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北宋陳摶老祖,在武當山辟穀二十多年,呂洞賓常常找他玩

由 宿秀榮 發佈於 經典

在北宋初期,有一位傳奇人物,他便是道士陳摶(tuán),世人常稱其為陳摶老祖。陳摶曾經在在武當山九室巖辟穀二十多年,後來遷居華山雲台觀,仙逝於蓮花峯下張超谷中。陳摶精通道家內丹、外丹之法,活了一百多歲。
據《宋史》記載,陳摶,字圖南,是亳州真源縣人。(真源縣,今河南鹿邑縣,因為是老子的誕生地,道真的發源地,所以名為真源縣。)陳摶四五歲時,在渦水岸邊戲水,突然出現一名老婦人,撩開衣服喂陳摶吃奶,從此陳摶變得越來越聰明。待陳摶長大後,記憶力超羣,閲讀經史典籍,僅看一眼便能一字不漏的背下來,又擅於作詩,頗有名氣。
當時唐朝已經滅亡,中國進入五代十國時期,這是一個持續五十多年的大亂之世,禮崩樂壞,戰爭是這個時代的主題。陳摶空有才學,卻未能考中進士,於是拋卻功名利祿,醉心於山水之間。
子曰:“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在亂世之中,一些德才兼備的人因為看不到光明的前途,紛紛入山隱居。陳摶曾經遇見孫君仿、獐皮兩位隱士,俱是高尚之人。兩位隱士對陳摶説:“武當山九室巖可以隱居。”於是陳摶欣然前往武當山隱居。
陳摶在武當山中,服氣(呼吸吐納之術)辟穀(不食五穀),每日僅僅飲酒數杯,生活了二十多年。後來陳摶移居華山雲台觀,又隱居於少華山石室。陳摶修煉睡功,每次睡覺可以一覺睡到一百多天。

後周時,周世宗柴榮喜好煉丹術,有人推薦了陳摶,於是柴榮命華州官員將陳摶送到宮中。柴榮留陳摶在宮中住了一個多月,從容地向陳摶請教煉丹術。陳摶回應説:“陛下為四海之主,應該以使國家安定太平為理念,怎麼可以留意煉丹術呢?”柴榮並沒有責備陳摶,反而任命陳摶為諫議大夫,然而陳摶卻推辭不受。柴榮知道陳摶沒有其他道術,於是將陳摶放回,並命令本州的長官每年慰問陳摶。
宋太宗時期,陳摶進京朝見,得到宋太宗的厚待。宋太宗對宰相宋琪等人説:“陳摶獨善其身,不趨炎附勢,正是所謂的方外之士。陳摶居於華山已經四十多年,朕估計他的年齡已經將近百歲。他告訴朕説,他經歷了五代之亂,幸好現在天下太平,所以過來朝見。朕和他談過話,他説的話有可取之處。”
宋琪等人聞言,心中一動,於是從容地問陳摶:“先生清靜無為的修養之道,可以教人嗎?”陳摶答道:“我陳摶本是山野之人,對時世毫無用處,也不知道煉丹修仙之事和吐納養生之理,並沒有方術可以傳授給人。假如我令你們白日飛昇成仙,對人世有什麼益處呢?如今聖上相貌不凡,博古通今,深究治國之術,真是有道的仁聖之主啊!這正是你們君臣齊心協力、興盛國家、教化萬民,使天下安定太平的時機,而勤奮修道,並不如它重要。”
宋琪等人對此很是稱讚,於是將陳摶的話告訴了宋太宗。宋太宗因此更加敬重陳摶,於是下詔賜號,封陳摶為“希夷先生”,並賜紫衣一件,將陳摶留在宮中,還讓人修葺了陳摶隱居的雲台觀。宋太宗多次和陳摶寫詩唱和,幾個月後將陳摶放回山中。
陳摶能知道他人心中所想。道士賈休復曾經過來拜訪陳摶,看見牆壁上懸掛的大瓢,心中想要卻不知如何開口,陳摶於是對賈休復説:“你過來並沒有其他事情,是想要我的瓢而已。”於是陳摶將大瓢送給了賈休復。賈休復大驚,以為陳摶是神人。
又有一名叫郭沆的人,曾經居於華陰縣,夜宿雲台觀。陳摶半夜呼喊郭沆,令他速速歸家,郭沆猶豫不決。過了不久,陳摶又對郭沆説:“你不用回家了。”第二天,郭沆回家,得知昨晚半夜母親突然心痛,幾乎死去,過了一頓飯的工夫,心病又自愈了。
華陰隱士李琪,自稱在唐玄宗開元年間做過郎官,已經活了幾百歲,很少人見過他。唐朝關西隱士呂洞賓,劍術非凡,活了一百多歲而面如少年,步伐輕快,頃刻間可行走數百里,世人都認為他們兩個是神仙。李琪和呂洞賓都多次來陳摶的住處,人們都為此感到驚異。
後來,陳摶忽然對弟子賈德升説:“你可以在張超谷中鑿一間石室,我打算在裏面休息。”張超谷是華山毛女峯東北的一個山谷,東漢隱士張楷,字公超,曾經在谷中隱居,所以此谷名為張超谷。相傳張楷有道術,能施展雲霧術,可瀰漫五里。
第二年秋七月,張超谷中的石室建成,陳摶上書給宋太宗説:“臣大限將至,已在本月二十二日於蓮花峯下張超谷中駕鶴西去。”到了那一日,陳摶果然仙逝,過了七日尚有體温。同時有五色雲遮蔽洞口,過了一個月也不消散。
陳摶愛讀《易經》,手不釋卷,自號扶搖子,著有《指玄篇》八十一章,闡述導引養生以及煉製還丹的方法。此外,陳摶又著有《三峯寓言》及《高陽集》、《釣潭集》,以及六百餘首詩。
在隱仙派道脈中,始祖為太上老君李耳,二祖為文始先生尹喜,三祖為麻衣子李和,四祖為希夷先生陳摶,五祖為火龍真人,六祖為武當派祖師張三丰。
參考資料:《宋史·隱逸傳》
作者:檐雨階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