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興樂安實驗學校校長周建軍訪談錄:搞教育就要踏踏實實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階段性成效,面對復課復學,大眾報業•齊魯壹點記者走進校園,與校長面對面交流,感受校長治學理念、治校之方,讓社會、家長從中獲得學校教育的有效信息。
大眾報業•齊魯壹點記者一來到博興樂安實驗學校就感到濃濃的校園文化氣息,“匯樂學善教精英,鑄安邦定國人才”的校園文化牆將學校理念展現地清晰明瞭;每棟教學樓按照不同功能進行編號,園區規劃更加合理;橫跨於公路上的“校園橋”,使教學區與運動區有效連接,在保證學生穿梭安全的最大前提下實現土地利用最大化。周建軍告訴記者:“重新規劃校區,讓我們學校的環境看上去更整潔、優美,因為有了好環境,教師、學生才能安心、舒心,更好地靜下心來教學、學習。”
“風清氣正人和”環境打造敬業奉獻的高素質師資隊伍
周建軍在訪談開始就闡明:“我認為教育關鍵的兩個因素是教師與學生,搞教育要把握好這兩個要素,而作為一校之長首先一定要帶好教師隊伍,才有資格談教育教學質量。”周建軍強調,教師是學校最寶貴的財富,強教必先強師,努力把學校打造成教師成長的幸福家園,實現教師發展與學校發展的和諧統一,發展教師就要讓教師能夠靜下心來、無後顧之憂教書育人,為教師創造良好的環境是必須的。
周建軍對記者説:“實事求是的講,樂安實驗學校無論在地理位置、生源、家庭教育等各方面,都在縣直學校中不佔優勢,但是學校風清氣正人和的環境,讓學校走出了富有特色的發展之路。我校的班子成員分工不分家,既分工協作,又集體決策,各科室互相配合,互相補台,避免了因為內耗而分心。學校領導與教師之間真誠相待、相互支持,學校不遺餘力的為教師提供發展的機會。教師與教師之間既競爭又合作。因為有競爭,才有動力,因為有合作,才使得集體備課制度、教育質量捆綁評價制度得以發揮最大的效果。再加上和諧的師生關係、良好的家校合作,讓整個學校營造出一種風清氣正人和的良好氛圍。”正是學校這種風清氣正人和的環境,讓樂安實驗學校成為了教師工作的家園,學生學習的樂園。特別是在疫情防控期間,大家羣策羣力,團結奉獻,把這種優勢發揮的淋漓盡致。
另外,周建軍強調樂安實驗學校抓教師隊伍建設另一舉措就是認認真真搞教研。“教研是教學的靈魂,我校把教師專業發展作為學校工作的重要內容,不斷反思,敢於創新,堅持刀刃向內、自我革命,着眼學生所需、家長所急、使命所在,打破思維定勢、條條框框,敢領風氣之先,敢啃最硬的骨頭。我們要求教學管理人員低下頭來、彎下腰來、蹲下身來,全力做好教師服務的‘店小二’。我們要求全體任課教師快樂的標準再低一點,工作的底線再高一點,通過‘名師帶動’戰略、集體備課制度、外出學習‘六個一’制度、‘四精’制度、小課題研究等促進教師業務水平的不斷提高。”
“多元立體科學措施”培養全面發展的新時代學生人才
在接下來的採訪中,周建軍與記者討論了學生這一教育要素,他認為學生是學校工作的主體,多年來樂安始終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堅持德育為先、立德樹人,為了加強德育教育,學校整合德育資源,提高德育教育的實效。周建軍説:“通過教師教書育人一崗雙責制度和德育課程一體化研究,讓教師既教書又育人,形成全員育人、全程育人的德育工作機制,調動全體教師主動育人的積極性,實現管理的精細化、育人的生活化,達到‘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目標。”周建軍還突出強調了樂安在堅持學生德育教育方面的特色,就是鼓勵每位教師從講台走進學生,從教室走進宿舍,從管理的幕後走到交流的前台,從校園走進家庭,從單一的教學工作走到學生多彩的生活中,把德育滲透到學校工作的各個領域和各個環節。打造學校、教師、家長、學生等多位一體的合力育人制度,建立教師業務成長與師德修養緊密結合的有效模式,實行教師與小組學生共同成長的捆綁式評價以及班主任與任課教師、班級學生綜合一體的團隊捆綁評價,着力為學生創造健康和諧的發展空間。
“學校堅持生活即教育,經歷即成長的育人理念,各種活動的設計都立足於學生的親身參與和切身感悟。”周建軍談到生活中的課程,他一直鼓勵教師通過“講文明話、走文明路、做文明人”活動、“愛苗護綠、保護母親河”活動、讀書節活動、清明節祭莫烈士活動、科普教育活動、仁孝教育進校園、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中國夢教育等主題教育活動培養學生的德育實踐能力;通過學生、教師、家長共同制定班規生約活動,形成教育的合力;通過“送文化下鄉”活動,從給鄉親書寫對聯中體會自己的價值;特別是疫情防控居家期間,組織學生開展了參加家務勞動、進行考察探究、每週學唱一首紅色歌曲或者校園歌曲、收看“同心戰役”特別節目、製作各種手抄報等活動,培養學生生活的本領和觀察能力,學習醫護人員的高尚品格,培養良好的衞生習慣和愛家愛國之情。
