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事業總成空,半世功名在夢中。死後不愁無勇將,忠魂依舊守遼東。”
這是袁崇煥在菜市口臨行前留給世人的最後一番話。
這首絕命詩也成為了他一生的寫照,那個他用盡全力付出回報的人終究是賜給了他這樣悽苦的結局。
這個他拼死守住每一寸的國家,他用盡全力保全的每一個百姓,如今卻在他死後恨不得將他的每一分血肉蠶食殆盡,似乎只有這樣方能消減他們對他的恨意。
哄搶嘈雜的蜂擁而至後,是人走茶涼的悽苦冷清,沒有人願為他送行。
也許有的,遠在三千里外的家眷,奈何沒見到他最後一面。
最後的最後也只有一位佘氏義僕,感念他過往的恩義,願意揹着罵名來到空蕩蕩的街上為他安葬。
文韜武略,初入朝廷為官就已是戰功赫赫平步青雲萬曆十二年四月二十八,袁崇煥出生於廣州府一個經營木材藥材生意的殷實之家,也許當時並沒有人能想到,這樣的經商之家日後會培養出一位軍事奇才。
袁崇煥幼年時期好結交朋友,為人慷慨,偶有遇到退伍士卒還會向他們請教邊疆軍務。與人交好,徹夜交心常常談及軍事。更是喜好遊歷山水見聞廣博,志向邊疆。
公元1579年中秀才,九年後中舉人,明萬曆四十七年中進士,出任福建昭武知縣。
初入官場躊躇滿志,一心為國為民,袁崇煥還是保留着愛談及軍事的習慣,也因為這一習慣,三年後年近不惑的他得以入京覲見,並開始了他實現報國理想的第一步——鎮守山海關。
(今)山海關
袁崇煥的軍事才能在這時開始嶄露頭角,面對王化貞軍隊覆沒,後金勢頭正盛,袁崇煥用過人的膽識非凡的戰略頭腦獲得了孫承宗等人的器重,安軍撫民,整修工事,整治軍政。使得山海關鎮守有了很大的改觀。
後領兵遼東,為孫承宗出謀劃策從而收復了遼河以西的大半國土,一路勢如破竹,寧遠之戰大捷更是逼退努爾哈赤使得金軍元氣大傷。
在邊疆戰事紛飛的年代裏,袁崇煥成為了拯救家國的難得良將。累累戰功使他很快升任了兵部右侍郎,已經相當於掌管兵部的第二把交椅。
自有的文韜武略以及朝廷一眾官員的賞識,讓袁崇煥得以平步青雲,然而為官為政不僅需要的是自身能力,還與官場利益黨羽勾連等等人際網有很大的聯繫。
千算萬算小心翼翼,但仍舊與人結怨遭人彈劾朝廷為官,面對黨政紛爭往往再聰明的人也難以置身事外,更別説是明朝,這個幾乎由魏忠賢隻手遮天的政治時代。剛入朝為官不久,一路平步青雲,惹來的不僅是周遭人的嫉妒,還有小人提防。
魏忠賢見袁崇煥一路升任,恐其危害到自己苦心經營多年的黨羽勢力,於是在袁鎮守遼東等地期間,派親信前往袁崇煥身邊名為監軍實為監視。
袁崇煥這樣機敏警覺,怎麼能察覺不出,於是上書反對,但是沒能奏效,期間將軍滿桂因寧遠大捷中,趙率教未能及時支援而與袁起了衝突。
深知自己太過鋒芒畢露的袁崇煥,為防小人構陷與金軍合用反間計招來殺身之禍,不得不上奏自己的戰略安排,但最終還是因為遭到魏忠賢親信彈劾而被打壓。
身為武將,一身血性,面對這樣勾心鬥角爾虞我詐,袁崇煥毅然辭官歸鄉。
如果事情僅僅到這裏,榮歸故里隱居安逸,也算是個好的結局。
受召還朝,再無歸期崇禎元年,此時已被魏忠賢一黨折磨得所剩無幾的朝廷在魏忠賢倒台後終於重新迎回了袁崇煥,然而這也是他走向悲劇的開始。
袁崇煥無人打壓,加上歸鄉積攢的怨氣因這次復官回朝一併發泄了出來,本就是戰功赫赫,回來又大展拳腳立了不少戰功,使得他開始有些狂傲。
手持尚方寶劍,在面對越矩重親等一系列行為後,斬殺了毛文龍。
毛文龍本也是戰功累積小有名氣的將領,被袁崇煥斬殺,加之朝中仍留有想替魏忠賢報仇的親信,與金軍反間計等等因素的共同作用,崇禎帝起了疑心。
帝王的疑心是致命的,在袁崇煥帶兵支援京城時被下詔入獄,即使祖大壽拼盡全力想用戰功換回袁崇煥性命,在經歷了半年多的牢獄之苦後,一切徒勞,袁崇煥仍被以“通虜謀叛”“專戮大帥”等罪名判處凌遲。
被判凌遲,百姓爭啖其肉,十餘年後終沉冤得雪菜市口行刑在袁崇煥唸完絕命詩後,一代英雄將領也就這樣隕落於世。
“通虜謀叛”的罪名也讓百姓對其唾棄無比,恨不得啖其肉,飲其血。
死後罵名背了無數,但是有一個人為他翻了案。
這個人就是乾隆皇帝,因為當初金軍入關而使用的反間計導致袁崇煥這樣的忠勇義士枯骨無人問津,乾隆皇帝不忍於此,昭告天下,為袁崇煥平反。
袁崇煥死的冤不冤?
無疑是冤枉的,這不僅僅是因為乾隆帝為他平反所推翻的謀叛罪名,還有關於崇禎帝對袁崇煥的刑罰。在袁崇煥所犯下的十餘條罪名中,字字當誅,按理説本該罪及九族,但是崇禎帝只判了袁崇煥的死罪,而放過了他的家人,從死罪改為流放。
從中可以看出,在那個朝廷動盪國家危亡時期,袁崇煥無疑是為數不多的可用之才,他給朝廷帶來的是戰爭勝利的希望,崇禎帝曾經無條件的信任他。但是疑心起,再加上朝堂一眾大臣的壓力,身為皇帝,疑人不用的原則也體現的淋漓盡致。
後世對袁崇煥的評價始終褒貶不一,但是這些對於他早已經沒什麼意義了。
身為一代驍勇,被他的信仰所殺,被他始終珍視保護的百姓唾棄,不知道在他離開的最後一刻,有沒有想起辭官回鄉的日子,如果真的讓他再重新選擇,他還會不會離開那座小鎮,接着去戰場上轟轟烈烈地找回年輕時的凌雲壯志,還會不會毫不在意結果地吟出那首絕命詩。
文/史書傳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