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實在是個悲催的英雄,打過董卓,幫過袁紹,也算幹了不少大事,以他的實力,本該在亂世當中有所作為,但就因為兩個要命的毛病,多疑、膽小,最後可把他給害苦了。
他不是別人,穎川郡(河南禹州)人韓馥,早先是朝廷的御史中丞,董卓進京以後,改封為冀州牧,從此,就成實打實的一方諸侯了。
初平元年,即公元190年,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的時候,韓馥就是十八路諸侯之一,雖然負責糧草,但也參與其中,説他打過董卓是毫不為過的。
這十八路諸侯,雖然聲勢浩大,卻也只將董卓趕到西安,其後董卓還沒怎麼地,十八路諸侯倒先自個兒相互攻伐,三國亂世至此正式開始。之後,韓馥回冀州繼續保境安民,十八路諸侯的盟主袁紹呢?
這個時候他還沒怎麼發達起來,之所以當上盟主,估計也只是佔了個“四世三公”的名頭,至於實際職務,不過渤海太守而已。渤海太守什麼情況?
管轄的渤海郡恰好就在冀州治下,也就是説當時袁紹還是韓馥的部下。袁紹什麼人,他能心甘情願的屈於人下嗎,當然不,早就覬覦上了冀州這塊地盤,可怎麼樣才能從韓馥手裏奪來冀州呢?
直接率兵攻打,一則師出無名,二來,誰知道打過打不過,正在袁紹為此事發愁的時候,袁紹手下的謀士逢紀就給出主意了,説:“韓馥素來懦弱,大事臨頭只想保命,而無進取之心,針對這種情況,我們可以暗地裏邀請北平太守公孫瓚攻打冀州,待情況危急的時候再以厲害勸説,到時候,韓馥一定會讓出冀州的。”
逢紀主張先造勢,然後勸説韓馥主動讓出冀州,這個主意任誰看都是天方夜譚,可韓馥呢?
逢紀的話很有道理。袁紹聽了進去,不久,公孫瓚估摸着也實在找不到好藉口,居然以討伐董卓為名攻打冀州,人家的白馬義從真不是白給的,很讓韓馥吃了幾場敗仗,於是呢,袁紹就派女婿高幹,謀士荀諶出馬了,譬如把大象裝進冰箱,攏共分了三步。
第一步嚇唬,嚇唬韓馥説:公孫瓚揮師南下,各個郡州都會響應。此時袁將軍又引兵東進,不知他有什麼樣的打算。所以,我們實在是為將軍您目前的處境擔心啊!
韓馥一聽怕了,也不想想人傢什麼關係,趕緊向倆人問怎麼辦?
第二步忽悠:倆人那是一通忽悠:“公孫瓚統轄燕、代二州精鋭之師,勢不可擋;袁紹為一代豪傑,肯定也不願居於將軍您之下。而您所擁有的冀州,恰是爭奪天下者必爭之地。若公孫瓚、袁紹兩人都想佔有冀州,那冀州的危亡就是眼前的事了。眼下要説為您打算的話,我看不如把整個冀州都讓給袁紹。
袁將軍是將軍您的朋友,而且又是討董聯盟的盟主。袁紹得冀州,則公孫瓚無法與他爭奪,這樣袁紹對將軍您必然施以厚德。而您把冀州交給可靠的親密朋友手中,也留下了讓賢的美名,從此可確保您平安無事,請將軍早作決斷。”
韓馥一聽,還想什麼,就這麼辦吧,大約也只有跳出是非之外後,才能得到一點清閒,再也不用為這些爛事操心了。他是想痛快了,可手下那個痛心啊,有人就勸了:
“我們目前的兵力雖弱,可我冀州能拿起武器打仗的男子不下百萬,我們儲存的糧食可供十年之需。袁紹他帶一支窮困的軍隊遠離後方打仗,全靠我們供給才能吃飯,這恰如一嬰兒在我股掌之上,斷了他的奶水,馬上就會餓死,怎能把我們偌大一個冀州拱手送給袁紹呢?”
説得很明白啊,冀州這麼大地盤,怎麼能拱手讓給別人,更何況,袁紹還在我掌握之中,他能有什麼作為。
手下説的很有道理,但韓馥不聽,於是,就到了第三步接收,袁紹就這樣一箭未發,輕而易舉的得到冀州。那麼,韓馥幫了袁紹大忙,讓出冀州後,果然跳出是非之外了嗎?
袁紹待他還不錯,封了個奮威將軍的空銜,本來韓馥就打算這麼踏踏實實的過完下半輩子,但,樹欲靜而風不止,落架的鳳凰不如雞啊。
韓馥當冀州牧的時候懲罰過一個人——朱漢,原本在台上的時候,朱漢拿他沒辦法,如今只當了個有名無實,無兵無權的將軍,眼看是個養老的架勢,那朱漢還怕他什麼。立刻帶兵闖入韓馥家中,當着他的面把韓馥兒子的兩條腿打斷。
這事兒跟袁紹有沒關係史書上沒直説,但韓馥就鐵了心的認為,這是袁紹有意對付他的,有意對付他怎麼辦?
初平二年(191)七月,嚇得冀州再也呆不住,一竿子跑到陳留,投奔好朋友陳留太守張邈去了,張邈看他可憐,也收留了他,那麼事情就這麼過了嗎?
袁紹應該是根本沒把他放心裏的,堂堂冀州,説讓就讓,這種人能對他有什麼威脅呢,奈何韓馥疑神疑鬼啊,當年,袁紹派使者到陳留,跟張邈商量軍機大事,使者雖是個小人物,但好歹是袁紹派來的,張邈自然要熱心接待,席間,使者就到張邈耳邊低語幾句,也不知説了些什麼。韓馥呢,就鐵了心的認為,是袁紹派人督促張邈向自己下手了,向自己下手怎麼辦?
嚇得當場就離席自殺,居然給使者這麼個小人物嚇死。
所謂:三國有個英雄,打過董卓,幫過袁紹,後來卻被個小人物嚇死,也不知他自殺的時候是當着人家的面,還是自個兒悄悄走開,如果當着人家的面,估計張邈以及使者也是非常糊塗的,因為好端端的喝着酒,這位怎麼突然想不開了呢,一個本該雄踞一方的英雄最終落了個這樣的結局,你説他到底怕什麼呢。
參考文獻:《三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