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第二位皇帝李世民的兒子介紹 李世民怎麼死的
新聞閣歷史事件欄目為您提供中國歷史、歷史故事、世界歷史、歷史人物、歷史圖片、考古發現、野史趣聞等一系列的歷史相關內容。
李世民的兒子
李世民一生共有十五位兒子。李承乾是李世民的嫡長子,母親為長孫皇后。李承乾生於619年,在李承乾八歲的時候,李世民立他為太子。
李世民劇照
李承乾小時候十分乖巧可愛,聰明好學,深得李世民的寵愛。隨後,李承乾儀仗父親的寵愛,經常不聽師父的教訓,脾氣暴躁,甚至派遣殺手去殺害老師,弟弟李泰得知李承乾的罪行,一度想要奪取他的太子之位。李承乾知道李泰覬覦太子之位,和他立下深仇。642年,李承乾和漢王等人勾結試圖搶奪皇位,實行了逼宮計劃,結果以失敗告終。但是,李世民並沒有追究李承乾的罪責,以他有腳疾為他開脱,並且打算立李承乾的兒子李象為皇太子。在李世民的保全下,李承乾被流放到黔州,兩年之後,李承乾病逝。
李泰和李佑等兄弟為了展開皇位,發動政變,皆以失敗而告終。隨後,李世民決定將他們貶為庶人。
李治是長孫皇后的第三個兒子,為人善良孝順。631年,唐太宗李世民封他為晉王,大臣長孫無忌一心想要擁護李治為皇太子。因為李承乾和李泰皇子都被罷黜,生下的皇子年齡尚小,李世民聽從了長孫無忌等人的建議,643年李世民立李治為皇太子。李世民在朝時候,屢次讓李治旁聽處理政事問題,李治乖巧好學,深得唐太宗喜歡。李治十分孝順,一次唐太宗長了一個大毒瘡,李治親自為父親吸毒,李治的這一舉動讓李世民十分感動。
李世民是什麼生肖
李世民於公元598年出生,卒於公元649年。從李世民出生年月推斷,他的生肖為馬。生肖屬馬的人都有一個特性,那就是不服輸。
李世民劇照
因為不服輸的個性,任何事情都想要去嘗試一番,即使一個小事情都能激起自己的奮鬥之心。李世民屬馬,在很多事情上都能體現出他敢於嘗試,敢於奮鬥的精神。
公元616年,李世民跟隨父親李淵多次奮戰沙場,立下赫赫戰功,曾經成功應對抗突厥人的進攻。隨後,在李世民的勸説自己,父親李淵決定出兵討伐隋朝。李世民被父親授予重職,統帥右三軍,李世民率兵進攻長安,一舉滅掉了隋朝。公元618年,李淵稱帝,為唐朝的開國皇帝,李淵封李世民為右元帥,讓他率兵四處征戰,擴充唐朝的疆土。李世民是一名傑出的軍事家和戰略家,他率兵擊敗了劉武周,鞏固了北方的勢力;隨後消滅了王世充和竇建德,獲取了華北統治權。
李世民凱旋迴朝後,受到唐高祖的稱讚。此時,李世民意識到人才的重要性,他開辦了文學館,為招攬天下仁人志士。公元626年,李世民發動了玄武之變,殺掉了太子李建成,弟弟李元吉。為了鞏固自己的權力,一併將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兒子一網打盡。後來,唐高祖李淵立李世民為太子,將來繼承皇位。玄武門之變爆發不久之後,唐高祖就禪位給李世民,李世民登基成為唐朝的第二位皇帝。
李世民虎牢關之戰
虎牢關之戰是李世民率兵瓦解王世充和竇建德勢力的一次戰役。李世民憑藉出色的軍事作戰能力,消滅了王世充和竇建德勢力,收復了河南、湖北一帶,為唐朝的統一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李世民劇照
王世充原來是隋朝的官員,隋煬帝在世時,任命王世充為洛陽守將。隋朝滅亡後,王世充在洛陽一帶稱帝,建立政權為鄭國。當時,秦軍正在河東一帶作戰,秦軍主要軍事力量都轉移到了河東,王世充藉機奪取了河南部分領土。李淵奪取中原後,決定先討伐鄭王王世充,再討伐夏王竇建德。李世民率領8萬軍隊前去攻打王世充,為了讓竇建德不和王世充聯盟,李世民派遣使者前去説服竇建德和唐朝交好。王世充得知李世民前來攻打他,事先做好了安排和部署,他讓自己的兒子和兄長們分別駐紮在虎牢關、洛陽等重地,自己率領3萬士兵前去迎戰。
