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秦國一統中國這意味着什麼?意味着一次非常經典的以弱勝強的案例。如果説當時的中國好比現在的世界的話,那麼秦國一開始的地位是什麼呢?那就是北朝鮮。想一想,北朝鮮是否能一統世界呢?
理論上誰都可以,可現實是真的太難了。北朝鮮前面有個偉大的中國,而秦國也一樣,他的前面也有一個偉大的晉國。如在當時有賭場開設投注業務的話,我相信很多人會壓晉國一統中國,而壓秦國的可以忽略不計。
因此,非常明顯的是秦國的缺點基本是和北朝鮮一樣,人少,地少,經濟基礎薄弱等等。但有缺點必也有優點,秦國的最偉大的優點就是知道自己差勁,因此進行了中國最早的改革開放,而這樣的改革開放是一路一帶的,也就是每走一步都要靠血帶,其代價和損失都非常驚人,秦國最早的士族和改革者拼死的碰撞,在這樣激烈的碰撞之下,能活下來只能用運氣來解釋。
每當出現重大危機的時候,強大的傳統強國都在玩中國遊戲,那就是不斷地自殺,看誰自殺的次數多,破的紀錄多。在這樣的遊戲面前,根正苗紅的齊國和兇狠強悍的楚國都關起門來玩腐敗了,偉大的晉國則玩毀了,一分為三,成為了三個國家。但就是一分為三的三個國家,然是秦國所承受不起的,逼的秦國拼死玩一路一帶,以大量的鮮血為代價搞改革。但秦國另一優點則完美地發揮出來,不是其他,而是因為他夠窮,窮的讓人都對他沒什麼大興趣。
秦國就這樣上路了,他能上路的因素:一是他夠窮;二是傳統強國不斷地自殺;三是他不斷地改革開放。在鮮血的一再衝擊之下,秦士族終於低下了他們高貴的頭顱,開始接受並承認外來者。那些在傳統強國因大家都懂的原因而失去舞台和機會的人開始轉進秦國,而這些人在秦國立足後,有了舞台後,他們盡情地表演復仇劇,向原本自己的祖國進擊。
從此,秦國終於有能力和那原本是偉大的晉國,而現一分為三的國家較勁了,三國開始害怕,轉而開始玩政治遊戲。就是三國拼命討好秦國,好讓秦國攻打其他國家,從而在三國遊戲中獲取面子。
但對秦國來説,情況依舊還是危險的,因為三國如團結起來,那就是秦國的死日。每一個秦王在睡夢中都讓這樣的惡夢給驚醒,只因自己在這迷局中而不自知。秦王們不知道什麼呢?那就是讓這些人團結可遠比一統天下還要難的多。結果局勢進入僵局中,一對一秦國比各國都強,但秦國如打狠了。
逼人團結了,那麼團結起來的人就能把秦國狠揍一頓,轉而逼秦國寫檢查,低頭認錯。然後大家又高高興興地玩聯姻,玩自殺遊戲。以娶對方家的女兒來證明世界是和平、和諧的;以玩自殺來證明自己是上天寵愛的強者。
玩着玩着,韓國玩不下去了,因為他玩大發了,攀比真是害死人。野心家范雎敏鋭地認為機會來了,先放棄遊戲,轉而吞併韓國,徹底擊破合縱,成為當世唯一的大國、強國。但這樣的計劃書卻受到了秦國無數高官的反對,也包括白起。反對者認為,這計劃太過兇險。
如果説六國注意力高度集中,如果説六國能把一半注意力放在工作中,那麼秦國根本討不了半點的好處。當秦大軍還在集結的時候,六國有足夠的時間封鎖要道,和秦國拼國本耗國力,而一旦秦國退讓,那麼六國就會順勢滅了秦國。秦國人很怕,但趙國人也怕,這是一場對賭,且賭的是國運,趙國貴族趙豹、趙肯等都表示了反對。