“經典誦讀”、“勞動實踐”、“研學旅行”內容作為校園重點課程
周建軍談到課程改革問題時,他講到:“説到課程改革,傳統文化堅持是必須的,因為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弘揚優秀中國傳統文化是體現祖國五千多年來文化自信的重要體現。我們堅持將傳統文化進校園,使之成為懷揣中國心,擁有傳統文化基因,努力為實現中國夢而奮鬥的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周建軍在採訪中提及,樂安實驗學校將“經典誦讀”、“勞動實踐”、“研學旅行”作為本學期的三個重點大項。
關於“經典誦讀”,周建軍很驕傲地説:“我校自2000年實施了中華古詩文經典誦讀工程,成果顯著,2013年被評為濱州市第一批經典誦讀特色學校,2018年通過市複評。我們要堅守經典誦讀傳統不動搖,努力將經典誦讀工作推向深入,不斷創新擴展,使經典誦讀成為樂安實驗學校熠熠閃光、歷久彌新的學校名片。”另外,周建軍説,除了將優秀傳統文化融入“經典誦讀中”,校園文化硬件環境建設方面,多年來學校圍繞“傳統文化”做了的大量的工作,已基本到位。大眾報業•齊魯壹點記者在參觀校園時,就感觸頗深,校園圍牆貼滿教育學生立德做人、修身勵志的經典名言警句,圖文兼美,成為傳播經典的文化牆;尚學樓、博識樓、博文樓、思齊樓等校園內建築命名和求知路、篤學路、致遠路等校園道路的命名也突出經典特色;樓道文化注意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愛國、敬業、誠信、友善。尚學樓各樓層展示古詩文主題,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教育,每層樓一個主題依次是鄉情、友情、愛國情、豪情;博文樓各樓層全部懸掛體現儒家核心理念的精美鏡框,主題依次是忠、信、仁、孝;學校的剪紙、絲網花、國畫、古箏、書法、圍棋、啦啦操、旗袍、舞蹈等社團的室內外文化佈置也緊扣用房功能,體現傳統文化特色。
關於“勞動實踐”課程內容,周建軍説:“樂安實驗學校校內有六畝地的空閒土地,土質肥沃,易於耕種、養殖,為校本課程的開設、開發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學校充分開發開設了‘秋實園’,在這裏種植杏樹、桃樹、茄子、豆角等四季果蔬,讓學生參與土地開墾、除草、施肥、採摘的全過程,真實感受四時變化、春耕秋收;另外在園中飼養雞、鴨、兔子等動物,在飼養中觀察動物外形、生長習性。通過植物種植、動物養殖活動讓學生了解、掌握農作物、蔬菜、果樹種植管理的基本知識與技能,學會動物科學飼養的基本知識,掌握基本的勞動技能,實現知行合一,體驗勞動的辛苦和勞動人民的可敬可愛。”
關於“研學旅行”,樂安實驗學校立足現實,認真分析本地旅遊資源和人文環境,在梳理總結已開展的研學旅行活動的基礎上,進一步使研學旅行活動系列化、規範化,開發研學旅行校本課程。周建軍介紹研學旅行校本課程包括科技文化、紅色經典、山水田園、齊魯文化四部分。“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相信通過研學旅行校本課程的開發,會讓學生進一步領略到齊魯大地的悠久歷史、美麗風光和悠久燦爛的文化,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歲月不居,天道酬勤。周建軍在採訪最後,對樂安實驗學校寫下了飽含深情厚誼的寄語:今天的樂安教師牢記不厚其棟,不能任重,不敬其業,不能任教的古訓,心中有數,手中有方。今天的樂安學子以“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來激勵自己努力學習,不斷進步,立志成為祖國的棟樑之才。
大眾報業•齊魯壹點記者孫菲袁文靜李夢竹
找記者、求報道、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我要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