李世民決定先瓦解王世充的周邊城鎮,經過八個多月的戰爭,李世民軍隊佔領了虎牢關,隨後河南五十多個州縣都投降於李世民。此時,王世充孤立無援,他派遣使者前去向竇建德求救。竇建德想和王世充合作,先滅掉唐朝,再滅掉鄭國,自己就可以稱霸天下。竇建德率領10多萬兵力前去解救王世充,竇建德先後攻下了鄭州、滎陽等地,隨後駐紮到了虎牢關的東面。李世民決定實行包圍戰,秦軍佔領虎牢關阻止竇建德軍隊向西前進。虎牢關地勢險要,特別難攻克,竇建德軍隊和李世民軍隊大戰了很多次,都未能突破。竇建德在原地駐紮了一個多月,士兵們喪失了鬥志,李世民借用這一弱點,引誘竇建德出戰。竇建德軍隊全部出動,李世民率領騎軍直衝竇軍軍營,竇建德和大臣們正在討論事情,根本沒有防備李世民突襲,竇軍軍心大亂。隨後,竇建德被俘虜,王世充投降,李世民獲得勝利。
李世民的帝號
李世民的帝號是唐太宗,他於公元626年9月登基,公元649年7月去世,共在帝位二十四年。後人評價李世民時,認為他是一位賢明的君主,司馬光曾説:“太宗文武之才,高出前古。蓋三代以還,中國之盛未之有也。”唐太宗之所以受到這麼高的評價,與他的政治生平和業績作為是分不開的。
李世民劇照
李世民登基後,改國號為貞觀,期間治理國家的政策,被稱為“貞觀之治”。唐太宗在唐高祖的基礎之上,進一步任用賢能,安定國內外環境,促進唐朝經濟、政治、文化、軍事等多方面發展。通過唐太宗勵精圖治,唐朝逐步走向繁榮,後人在評價唐太宗李世民的作為時,認為貞觀之治奠定了唐朝社會中期的繁榮。
因為隋末戰爭的緣故,唐朝人口不到三百户,為了興旺人丁,唐太宗決定實行休養生息政策。除此之外,他親眼見證隋朝的滅亡時因為朝廷的腐敗,為了汲取經驗,唐太宗一直虛懷若谷,勵精圖治,積極聽取朝中大臣們的意見。經過一系列的穩定措施,社會各方面逐步呈現回升趨勢。
唐太宗重視農業的發展,並且減少了農民的賦税,讓百姓能安定生產生活。對於商業,唐太宗為商業發展提供了很多便利的條件。在政策的鼓動之下,各地商品經濟逐漸萌芽和發展,推動了唐朝經濟發展。除此之外,唐太宗積極和其他國家展開友好外交政策,使國內外保持密切頻繁的聯繫。促進了唐朝和印度、吐蕃國家的經濟、文化、政治的交流。
唐太宗重視教育的發展,他在唐朝首都設立弘文館,歡迎各地學子來此交流。唐太宗酷愛書法和詩歌,在他的推動下,唐朝文化呈現出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
李世民百字箴言
李世民百字箴言的內容是:耕夫碌碌,少有隔夜之糧;織女波波,少有禦寒之衣。日食三餐,當識農夫之苦;身穿一縷,每念織女之勞。寸絲千命,匙飯百鞭;無功受祿,寢食不安。交有德之朋,絕無益之友。常懷克己之心,閉卻是非之口。若能依朕所言,富貴功名可久。
李世民劇照
唐太宗李世民為了勸告朝中大臣為官之道,便寫下百字箴言,以示警示和明志。除了告誡大臣之意,也時常提示自己要做一位勵精圖治的明君。
李世民在百字箴言中寫入了自己對治國、安家、平天下的理解。他認為治國和男子耕種糧食、女子織布一樣,只有依靠勤勞的雙手才會收穫更多果實。李世民用農夫和織女為例,告誡朝廷的官員們,要珍惜百姓的勞動果實。身為朝廷官員,不可以為了一己之利而出賣國家和人民的利益。在朝為官,心懷的是天下百姓,如果想要為更多百姓謀福利,就要做一個正直的人,只有品行端正,才能在仕途上越走越遠。
而唐太宗也將百字箴言,用於在政治上的對策。李世民十分重視人才的選拔和任用,並且倡導朝廷政治的清明。唐太宗曾經派遣房玄齡和李靖等朝中重臣考核各地官員的業績,在全國範圍內巡察,整頓風評。唐太宗親自選拔地方官,並且將他們的功勞和過失寫在宮中屏風上,確保政治上的清明。除此之外,唐太宗規定五品以上的京城官員要輪流值班,以便朝廷即時召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