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王夫之的思想介紹 王夫之的主要觀點是什麼

由 烏雅建義 發佈於 經典

新聞閣歷史事件縱覽古今歷史,綜合重大歷史事件,暢聊名人名士,扒一扒不為人知的趣味野史。

王夫之的思想

王夫之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也是和黃宗羲、顧炎武合稱的清代三大啓蒙思想家之一,他的思想對於後世的影響十分巨大。

王夫之畫照

王夫之的主要思想有反對禁慾主義、氣一元論、均天下反對專制主義、反對人生而知之的觀點,提倡正確邏輯、理勢合一觀點,講人性變化論等,這些都是王夫之的主要思想結晶。而這些思想的提出,是符合現在發展的實際情況的。

其中很多思想是具有極大意義的,比如禁慾。在封建王朝,程朱理學的發展將所有人都僵化束縛在所謂的理之中,其中有很多是不符合人性的,還希望存天理、滅人慾,當時的社會死氣沉沉就是這些思想控制的結果。

王夫之的這些觀點徹底打破了傳統的思想束縛,告訴人們人是不能夠離開欲而談理的,因為理就在人慾之中,這是對方式的程朱理學致命打擊,對於解放思想起到了積極作用。

還有對人性的辯論,他不認為人生下來人性就一定註定了,人性是會變化的,同是人也可以主觀的改變人性。意思就説人性不定,在人出生以後自己什麼也不知道,沒有選擇權,所以這時候人性不是固定的,當人隨着成長逐漸明白事理後對於人性有自己的選擇,這種選擇可以是好的,也可以是不好的。

這些觀點都是對封建思想的衝擊,讓當時的人們對於傳統思想進行重新思考,可以説王夫之的思想對社會的發展進步具有極大的促進作用。

王夫之的主要觀點

王夫之是明清交替時期的著名思想家,對於後期的思想啓蒙有巨大促進作用。後世之人受到王夫之思想影響的人很多,王夫之思想影響是非常廣泛的。

王夫之畫照

王夫之的主要思想可以總結為七點:反對禁慾主義、氣一元論、均天下反對專制主義、反對人生而知之的觀點,要正確邏輯、理勢合一觀點和人性變化論。可以説這些思想在當時社會都是非常新穎的,也是比較符合現實的。

這些觀點中有的是對當時社會中存在的思想進行批判,有的是對國家發展的思考,還有對人性的變化進行具體闡述,他的思想包含甚廣。

其中的氣一元論就是論述原理和物之間的關係,傳統思想認為理存在於萬事萬物之中,先有理而後有物。但是王夫之認為萬事萬物的存在是事實性的存在,是先有物才有理,因為理是存在於世間萬物之中的。這個思想是具有開創性的,讓人們對於理和物的關係進行了重新思考。

而均天下的思想認為,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而不是某一個人的天下,這對當時的皇權是一種嚴重的挑戰。人性論更是對人類的一種解放,他認為人性不是天生的,而是後天形成的,所以人性是能夠自主選擇改變的,並不是天生就這樣不能改變的。

王夫之的這些觀點是對當時社會的一種思考,這些觀點到現在來説都是極具價值的,所以稱他為偉大的思想家不為過。

王夫之簡介

王夫之是明末清初的偉大思想家,出生於1619年,1692去世,祖籍衡州。他的思想對後世影響很大,和黃宗羲、顧炎武並稱為晚晴三大啓蒙思想家。

王夫之畫照

王夫之出生在書香門第,父親是在朝官員,他小時候開始是在兄長王介之教育下學習,後來父親辭官回家後又在其父親的教育下學習。他的學問非常好,從小就喜歡讀書,在十四歲的時候就考中秀才。

但是在中舉的道路上他並不是一帆風順的,前兩次雖然人們都佩服他的學問,但是他卻沒有考中舉人,直到崇禎十五年的時候才與他的兄長同時考中舉人。

王夫之生活的年代正是崇禎年間,當時的時局比較混亂,各地農民起義爆發,清朝軍隊也在關外虎視眈眈。張獻忠率農民軍攻克衡陽以後曾將招王夫之和他的兄長一起前往為謀士,但是他們兩個沒有去,而是躲避了。

