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曉波:這三條法則,我在很多幸存者身上看到過

口述/吳曉波(微信公眾號:吳曉波頻道)

吳曉波:這三條法則,我在很多幸存者身上看到過

很多年前,在寫《大敗局》的時候,面對那些血腥而充滿激情的企業成敗案例,我曾經很感慨地寫下一句話。我説,就本質而言,商業競爭是一場關於倖存者的遊戲。

於是就有同學問我,為什麼在一場商業競爭中,有的企業被淘汰了,而有的企業卻能夠倖存下來?這其中有沒有可以探尋的法則?

我想,有三個法則可以和大家分享,我把它們稱為“倖存者的共同法則”

第一條法則是“叢林法則”。

叢林法則是個生物學概念,但它同時具備兩方面的基本屬性——一是自然屬性,二是社會屬性。

在地球上,無論是動植物界,還是我們的人類社會,那些更強大的、擁有更多資源的生物、企業組織乃至國家政權,往往對弱者具備碾壓性的優勢,因此更容易在競爭中存活下來,也就是所謂的“弱肉強食”。

吳曉波:這三條法則,我在很多幸存者身上看到過

在很多時候,強者對弱者的掠奪或獵殺是不需要任何理由的。我打你,我吃掉你,僅僅是因為我比你強大。

在商業競爭中,叢林法則可以説是一個最普遍的規律。

在一個行業中,當新興企業冒頭的時候,那些行業中的強者、領先者很可能幹的一件事就是打價格戰,通過低價來獵殺新興企業;或是到後者的公司去挖牆腳,把它的核心員工給挖走;再不濟,就直接用資本把新興企業給收購了。

無論是拼價格、拼人才還是拼資本,企業間的競爭所遵循的都是叢林法則。

那麼強者對弱者的掠奪或獵殺是不是一定能成功呢?

並非如此,因為還存在着第二個法則,叫做“進化法則”。

達爾文在他的研究中發現,能夠在自然演化中存活下來的物種,並不是那些最強壯的,也不是那些最聰明的物種,而是那些能對變化做出快速反應的物種。

吳曉波:這三條法則,我在很多幸存者身上看到過

一個物種或一個組織想要由弱變強,抵抗強者的攻擊,很重要的一個本領是能夠通過進化的方式不斷地調整和增強自己的能力,通過對變化做出快速反應,來形成自己新的核心競爭力。

正是因為這個進化法則的存在,所以無論是在自然界還是人類社會中,我們都能看到一個景象,就是弱者可以通過自我迭代逐漸變成強者,而強者卻往往囿於既有的優勢和發展邏輯,最終被原來的弱者所消滅。

而通過進化由弱變強的那個弱者,也可能逐漸變得臃腫和衰老,而在下一輪生命週期或技術週期中被新的進化者所獵殺。

這樣一個循環往復的過程,正是自然界、人類社會和商業世界最殘酷而又最迷人的地方。

除了叢林法則和進化法則外,商業世界的倖存者還遵循第三個法則,叫做“康德法則”。

康德是歷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哲學家之一,他的墓碑上刻着這樣一句話,“有兩樣東西,人們越是經常持久地對它們凝神思索,它們就越是使人的內心充滿時時翻新、與日俱增的驚奇和敬畏,那就是我們頭頂燦爛的星空和心中高尚的道德準則。”

吳曉波:這三條法則,我在很多幸存者身上看到過

浩瀚燦爛的星空象徵着綿延不絕的自然規律,而我們心中的道德準則則是人類區別於其他生物的根本底線所在。

如果説叢林法則和進化法則都代表着商業世界競爭性的一面,那麼康德敬畏的星空和道德,則提示我們,企業除了是一個盈利性組織以外,更是一個社會組織。

它既要懂得弱肉強食、要學會快速反應,更重要的,是它需要在無窮的變化中,找到一個不變的價值觀底層,那就是對規律和道德的敬畏心。

這種敬畏心能夠讓企業在任何激烈的競爭和殘酷的挑戰面前堅守原則和底線,並由此產生無所畏懼的道德勇氣,同時呼喚能與之同行的那些人。

站在企業的角度看,這三個法則中,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代表企業的對抗和競爭能力,強調快速變化和適應性的進化法則代表企業的迭代和創新能力,這兩種法則都帶有很大的動物性。

而強調敬畏自然規律、堅守內心道德的康德法則則代表企業責任和企業向善的能力,商業的美好和人性的光芒正體現在康德法則之中。

今天,中國的產業經濟正面臨前所未見的挑戰,很多做企業的同學感嘆日子難過、覺得前途黯淡,但其實每個人心底仍然懷着一種期待,希望自己是那個能夠看到明天升起的太陽的倖存者。

這樣的時刻,考驗的不僅是一個企業的產品競爭力、技術競爭力,更是企業所遵循的底層發展邏輯,以及企業所崇尚的價值觀。

音頻策劃 | 畢冉

音頻運營 | 常秀娟 | 主編 | 鄭媛眉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615 字。

轉載請註明: 吳曉波:這三條法則,我在很多幸存者身上看到過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