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沒殺敵, 卻被志願軍授“特等功臣”, 朝鮮人為他改村名河名山名

他沒殺敵, 卻被志願軍授“特等功臣”, 朝鮮人為他改村名河名山名

歷史九點半/文

抗美援朝中,為了表彰驍勇善戰,頑強殲敵的志願軍戰士,志願軍總部先後授予80多人“特等功臣”。這些特等功臣可以説都是從死人堆裏爬出來的,能夠活着回國的很少。

但在志願軍“特等功臣”中,有一位卻不是在戰場上立功得來的,他只是志願軍的一名文書,沒殺敵,可他在犧牲後也被授予了“特等功臣”,這是為何呢?

此人名叫羅盛教。羅盛教1931年生於湖南新化,幼年家貧,11歲才上小學,一半年後退學,當過道士,做過雜工,16歲時在叔父的資助下,讀了一段時間的高中班,但文化水平並不高,學歷放到今天,相當於小升初的水平。

他沒殺敵, 卻被志願軍授“特等功臣”, 朝鮮人為他改村名河名山名

志願軍特等功臣羅盛教

1949年,羅盛教的家鄉解放,他便與幾名同學報名參軍。由於上過些學,羅盛教被安排進幹校學校,而後分到47軍141師偵察連任文書。1951年4月,47軍奉命入朝參戰,羅盛教隨軍出征,仍任文書一職。

幹文書工作每天就是抄抄寫寫,羅盛教不太情願,總想到能到一線部隊參戰。為了能上陣殲敵,羅盛教多次向連指導員請命參戰,由於當年部隊裏上過學的人還是比較少的,文書緊缺,羅盛教的請戰都被拒絕。

在烽火硝煙的年代,前方大批將士浴血奮戰,殺敵建功,作為一名文書,要説立特等功,幾乎是不可能的。羅盛教雖説有些怨言,但還是堅持了下來,在保證文書工作完成的情況下,一有空,便會練習投彈、射擊等,以備不時之需。

他沒殺敵, 卻被志願軍授“特等功臣”, 朝鮮人為他改村名河名山名

羅盛教

1952年1月2日清晨,羅盛教和戰友宋惠雲像往常一樣到河邊練習投彈,忽然聽到遠處幾個孩子的叫喊聲,羅盛教順着聲音跑過去,只見河岸邊站着3名朝鮮少年大呼小叫,指着河裏還泛着水花的冰窟窿。羅盛教雖説不懂朝鮮語,但立馬意識到可能是有孩子掉進冰窟窿裏了,沒有猶豫,脱掉棉衣,縱身躍進冰窟窿裏。

朝鮮的冬天寒風刺骨,河水像冰刀一般,刺入骨髓的涼。羅盛教潛入水底,一把拉住掉進冰窟窿裏的朝鮮少年,用力往上託舉。由於冰面濕滑,朝鮮少年被拖上冰蓋後,又滑了下來,幾次嘗試都失敗。這個時候,戰友宋惠雲拖着半截電線杆也趕到了,把電線杆伸進水裏,羅盛教用盡全身力氣,把朝鮮少年舉上去,朝鮮小男孩得救了。

他沒殺敵, 卻被志願軍授“特等功臣”, 朝鮮人為他改村名河名山名

羅盛教救朝鮮少年油畫

由於在水中待的時間太久,加上耗盡了力氣,朝鮮少年得救,羅盛教再無力氣往上爬,體力不支,沉入河底。這名得救的朝鮮少年叫崔瑩,住在附近的石田裏村,當天4名少年在河上滑冰,冰層劈裂,崔瑩不慎掉入冰窟窿。

羅盛教死亡後,部隊和附近村子的人趕到,把他打撈了上來。起初,部隊只是把羅盛教作為普通的“淹亡事故”來處理,羅盛教的事蹟也並無多大反應,畢竟在當時的朝鮮戰場,犧牲和死亡每天都在上演,羅盛教只是個小人物,僅此而已。

不過,隨後發生的事,卻震撼了47軍。羅盛教淹亡後,朝鮮一傳十十傳百,附近的村莊都知道羅盛教勇救落水少年的英雄事蹟了,隨後大批的村民趕往47軍,想要要回羅盛教的遺體,起初47軍的首長們還都不瞭解,以為出了什麼事,後來詢問才知道,這些村民都是自發來給羅盛教送行的。

他沒殺敵, 卻被志願軍授“特等功臣”, 朝鮮人為他改村名河名山名

朝鮮老百姓與志願軍的深厚感情

被救的朝鮮少年崔瑩的家人跪倒在47軍痛哭,希望能將羅盛教安葬在朝鮮的村子裏,其中一位叫原善女的朝鮮大娘還主動將自己的墓地獻出,用於安葬羅盛教。之後47軍和朝鮮村民一起,為羅盛教舉行了盛大的追悼會,2000餘名官兵和村民出席,並且為羅盛教請功,後被志願軍總部追授為“特等功臣”。

他沒殺敵, 卻被志願軍授“特等功臣”, 朝鮮人為他改村名河名山名

羅盛教救起的朝鮮少年崔瑩和父母

羅盛教不僅被志願軍總部追授特等功,也被朝鮮授予最高的“一級國旗勳章”和“一級戰士榮譽勳章”。

羅盛教被安葬在朝鮮石田裏村,為了紀念羅盛教,朝鮮人把羅盛教犧牲的櫟沼河改名“羅盛教河”,石田裏村改名為“羅盛教村”,安葬他的佛體洞山改名為“羅盛教山”,這在志願軍烈士中是沒有過的。

被救的朝鮮少年崔瑩之後三次訪問中國,到羅盛教的家鄉,和羅盛教的父母同吃同住,成年後的崔瑩也參了軍,成為朝鮮人民軍一員。

他沒殺敵, 卻被志願軍授“特等功臣”, 朝鮮人為他改村名河名山名

參軍後的崔瑩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559 字。

轉載請註明: 他沒殺敵, 卻被志願軍授“特等功臣”, 朝鮮人為他改村名河名山名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