當李自成攻陷北京城以後,王夫之聽到這個消息非常悲痛,甚至到了好幾天不吃飯的地步。之後清朝軍隊進入中原,王夫之投身到了抗擊清朝軍隊的事業中,但是最終還是被清朝軍隊消滅了。

之後王夫之回到家鄉隱居,在這裏他發誓不剃髮,終其一生也沒有剃髮。在這裏他開始了自己的著述,將自己的學問和思想進行總結,寫出了諸多對後世影響很大的鉅作,他的思想從此影響社會,最終在七十九歲那年完成了自己最後一部著作之後去世,時年七十九歲。


王夫之強調美感的直接性是受禪宗的影響

明清之際的偉大思想家王夫之強調直接美感,這是因為他受到了佛教禪宗的影響。王夫之出身於儒家,但是對於儒家的思想有些是不認同的,於是他吸收百家思想,逐漸形成了自己的思想體系。

王夫之畫照

王夫之出生在明末清初的動盪年代,那時候連年征戰,清朝入關以後,王夫之一直認為明朝才是正統,所以組織了抗清鬥爭。但是他們的力量薄弱,最終以失敗而告終,也因此他一生不問世事,專注著述。

而在抗清失敗後,王夫之交往很多人都是佛教中人,他經常和這些佛教中人蔘禪論道,對他的思想起到了極大的補充。後來王夫之自稱“南嶽王夫之”,這就是把佛教聖地南嶽與自己的命運聯繫在了一起。

同時,他的先天之性和後天之性的論述也是受到了佛教的影響,王夫之認為先天之性是眼、耳、鼻、舌,這些都是在佛教經典中有論述的。

王夫之強調的美感的直接性,是因為他認為人的情感是最為真實和重要的,美感是通過人的眼、耳、鼻接收到的,文章和詩詞只是人的情感載體。這些思想都是受到了佛教禪宗的影響,佛教表示人的眼、耳、鼻是感受世界的重要媒介,內心的情感表達必須是直接的,這樣才是一個真正的人,而王夫之正是受到了這些的影響才形成了自己的論斷。

王夫之是一位偉大的思想家,在他學習中,借鑑了百家的思想,才形成了影響後世的思想體系,而佛教思想正是這些中比較重要的一個。

王夫之楚辭通釋及研究

王夫之是明清兩代的思想家,他的一生有很多著作流傳後世,其中有一本《楚辭通釋》可以説是《楚辭》學史的巔峯之作。這本書是王夫之先生研究《楚辭》的重要成果,對整個楚辭研究中地位極為重要。

王夫之畫照

這本書成書之時並沒有得到人們的重視,只是作為王夫之先生的著作被保存下來。直到康熙和雍正時期才開始有人研究這本書,最早對這本書進行研究的是遊國恩先生,他對王夫之在研究中的很多地方都表示贊同,尤其是對《楚辭》研究提出自己的觀點,而不是附在前人的觀點甚是讚賞。

自此之後,對於王夫之先生的這部著作研究的人越來越多,而其中姜亮夫先生的研究非常到位。姜亮夫先生認為王夫之先生的著作對當時的社會提出了批判,諷刺了權貴和腐敗,是一部非常犀利的作品。

而後的金開誠先生也對王夫之的這部作品進行了研究,但是金開誠先生的意見和其他人是不同的。金開誠先生認為王夫之的這部作品並沒有人們傳説中的那麼好,其中還有些觀點不是他自己首先提出的,他借用後沒有註明出處這點很不好,這對王夫之先生是不認同的。

實際上王夫之先生的研究一改以往的習氣,對《楚辭》的研究是非常到位的,同時還對很多地方提出了自己的見解,而這些見解獨特新穎,確實是一部不可多得的著作。至於不認同他,相信在有些地方還是不能得到所有人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