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在古代貧富差距特別大,富貴人家的人,一生下來就衣食無憂,而貧苦家的人從小就刻苦勤勞,要想過上好的生活,就只有參加科舉這一條道路,科舉最高的級別就是狀元,但是古代的狀元是非常難考的,它比現代的博士或博士後,還高几個等級,很多人一聽説相當於這種程度,就非常的慶幸自己活在了現代,那麼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科舉制是從隋朝開始創建的,在唐朝時期發展到了最高峯,在明清時期建立的比較完善,如果要考到狀元這個級別的話,需要經過童試、鄉試、會試、殿試四步,童試考中後成為秀才,秀才參加鄉試考中後成為舉人,舉人再參加會試考中後成為貢士,貢士最後參加殿試考中就成為進士。
進士分為三個等級狀元、榜眼、探花,當然狀元就是進士中的第一名,其實這些考試是非常困難的,實行科舉制的這兩百多年以來,每一次錄取的秀才的數量,都比現代錄取狀元的人數少的多,可見那時考狀元的難度有多大。
再看看我們現在的高考狀元,中考狀元,那就是天差地別,根本是不能比的,可以勉強的説,那時的狀元,相當於現在公務員考試的第一名,上百個考試的人中只能錄取一個人,現在就明白為什麼古人十年寒窗苦讀,都有人不能考上狀元了。
再看看我們現在,本科生每年錄取上百萬,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每年錄取幾十萬,只要不是成績太差,都可以有學校可以上,貧苦人家沒有錢,可以通過國家補貼上學,與那時相比,貧苦的命運可以很簡單的被改變,聽完這些,是不是很慶幸自己活在了現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