但很顯然,趙國當政者還沒從遊戲中恢復過來,而著名的廉大將軍卻表示這遊戲難度不高,基本就和在街上堵截藺相如差不多,是上天賜予趙王展示偉大的機會,大家都用遊戲的心態去面對這一大賭。
廉頗率大軍高興地玩起了遊戲,得意洋洋地向秦軍發起了攻擊,把秦軍看成了個個都是藺相如。結果被秦主將王齕狠狠地扇了幾個大耳貼子,三個月下來,不但一場不勝,且損失了五萬人馬,更重要的了丟了相當重要的軍事要地,不但再也無法威脅秦軍的後勤補給線,且還被秦軍牢牢壓制。
被秦軍幾個大耳貼子打醒的廉頗才知道這是戰爭而不是遊戲,開始一心一意地擺起大巴來。雖戰局依舊不利,場面非常難堪,可時間依舊對趙國有利。
可趙王卻認為廉大將軍這遊戲玩得極為差勁,丟了他的臉,讓他在微信圈中丟了面子。半夜三更跑到他已很久不去的藺相如家裏,討論換帥,藺相如表示了同意,但要趙王吸取教訓,這不是遊戲,可一定要選好人,要嚴謹規範。可趙王遊戲玩的正起勁,半夜跑你家已夠給你面子了,憑什麼你藺相如説這不是遊戲,我就得信呢?
結果歷史給出了答案,一方是拼死賭國運,以求統天下。而一方卻是拼死玩遊戲,而遊戲大家都懂的,輸就輸了吧,這一局結束還可以玩下一局!
而後來秦國冒險發動長平之戰,顯而易見是因為趙國戰略水平實在太差了,相比之下,秦國卻在不斷地進步。所以才敢冒險。長平之後,以一國之力抗衡秦者未有也。六國合縱則強連橫則弱,最終燕國成了攪屎棍,齊國當了鴕鳥,楚國變成烏龜,魏國是失之西隅收之東隅,趙國無力殺敵,韓國本為魚肉,六國具熬命已。
長平是因地利之便成為秦趙的絞肉機,最終成為國運之戰,秦有函谷之便,舉國之力輸出,趙國背後是攪屎燕,所以本來是正確的防禦戰,趙王會選擇看似快速止血的趙括而已。
長平之戰的結果即使是平手,秦國也是輸,這是因為秦國地勢太靠邊了,政治宣傳沒有優勢,而趙進可合韓魏,退可平燕。所以長平之戰,秦必須贏。是以秦舉國之力攻取,其餘五國都在圍觀,希望雙方鬥個兩敗俱傷才好,國力都俱喪才好。趙國肯定也看出來了,既然現在防守沒有輸,那進攻肯定也會贏吧。
屁股決定腦袋,你行我也行,後世常凱申也有做過,可是沒有想到敗亡如此之快,如此慘烈,以至於白起當時就想滅趙了,對,是現想,戰前肯定沒有想過會如此。當然現在開了上帝之眼可以看出,秦王是曉得這個是國運之戰,趙王是沒有看出來的。秦國做到全部物力人力的輸出,趙王臨陣換將,從後面2年邯鄲保衞戰來看,趙國還是有餘力的。
但是此後趙國再沒有機會了。六國後兩次合縱也是草草,最後一次更是合六國之力也無法對抗秦軍,如果第一次合縱還有觀望之國,最後一次東方五國已經無合力之優了!而這個起因就在長平之戰,齊國成了鴕鳥,其餘五國如果沒有三國合力沒有一家可以抗衡秦國,後期魏國雄起一把,結果魏楚相互猜忌,合縱很好,但是哪有千日防賊的,同夥有點害怕背後挨刀。
長平之戰對五國最好的結果是平手,秦趙兵力俱備,趙雖有臉面卻無實力,秦則不可出函谷。七國重新洗牌。長平對趙最好的結果平手,保留大部分兵力,或者贏,哪怕雙方兵力拼完,可霸關東。如果贏了還有兵力保留,真的有一絲機會統一六國。所以長平之戰告訴我我們靠天靠地最終還是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