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父母:“傳統教育觀”和“新型教育觀”的較量,你輸得起嗎?

早期孩子的語言啓蒙和智商是唯一關係嗎?

孩子的智商沒問題,到底是什麼出問題了呢?那什麼又是“智商”呢?

致父母:“傳統教育觀”和“新型教育觀”的較量,你輸得起嗎?

“智商”——通俗地可以理解為數字、空間、邏輯、詞彙、創造、記憶等能力。

造成孩子現在的情況實質是因為家長不懂得正確培養孩子“智力”的重要性,和怎樣正確的培養孩子“智力”。

在“愛和自由”一書中有一重要的概念是智力,智力就是感覺發展到概念;那麼,當孩子在語言初期,對事物形成自己的感覺並且不斷的強化形成經驗,並在外界及時給予正確的引導和強化之後就會形成語言。

致父母:“傳統教育觀”和“新型教育觀”的較量,你輸得起嗎?

語言捕捉住了感覺,穩固了感覺,清晰了感覺,加深了感覺,使模糊的、稍縱即逝的感覺成為明晰的屬於他的對象。蒙特梭利説,這個東西就叫“智力”。智力就是從感覺發展到概念。

致父母:“傳統教育觀”和“新型教育觀”的較量,你輸得起嗎?

如果家長懂得培養孩子“智力”的重要性,孩子就不會出現現在的問題了。最為遺憾的是孩子在感覺的時候,我們破壞了他的感覺。如爺爺奶奶教孫子語言教不會就放棄了,首先,孩子的注意力不在他們所傳遞的概念上,同時他們也破壞了孩子的感覺;其次,孩子在感覺到的時候爺爺奶奶沒有把握住他內在的感覺,更沒有詞彙及時的匹配到位;所以一直不見成效也就放棄了。及時匹配感覺和概念的重要性就在於此。

致父母:“傳統教育觀”和“新型教育觀”的較量,你輸得起嗎?

當小朋友玩在沒有感覺的時候,爺爺奶奶不斷強制性的要求孩子,交給他東西,可能還會不厭其煩;當孩子處於某種感覺的時候,爺爺奶奶並沒有看到任何機會,反而打擾了他,把他的感覺破壞力。這樣,孩子內在的觀察和感覺,就在這種強制過程中喪失殆盡。

二、“智力”是怎樣形成的呢?

致父母:“傳統教育觀”和“新型教育觀”的較量,你輸得起嗎?

孩子的智力形成是依靠感覺,而不是一味的靠外界的刺激,很多家長認為用外界事物不斷的刺激孩子,使事物停留在孩子大腦中產生印象,就可以形成孩子的智力狀態。

蒙特梭利的觀點恰好不這麼認為,他認為智力是孩子內在的感覺反應。那麼,感覺包含哪些方面呢?視覺、味覺、嗅覺、觸覺、聽覺。孩子通過這些感覺來感覺事物,形成概念,然後在形成概念和概念之間的連接。那麼,兩個不同年齡階段的小朋友都在用各自的方式認識這個世界,這種能力每個人都不一樣,這個過程每個人也不同。所以,孩子的經驗和體驗是孩子形成智力的關鍵。

致父母:“傳統教育觀”和“新型教育觀”的較量,你輸得起嗎?

致父母:“傳統教育觀”和“新型教育觀”的較量,你輸得起嗎?

在傳統教育觀念裏面人們往往認為,多給孩子一些信息刺激,孩子接受到這些信息,在反覆強化就能發展智力。小朋友汪就恰好説明了這一點,反而對他語言形成造成了破壞性的影響。正確智力培養是,孩子注意力可以形成感覺,感覺同概念及時匹配,這就能形成智力。

孩子正處在幼兒期的父母,你們是否在沿用原生家庭帶給你們的教育方式,不妨看看上面的案例矯正自己的教育觀念,教育孩子讓你開啓新的篇章。

我願意等上一輩子的額時間,讓他從從容容的把這個蝴蝶結紮好,用他五歲的手指。龍應台的育兒觀打破了''完美''式育兒觀,孩子的成長應如何做到從容且健康,父母們須知道:

小孩的發展有階段性:

