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歷史上真實的魯肅墓在哪裏 魯肅簡介

由 都超英 發佈於 經典

新聞閣歷史事件縱覽古今歷史,綜合重大歷史事件,暢聊名人名士,扒一扒不為人知的趣味野史。

魯肅墓

東漢末年,羣雄割據,天下英豪都想利用這亂世建功立業,能夠在歷史上青史留名。魯肅,中國歷史上有名的政治家、外交家,一生悉心輔佐孫權,屢建奇功。

魯肅墓

建安二十二年,魯肅病故,當時魯肅只有四十五歲。孫權為魯肅致哀,當時諸葛亮遠在益州,也為魯肅的逝去感到哀悼,並親自去了他的安葬儀式。魯肅墓位於岳陽樓以東500米處,墳堆聳立遠遠看上去像一個小山丘,高8米,直徑大約32米,佔地面積大約800平方,周圍豎立着石欄杆。看上去莊重威嚴令人肅然起敬。墓前立着石牌坊,坊柱上刻着“扶帝燭曹奸,所見在荀或上;待吳親漢胄,此心與武侯同。墓前豎石碑一塊,文為“吳魯公肅墓”。這塊碑是光緒十五年巴陵知縣周主德立。

魯肅墓南、北兩面都有石階可以到達墓頂,在墓頂有紅色的小亭子,可以供上去祭拜的人休息。清朝詩人李調元為了紀念魯肅做事《魯肅墓》,詩中稱許道“借荊能落曹公筆,切勿輕看冢中人”。魯肅墓於1956年被列為湖南省文物保護單位,在1984年岳陽市按原貌重修了魯肅墓,可惜的是,由於魯肅墓有好幾處,岳陽這座陵墓是真是假無從考證。

魯肅墓地現在已經成為一處旅遊景點,來湖南嶽陽樓的人,一般也會去魯肅墓憑弔一番,彷彿回到那個金戈鐵馬的年代,緬懷這位亂世豪傑。

魯肅簡介

魯肅,字子敬,生於公元172年,卒於公元217年,今天安徽定遠人,出生在一個士族家庭,是東漢末年著名的戰略家和外交家,可以説是魯肅提出並且積極的實踐了東漢末年的孫劉聯盟,是在魯肅的有生之年,一直都在積極的謹慎的維護着孫劉聯盟,魯肅死後,孫劉聯盟很快破裂,曹操一方很快就將孫劉兩家各個擊破。

魯肅畫像

魯肅年幼的時候父親就去世了,魯肅是由祖母撫養長大,魯肅身材高大魁梧,性情非常豪爽,喜歡騎射,也喜歡讀書,正是因為這樣所以魯肅能夠成長為一代名將和戰略家,魯肅看到朝廷昏庸,羣雄蜂起,經常召集鄉中的子弟進行訓練,並且仗義疏財,在鄉中具有不錯的威望。在周瑜做居巢長的時候曾經想魯肅借糧,魯肅非常豪爽的將自己的三千斛糧食借給了周瑜,自此周瑜與魯肅成為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公元197年,魯肅在周瑜的勸説下率領部屬投奔了孫權,並且提出了孫劉聯盟共抗曹操,三足鼎立的戰略構想,因此也得到了孫權的賞識。公元208年,曹操率軍南下,周瑜與魯肅積極主站,孫權在魯肅的勸説下,開始了與曹操的赤壁之戰,赤壁之戰可以説是在孫權與魯肅的領導下進行的。赤壁之戰之後,魯肅被任命為贊軍校尉,周瑜去世後,推薦了魯肅代替自己的職務,後來魯肅領軍四千,但是因為其治軍有方,很快隊伍就發展到了一萬多。

當初是魯肅建議孫權將荊州借給劉備,與劉備共同抗曹的,後來劉備攻佔了益州,孫權想要要回荊州,在索要未果的情況下,派呂蒙攻打荊州,於是雙方劍拔弩張,魯肅從積極的維護孫劉聯盟,於是在魯肅與關羽舉行了會晤,後來雙方將荊州一分兩半各佔一半。

公元217年,魯肅去世,時年46歲,魯肅去世後不久,孫權就再次派軍與曹操一起攻打荊州,關羽被孫權殺死,於是孫劉聯盟徹底崩塌。

魯肅怎麼死的

魯肅是東漢末年著名的戰略家和外交家,周瑜非常瞭解魯肅的能力,周瑜臨死之前就寫信給孫權推薦魯肅替代自己的職務,事實上魯肅是當時一個最為清醒的人,他在剛剛與孫權見面的時候就預言了將來必將是三分天下,三足鼎立的形勢。為孫權制定了聯合劉備抗拒曹操的大政方針,但是後來孫權卻對此頗有微詞。

