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不少家長會發現,大多數處於青春期的孩子會出現某些叛逆的行為。比如不遵守課堂紀律,隨意完成作業等等。
而這樣表現就會讓許多家長陷入苦惱之中。
鄰居家的孩子聞聞就是個活生生的例子。聽他媽媽講,之前孩子上小學的時候表現得非常的優秀,是學校里老師的小助手,也是同學眼裏的好榜樣。
但不知道是什麼緣故,升了初中之後,孩子總是跟那些問題學生混在一起。俗話説得好,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孩子的學習成績也因此下降了不少。
之所以孩子會有這樣的表現或許就跟一個心理因素有關。而這個也就是我們今天要着重提到的一個概念:從眾壓力。
從眾壓力的定義
整合百度百科的資料可知:從眾壓力是指個人受到外界人羣行為的影響,而在自己的知覺、判斷、認識上表現出符合於公眾輿論或多數人的行為方式。
若是放在青少年羣體內,他們會通過做出某些與團體內相一致的行為來獲得成員的認可。而在這種外部因素影響下,孩子可能就會做出某些令家長感到不悦的行為舉止。
比如説瘋狂攀比、滋生旺盛的物質需求等等。而這些行為就會在不知不覺間加深父母自家孩子“學壞了”的這種固有認知。
要想解決孩子身上出現的這個問題,我們就需要先搞清楚哪些因素會導致孩子被從眾壓力所圍繞。
從眾壓力的來源
第一、自身虛榮心作祟
很多時候,孩子之所以會被從眾壓力所圍困是因為自身的虛榮心在發揮決定性作用。
就比如説有些孩子看到同學擁有了一個最新的電子設備,哪怕自己並不需要,家庭的經濟條件也並不允許,內心還是非常渴望能夠擁有一個同款。
第二、周圍環境的影響
處於青春期的孩子性格比較衝動,本身的判斷能力也比較薄弱。尤其是會對同伴的話語深信不疑。
所以説當身邊同伴告訴他某樣東西非常值得入手時,他們就會很容易聽信他人的推薦。
而在這個過程中,他們將大部分的注意力放在這件事情的最終結果上,卻並沒有去考慮客觀的條件。
那麼在父母看來,這就是孩子不諒解自己辛勤付出的表現,進一步加深了家長的刻板印象。
而作為家長的我們對於孩子這一段特殊的時期則需要用平常心來看待,過多壓制或者責罵都會對孩子的心理造成不必要的負擔。
那麼作為家長的我們到底應該採取怎樣的措施來應對?
解決問題的小技巧
第一、儘量讓孩子學會堅持自我
有些孩子在和同伴一起玩耍時,往往沒有自己的主見,害怕被他人孤立,因此就會選擇將自己的想法給隱藏起來,很多時候他們會錯誤地認為想要跟別人處好關係,就應該對別人的要求百依百順,尤其是要仗義,講義氣。
而有時候為了義氣,可能明明知道這是一個錯誤的行為,孩子也有可能會跟隨着去做。
因此,作為家長要從日常的小事做起,教會孩子堅持自己,不要過於從眾,在孩子拒絕別人時也需要家長給予他們足夠的勇氣。
比如説通過眼神的示意或者是輕柔的擁抱等等,並且要明確告訴孩子將不良行為當作是有個性的標誌是非常愚蠢的行為,要讓孩子深刻意識到每個人都是這個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存在,不要時時想着模仿他人,融入所謂的小團體,要有自己的意識以及正確的是非觀念。
尤其是要學會自我評價和自我接納,雖然我們確實會受到他人評價的影響,但生活過成什麼模樣是自己決定的,當我們知道我們的行為是符合基本道德規範,並且是合乎常理的時候,就應該要堅持履行下去。
作家畢淑敏説:拒絕是一種權利,就像生存是一種權利。
第二、提高孩子的自信心水平
之所以有些孩子會不自覺地被從眾壓力所壓垮,更多的時候是因為他們的自信心水平過於低下,因此作為家長也需要幫助孩子增強自己的自信心,幫助孩子找出屬於他獨有的閃光點。
每個孩子其實身上都有優點,只不過有時候優點可能藏在某些不易被發現的細節之中,所以家長要以欣賞的目光去看待孩子的一舉一動,當家長能夠將孩子身上的優點都能夠一點點地挖掘出來時,孩子們自然就會對自己充滿信心。
一旦擁有了強大的內在支撐,孩子就能夠勇於在他人面前表達自己不同的看法,而不是隻是被別人的思路帶跑。
雖然有時候孩子的觀點會顯得過於幼稚,但作為家長要尊重孩子的真實想法,而不是奚落孩子,要用自己豐富的人生閲歷去幫助孩子分析這些想法的正確性,或者可操作性。
其實我們都能明白,有時候孩子所闡述的觀點可能只是一點點的小抱怨,如果能夠經過家長的潤色,並且發現觀點的錯漏之處,那麼孩子下次再遇到類似的情況時,也就能夠用更加理智的方法去面對。
第三、儘量滿足孩子部分正當的物質需求
每個人對於物質都會有需求,孩子也不例外。家長不可矯枉過正,害怕因為滿足了孩子的物質需求就會把孩子寵壞。
但如果一刀切,可能會讓孩子陷入自我懷疑的怪圈之中。久而久之,孩子可能就會壓抑自己的內心想法。
所以説,作為家長的我們還是需要慎重地去滿足孩子的物質需要,可以嘗試從實用性這個角度出發來進行判斷。
第四、儘量糾正孩子的錯誤交友觀念
前面我們已經説到孩子容易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而青春期的孩子日常生活中最多接觸的羣體就是自己的朋友。
當朋友持續不斷地給孩子灌輸錯誤的消費觀念時,也會在一定程度上激發孩子的虛榮心,不自覺地與他人在衣着或者其他方面進行比較。
對於這種情況,家長需要做好及時的引導和糾正工作,儘量讓孩子遠離這些傳遞不良觀念的朋友,朋友在精不在多。寧可不在數量上佔優勢,也要追求質量。
所以説,各位家長在發現孩子突然“變壞了”的時候,千萬不能放任不管或者嚴加苛責,因為孩子可能只是被從眾壓力所困,正急需家長的鼓勵與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