揠苗助長的孩子跟不上年齡、心智等要求,違背了成長規律,自身無法做到的事情,如果硬要爭奪第一,對於孩子是一種強硬性發展,不利於孩子的自我成長規律。教育需要循序漸進,父母應該懂得,孩子需要成長空間,你讓他一年級去鑽研初一那些奧數題,他能收穫的是什麼呢,一段超越他體力和智力的成長印象,他失去的卻是本應無憂無慮的童年時光,那一段屬於他未來可細細回味的記憶!我們要尊重這個自然規律,在5歲時在水坑中踩水,8歲時在恐龍館中流連忘返,10歲時自己製作模型,按孩子自身的需要來,做自身年齡該做的事情。

兒童的發展有獨特性,

每個孩子身上都有尚未發掘的潛力,自閉症兒童被稱為''星星的孩子'',是一種孤獨性障礙,他們就像天上的星星,一個人獨自在自己的世界裏閃爍。

著名畫家莫奈就不幸患上了自閉症,可是就算如此,他們能夠沉浸在自己的實際裏,不受打擾認真做自己的事情,這也是他們的閃光點。孩子不會追求名和利,你只要給他釋放他的天性,他喜歡觀察螞蟻,他是個細膩的孩子,首先抓住了他有着敏鋭的眼光這點;有的孩子喜歡孜孜不倦的閲讀課外書,喜歡問十萬個為什麼,説明他想鑽研原理,問問題不斷探索,我們應該大力支持他,去同他一起鑽研,培養這樣的學習態度,效果遠遠大於將孩子不喜歡的期望加在他的身上,強令他執行。

致父母:“傳統教育觀”和“新型教育觀”的較量,你輸得起嗎?

守護孩子自尊心,與孩子平等交流;

父母可以擔任良師益友這個角色,最主要的是平等溝通,溝通是搭建理解最好的橋樑,你想要孩子成為什麼樣的孩子,你首先跟他交流你的想法,教會他如何判斷,但是不可濫用各種理由,比如爸爸媽媽都是為了你的前途着想,你不爭第一,以後就會失去各種機會,這樣的做法不可取。你可以在幫孩子預約各種培訓輔導之前多問問孩子的想法,在成績方面多跟他分析原因,名次不是首要,但是這個過程中,你收穫了吃苦耐勞,不輕易氣餒等等優秀品質,這才是最棒的。

致父母:“傳統教育觀”和“新型教育觀”的較量,你輸得起嗎?

父母應懂得讓孩子接受自己的不完美

對於''完美''小孩,爸爸媽媽更願意接受不完美的你,林清玄對自己的小孩的要求是:大其願,堅其志,虛其新,柔其氣。一個人有着温柔善良的內心,才是一個強大的內心。復旦投毒案令人震驚,我們看到的是一個血淋淋的例子,一個高材生如此優秀,為何心胸狹隘不堪,內心的扭曲令人戰慄。什麼都要與別人爭第一,一定要完美在心裏種下了惡果。因此,每個孩子的成長有自己的規律,不完美也是成長的一部分。

孩子的心靈成長,需要父母的耐心呵護和細心培育。孩子的自主意識的形成和情緒體驗的發展,是一個漸進式的過程。家長不能用成人的思維看待孩子,要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待問題,切勿急躁用過多的框架束縛了孩子的心靈成長。孩子心靈的成長也有自己獨有的節奏,我們應鼓勵孩子積極嘗試並從錯誤中學習。

例如,當孩子情緒不好的時候,我們應允許他哭泣,情緒表達是一種珍貴的體驗;孩子對於自己喜歡的東西,我們應逐漸讓他們學會選擇,讓他們懂得對自己負責。

致父母:“傳統教育觀”和“新型教育觀”的較量,你輸得起嗎?

當今社會發展變化日新月異,常有人説這是一個浮躁的時代,可曾有想過真正浮躁的是父母自己。人生不是短跑,也不是中長跑,是一場馬拉松——馬拉松從來沒人搶跑,因為絕不會''輸在起跑線上''。為人父母,望你我共勉,晚安!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444 字。

轉載請註明: 致父母:“傳統教育觀”和“新型教育觀”的較量,你輸得起嗎?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