魯肅畫像

公元208年,周瑜與魯肅一起指揮了赤壁之戰,赤壁之戰使得曹操多年不敢再覬覦江東,可以説赤壁之戰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局勢。也從一定程度上證明了魯肅當年預測的形勢。但是孫劉在赤壁之戰後很快就發生了矛盾,當初看到益州劉璋的闇弱,周瑜和甘寧都勸孫權出兵取益州,孫權問劉備這個主意怎麼樣,劉備假惺惺建議説,不應該取益州,打消了孫權取益州的想法,後來劉備自己卻取代了劉璋,孫權非常的生氣。看到劉備取得了益州孫權於是想要回當初在魯肅建議下借給劉備的荊州,於是與鎮守荊州的關羽發生軍事衝突,魯肅為了繼續維持孫劉聯盟,多方安撫,使得孫權心生不滿。

後來孫權派呂蒙率軍出兵荊州,為了能夠保持孫劉聯盟共抗曹操的大政方針,魯肅親自與關羽單刀相會,對劉備頗為不滿,關羽也被魯肅説的默然,後來孫劉兩家將荊州一分為二,各佔一半。此事之後不久,公元217年,魯肅就病死了,時年只有46歲。

魯肅作為一個戰略家,看出了當時三國鼎立的必然,也看出了孫劉聯合的重要性,可以説其是非常有遠見的,但是很多人包括孫權在內都不能看那麼遠,大多數的人只是看到了眼前利益,所以對於魯肅借荊州給劉備頗有微詞,特別是在曹操的外患解除之後,孫劉兩家的矛盾立刻就浮上了水面,我想在很多人不能理解魯肅,包括孫權在內抱怨魯肅的情形下,魯肅是非常鬱悶的,所以很可能因此早逝,也不是不可能的。


魯肅性格特點

魯肅是一位雄才大略的人,是一個具有戰略眼光的人,這樣一個人卻也是一個謙虛謹慎的人,事實上魯肅的才能完全不輸於周瑜,但是不像周瑜那樣有鋒芒,所以一般人都會認為魯肅比較的老實,在羅貫中的《三國演義》中將魯肅描寫的有點愚笨,但是魯肅卻是一個大智若愚的人,其一生主要做了一件事,就是孫劉聯盟,使得三國鼎立。

魯肅畫像

首先魯肅是一個性格豪爽的人,魯肅幼年喪父,由其祖母養大,看到朝廷混亂,羣雄蜂起,魯肅在家鄉組織青年人習武練兵,在周瑜做居巢長的時候曾經向魯肅借糧,魯肅將家裏糧食的一半借給了周瑜,這一半就是三千斛,是非常大的一筆財富,從這裏我們可以看到魯肅的豪爽,對朋友的仗義。

魯肅也是一個熊才大略的人,周瑜帶着魯肅去投奔孫權,魯肅一見面就分析了天下的形勢,為孫權制定了孫劉聯合共抗曹操的大政方針,並且準確的預測出將來的天下必然是三足鼎立,從這裏我們就可以看到魯肅的眼光獨到。

魯肅也是一個大智大勇的人,赤壁之戰的前夕,很多人主張投降曹操,是魯肅堅持要孫劉聯合共抗曹操,孫權也是聽從了魯肅的勸説才下定決心與曹操決戰到底的。從這裏我們可以看到作為一名武將魯肅是具有大智大勇的。後來的單刀赴會也説明了魯肅是一個大智大勇的人。

魯肅也是一個具有領導才能的人,周瑜去世後魯肅接替了周瑜的職位,軍隊只有四千人,魯肅治軍有方,很快部隊就擴大到萬餘人,從這裏我們可以看到魯肅的領導才能。

魯肅的一生最主要的就是做了一件事,那就是堅持孫劉聯盟,共抗曹操,使得三國鼎立,可以説沒有魯肅就不會有孫劉聯盟,可能曹操能夠很快將其各個攻破,也就不會有三國。

魯肅服孔明歇後語

史書上沒有記載魯肅是如何服孔明的,但是在家喻户曉的羅貫中的《三國演義》中將魯肅寫成了一個老實的人,一個直心眼的人,對孔明可以説是非常佩服的,至今還有從《三國演義》中來的一個歇後語,那就是魯肅服孔明——五體投地。事實上諸葛亮在赤壁之戰中的作用很小,赤壁之戰完全是周瑜與魯肅主持的。

魯肅畫像

在《三國演義》中魯肅出場並不是很多,即使是有出場往往也表現的大智若愚,這與史籍中記載的魯肅性格豪爽,大智大勇的形象完全的不能相符。當然作為一部文學作品來説《三國演義》是相當成功的,我們不能以史書的標準來要求《三國演義》。魯肅服孔明的歇後語就是來源於《三國演義》,下面我們就説一下在這部小説中孔明是如何讓魯肅服的。

