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生平事蹟簡介

王夫之簡介

王夫之是明末清初的偉大思想家,出生於1619年,1692去世,祖籍衡州。他的思想對後世影響很大,和黃宗羲、顧炎武並稱為晚晴三大啓蒙思想家。

王夫之畫照

王夫之出生在書香門第,父親是在朝官員,他小時候開始是在兄長王介之教育下學習,後來父親辭官回家後又在其父親的教育下學習。他的學問非常好,從小就喜歡讀書,在十四歲的時候就考中秀才。

但是在中舉的道路上他並不是一帆風順的,前兩次雖然人們都佩服他的學問,但是他卻沒有考中舉人,直到崇禎十五年的時候才與他的兄長同時考中舉人。

王夫之生活的年代正是崇禎年間,當時的時局比較混亂,各地農民起義爆發,清朝軍隊也在關外虎視眈眈。張獻忠率農民軍攻克衡陽以後曾將招王夫之和他的兄長一起前往為謀士,但是他們兩個沒有去,而是躲避了。

當李自成攻陷北京城以後,王夫之聽到這個消息非常悲痛,甚至到了好幾天不吃飯的地步。之後清朝軍隊進入中原,王夫之投身到了抗擊清朝軍隊的事業中,但是最終還是被清朝軍隊消滅了。

之後王夫之回到家鄉隱居,在這裏他發誓不剃髮,終其一生也沒有剃髮。在這裏他開始了自己的著述,將自己的學問和思想進行總結,寫出了諸多對後世影響很大的鉅作,他的思想從此影響社會,最終在七十九歲那年完成了自己最後一部著作之後去世,時年七十九歲。

王夫之的元氣學説

王夫之的這一論述改變了長久以來人們的認識,是對傳統思想的一次有力的挑戰。

王夫之畫照

王夫之認為世間的萬事萬物都是具體實實在在存在的,並不是虛無縹緲的,而道理和規律就存在於這些具體的實物之中,並不像傳統認為的先有道理和規律,後來才有這些實物的,這是他對這一認識的糾正。

然後是有和無的論述,王夫之認為,有是有限的,而無才是無限的,傳統思想中將有和無的關係弄反了。比如説狗是有毛的,烏龜是無毛的,但是烏龜沒有毛是相對於狗有毛來説的,如果前一個命題不存在,後一個命題也就不存在了。

王夫之還在氣一元論中講述了運動和靜止的關係。王夫之認為世界萬物都是運動的,沒有絕對靜止的物體,我們説的靜止是相對而言的,那些我們看着是靜止的物體,實際上也是在動的,只不過我們是運動的,看着它就是相對靜止的。這些思想在現代科學上得到了證實,在我們這個世界上,所有的物體都是運動的,只有相對靜止,沒有絕對靜止。

這一思想對於後世的影響非常大,不但對我國產生了重要影響,還對世界的科學發展和認識產生了重要影響。可以説王夫之的元氣學説,對於整個社會的進步發展都有很好的促進作用。

王夫之的主要觀點

王夫之畫照

王夫之的主要思想可以總結為七點:反對禁慾主義、氣一元論、均天下反對專制主義、反對人生而知之的觀點,要正確邏輯、理勢合一觀點和人性變化論。可以説這些思想在當時社會都是非常新穎的,也是比較符合現實的。

這些觀點中有的是對當時社會中存在的思想進行批判,有的是對國家發展的思考,還有對人性的變化進行具體闡述,他的思想包含甚廣。

其中的氣一元論就是論述原理和物之間的關係,傳統思想認為理存在於萬事萬物之中,先有理而後有物。但是王夫之認為萬事萬物的存在是事實性的存在,是先有物才有理,因為理是存在於世間萬物之中的。這個思想是具有開創性的,讓人們對於理和物的關係進行了重新思考。

而均天下的思想認為,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而不是某一個人的天下,這對當時的皇權是一種嚴重的挑戰。人性論更是對人類的一種解放,他認為人性不是天生的,而是後天形成的,所以人性是能夠自主選擇改變的,並不是天生就這樣不能改變的。

王夫之的這些觀點是對當時社會的一種思考,這些觀點到現在來説都是極具價值的,所以稱他為偉大的思想家不為過。


王夫之和王守仁誰更有成就

王夫之是明末清初的重要思想家和文學家,他在當時的社會上也有極大的影響力,是知名的大儒。

王夫之畫照

王夫之的影響體現在他的思想上,他是著名的哲學家,對於當時社會存在的各種思想進行糾正和批判。他的思想在當時影響了很多人,也讓人們對於傳統思想有了重新的認識,他提出的很多開創性的觀點是現在人還在研究的重點。

而王守仁是一個思想家、文學家、軍事家,他的成就非常高,甚至可以説到了開宗立派的地步。在他的影響下形成了一個紅藥的思想流派,甚至足以影響到當時社會的變化,因為受到他的影響,形成了著名的東林黨,在當時的社會中,很多知名的人物或者朝中大臣都是他的信徒。

而王守仁的哲學思想更加成熟和系統,他開創的心學對後世的影響更為巨大。同時他還是一位著名的軍事家,曾經自己組織過義軍打敗了叛亂的藩王,在剿匪作戰中也十分出色的完成了任務,甚至到了土匪聽到他的名聲就自動出來投降的地步。

兩個人都是成就非凡,但是如果相比較的話,還是王守仁先生的成就更大,因為王守仁是位全才,並且還是開宗立派的聖人,可以後古代先賢媲美的人物,相比之下王夫之先生還沒有達到這樣的高度。

王夫之名言

王夫之畫照

首先,是關於人性論的名言,王夫之説“性者,生也,日生而日成之也。”意思説人性並不是生下來就是終生註定了的,而是在這一生中逐漸發展變化而改變的,人的個性和各種習性都是在後天養成的,人性是可以主觀養成的。

也正是他的這一論斷,所以王夫之非常重視道德和習慣的養成,他希望通過自己的嚴格要求改變原有的性情,這樣也能印證自己的觀點。

其次,是在教學方法的應用,王夫之説:“教者順其性之所以近以深造之,各如其量可矣。”意思就是説在對人的教育上,應該順應人的自然本性來進行,也就是説教育應該因人而異,因材施教,這樣才是尊重人性。這樣的教育理念與現代是符合的,可見他的遠見卓識。

還有就是在對孩子的教育上,應該做到“父剛母柔,教養道合,故得上九克家之子”。意思是説在對孩子的教育上父親應該保持剛嚴的本性,母親保持寬柔的本性,這樣才能教育出能夠撐起家族的人才。

尤其是父親的剛嚴是非常重要的,最對孩子習慣的養成有很大作用。而母親的寬柔也不是溺愛放縱,而是要求母親保持寬柔的本性,在孩子教育上要求他們改變已經形成的壞習慣。

王夫之的名言涉及到各個方面,這些思想都值得我們研究和認真對待。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439 字。

轉載請註明: 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生平事蹟簡介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