任過縣令,算起來,劉秀還是一個地地道道的革命幹部家庭出身。
然而,劉備雖然曾流落到“織鞋販履”的地步,但是,卻有着“中山靖王之後”這一層身份的存在,劉備便不能算是草根出身。儘管這一層身份一直遭到許多人的質疑,但是,對於那些願意拉攏他的人來説,其真實性反倒沒那麼重要了。
況且,在那個十分注重出身門第的年代,假冒皇室宗親幾乎沒有可能,更不用説是冒充當今皇上的皇叔。而劉備,在認親的時候也是受過考察的,其宗族族譜上寫得明明白白。再者,劉備年輕時家裏也並非完全揭不開鍋,甚至,還能籌錢讓他外出遊學。
在求學途中與公孫瓚、劉德然一同拜盧植為師,後來,更是與公孫瓚相識相交,結為好友。那時候的貴族子弟,在結交朋友的時候,往往要看對方的出身,劉備能夠得到公孫瓚這些人的認可,也可知其貴族門風尚存。
熟悉歷史的朋友,都會發現,上述幾位開國皇帝中,出身皇親貴族的劉秀、劉備和原本執掌大權的楊堅、李淵、趙匡胤等人,在對待開國元勳的問題上都表現的非常禮敬寬容。
但是,草根出身的劉邦和朱元璋兩人卻大開殺戒,幾乎將功臣屠戮殆盡。
劉秀作為東漢的開國皇帝,在皇帝當中一直享有很高的聲譽,不論是文韜武略還是品信相貌,劉秀都幾乎達到了無人能比的地步。
同時,他另一個最明顯的優點便是仁德,不管是對待自己的子民百姓,還是對待自己的開國功臣,劉秀都做到了以德服人。在對待開國功勳這件事情上,劉秀大概是歷朝歷代皇帝當中做的最好的一個,不僅在生活上給予他們很高的標準,政治上也給予了他們很多權力,生前死後都讓他們享受到了諸多榮譽。
除此之外,劉秀還讓手下為二十八位功臣畫下肖像並懸於凌雲閣中,稱為“雲台二十八將”。而且,這些功臣也沒有辜負劉秀的美意,最後大都能夠善始善終。劉備則更不必説,他的仁德之名一直廣受讚譽,對待從自己落魄時候就一直跟隨在身邊的關羽張飛二人,他將之視為兄弟,更是説出“視兄弟如手足,視妻子如衣服”的名句。
後來,關羽兵敗身死,劉備悲痛之下,甚至殺死了自己的義子劉封,更不惜違逆當時的局勢,發兵攻打吳國,最終,死在復仇的烈焰中。劉備禮賢下士,“三顧茅廬”一直是廣為流傳的一段佳話。對待諸葛亮,劉備幾乎做到了完全聽信的地步。
即使最後身死白帝城的時候,劉備還是將後事盡數託付給了諸葛亮,並告訴對方,如果看到自己兒子劉禪不能成事,便取而代之。
為了回報劉備的信任,諸葛亮一直為蜀國盡心盡力,最終,病逝在五丈原。
再看看隋、唐兩位開國之主,他們對待開國元勳也是極為優待。
其中,李世民還效仿劉秀,命人在皇宮凌煙閣內,懸掛二十四位開國功臣的肖像,常常仰望懷舊。後來,“凌煙留名”更是成為了臣子建功立業,皇帝封侯拜將的代稱。
到了宋朝,趙匡胤為了防止部下像自己一樣黃袍加身造反,按理來説應該是殺盡功臣,但是,趙匡胤卻於心不忍,便想出了“杯酒釋兵權”的高招,不僅化解了潛在的危險,還保全了功臣的性命。另外,對功臣們養老錢財的獎賞,更是做到了君主的最後一點仁義。
然而,不同於上面這些貴族出身的皇帝,這兩位草根出身的皇帝,則可以稱得上是心狠手辣。其中,劉邦幾乎是將所有的功臣都屠戮殆盡,以誅殺居功至偉的韓信最具代表性,劉邦的天下幾乎有一半是韓信打下來的。
韓信自從領兵以來,很少打過敗仗,每次面對強敵都能攻克,如果沒有韓信,劉邦也不可能坐上皇帝的位置。為了賞賜韓信的功績,劉邦還答應對方“三不殺”,即見天不殺、見地不殺、見鐵不殺,意思是隻要能看見天地鐵器,劉邦便不能殺死韓信。
但是,後來呂后卻污衊韓信想要造反,對韓信下了毒手。她將韓信懸掛在一個籠子裏,讓對方看不見地,又用白布蒙上對方的雙眼使他看不見天。最後,用削尖的木頭將對方活活捅死,連“不見鐵”這一條也沒有違反,使天下人自然不能説劉邦言而無信。
由此可見,只要得罪了皇帝,就算是有無數的諾言又有什麼用呢?欲加之罪,何患無詞?欲致人死,何患無方?連韓信這樣的功臣都慘遭這般殺害,那其他臣子又哪能躲過劫難呢?
朱元璋比起劉邦可謂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在天下剛剛安定的時候,朱元璋就開始了誅殺功臣的計劃。他不僅殺死了華雲龍和廖永忠這樣的名將,並且,連急流勇退、早早就辭官還家的劉伯温,都沒能倖免。真正令人心寒的是,胡惟庸和藍玉兩人的冤獄。這次冤案的涉及範圍之廣,甚至,波及到了數萬人,此次案件之後,朱元璋的開國元勳幾乎被徹底清洗乾淨。
朱元璋先是以謀反罪誅殺了宰相胡惟庸等一系列舊將功臣,其中,包括大小官員一萬五千餘人。緊接着,他又追殺胡黨,先後滅了唐勝宗、李善長等開國功臣。開國之初,朱元璋對李善長的分封賞賜不可謂不豐厚,高官厚祿子輩世襲、俸祿四千、人臣之極。但是,最終的下場,卻是如此令人唏噓,而唯一能夠享受的恩典,也只是留了一個全屍。
後來,朱元璋的屠刀一直高舉,直到再也看不見一個熟悉的面孔。在功臣中,只有兩人能夠保全性命,那就是湯和、沐英。湯和看到朱元璋這樣對待功臣,連忙自卸兵權,對朱元璋謙卑順從,最終,才得以壽終正寢。而沐英,之所以能夠活下,也只不過是因為朱元璋需要一個人幫他徵收西南地區罷了。
對於這些皇帝的不同行為,筆者認為,其原因歸根到底還是性格的關係。劉秀、楊堅、李淵、李世民、趙匡胤等人出身貴族,在權力面前能夠保持平常心態,願意和別人一起享受太平天下。而出身平民的開國皇帝,其心態就好像暴發户一般,甚至更嚴重。
因為他們之前並沒有見過多少世面,後來,一下子卻成了九五之尊,其中帶來的震撼難以言喻。而且,越是對權力的熱衷,便越是擔心權力會失去。所以,為了防止被別人染指,他們必須要排除一切可能存在的風險。
參考資料:
【《資治通鑑·漢紀》、《史記·高祖本紀》、《明史·太祖本紀》、《明史紀事本末》】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説説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説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