首先在曹軍大舉南下的時候孫權陣營內想要投降的人佔了大多數,所以諸葛亮舌戰羣儒,説服了孫權聯合劉備共抗曹操,羅貫中筆下甚至是連周瑜也戰鬥意志薄弱,於是諸葛亮智激周瑜,周瑜於是下定決心聯合劉備抗曹,然後就是草船借箭,再之後就是共同商定火攻曹營,然後諸葛亮為火攻曹營借來了東風,總而言之就是將諸葛亮的智謀展現的淋漓盡致,可以説是一個讓人無法不產生崇拜的人。作為一個老實人的魯肅自然就是更加的佩服,特別是草船借箭的時候孔明還讓魯肅幫忙弄來了需要的草船,帶着魯肅前去取箭。很多看了《三國演義》這一章節的人都會佩服的五體投地,當然魯肅身處其中更是佩服的五體投地。

但是事實上,舌戰羣儒、智激周瑜、草船借箭都是虛構的,東風是有,但是歷史上的諸葛亮也沒有裝神弄鬼的去借東風,所以小説就是小説,史實就是史實,兩者不可以混淆。


 

諸葛亮智辭魯肅

魯肅有生之年最大的政治主張就是孫劉聯合共抗曹操,所以無論別人怎麼做,魯肅的政治主張從來就沒有變過,為了這一主張魯肅有時候可以説是兩頭受氣也不為過,特別是在羅貫中的《三國演義》中魯肅更是被描寫成為了一個兩邊都不討好的老實人,被孔明耍的團團轉,可以説魯肅為了保住孫劉聯盟費勁了心力。

諸葛亮劇照

《三國演義》第五十二回:諸葛亮智辭魯肅,趙子龍計取桂陽。在這一回中,周瑜聽説劉備襲取了南郡和荊襄氣急敗壞就要率兵去攻打,魯肅出面説,不能攻打啊,這樣做不利於孫劉聯盟,並且劉備與曹操的關係本來就不錯,如果把劉備逼急了跟曹操聯合一起來攻打東吳就糟糕了。我先去討要,如果實在是不給再想辦法就是了。於是眾將都説這個方法比較好。於是周瑜就派魯肅前去見劉備,魯肅先跑去了南郡,聽説劉備在荊州於是又跑到了荊州,見到了諸葛亮和劉備,談到要回荊州的想法,諸葛亮説,荊州是劉表的地方,並不是東吳的地方,劉備作為劉表的弟弟,幫助劉表的兒子治理荊州是理所當然的。魯肅於是説,劉表的兒子現在都在江夏,並沒有在荊州怎麼能夠説幫助劉表的兒子治理荊州呢?於是諸葛亮讓病重的劉琦出來與魯肅見面,魯肅見到劉琦於是沒有話説了,沉默許久魯肅説,如果劉琦的兒子不在了,是不是可以將荊州還給東吳了呢?諸葛亮於是説,那當然。於是魯肅就這樣回去了。荊州也沒有要回來。

魯肅回到江東説了自己去的經過,周瑜非常氣憤,説,劉琦現在還那麼年輕,等到劉琦死後才能歸還荊州不知道要等到什麼時候。魯肅説,我看劉琦病的很重,可能很快就會死去。於是周瑜這才作罷。

從這裏我們可以看出魯肅為孫劉聯盟做出的努力,可以説魯肅的一生都在為孫劉聯盟而努力,但是很多人只看到了眼前的利益,並沒有看到孫劉聯盟的必要性,於是在魯肅死去不久,孫劉聯盟就崩塌了,於是三國鼎立的局勢很快消失了。

魯肅不如樊噲

魯肅是東漢末年,東吳孫權的謀臣,是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早年結交周瑜,後和周瑜一起投靠孫權,在孫權處鞠躬盡瘁,為孫權鼎立江東做出很大的貢獻。

《三國》魯肅劇照

魯肅生在一個富豪之家,雖然祖輩無人出仕,但是家底豐厚,再加上他視金如土,志向遠大,在當地也是有名望之人。當時袁術吸納他做了個東城長,居巢長周瑜帶領難民向他借糧時,他二話沒説就把倉庫一半都借給了他,周瑜感念此人恩惠,魯肅本是豪爽之人,兩人便建立了堅固的友誼。後來,魯肅被周瑜邀請,一起投靠了孫權。魯肅認為,曹操一人獨大,只有聯合劉備才有贏他的可能,遂促成孫、劉聯盟,取得赤壁之戰的勝利。劉備騙取孫權的荊州,孫權極為不滿,魯肅為了大局,單刀赴會,面見關羽,為世人稱道。

樊噲是漢高祖劉邦的心腹猛將,西漢的開國元勳。曾在鴻門宴時救了劉邦,偉西漢的建立南征北戰,立下汗馬功勞,是楚漢相爭時的風雲人物。

魯肅不如樊噲並不是三國時期的典故,而是發生在清朝乾隆年間的故事。一次,大學士紀曉嵐坐船而行,後面一艘船趕了上來,船上有一武士,扔給了他一個包着石子的紙條,上面寫着“兩船並行,櫓速不如帆快”。紀曉嵐哪能不知道這是諷刺他文臣不如武將,於是紀曉嵐就回了一句“八音齊奏,笛清怎比簫和。”紀曉嵐以文臣狄青和武將蕭何反駁,因此這兩句話聞名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