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每天放學後問孩子3個問題,孩子想不優秀都難,還好我做到了

由 習國防 發佈於 經典

孩子的差距,往往就是放學後回家的這10分鐘決定的。優秀的父母,都懂得如何與孩子溝通,而不會給孩子帶來心理壓力。
那父母到底該怎麼做才能讓孩子自覺主動地分享一天的生活,重拾和父母的親密關係呢?
每天放學後問孩子3個問題,孩子想不優秀都難,還好我做到了!
1、“學校有什麼好事發生嗎?”
每天多和孩子聊聊,就可以瞭解在孩子心裏什麼是好的,什麼是不好的,引導孩子正確處理事情。
只教孩子善良,不教孩子辨別醜惡,是父母的過錯。也希望我們的孩子,在人生的道路上,善良而有鋒芒、懂事理而明是非。
家長與孩子有效溝通學校表現情況即能讓家長了解到孩子對於一些事情的看法和做法是否與家長教育理念相符合,也能瞭解學校的工作和教師教學及管理方面,也能促進家長與孩子的親子關係,所以家長們如果關心孩子那就和他一起聊天,一起分享他的喜怒哀樂哦。
2、“今天你有什麼好的表現?”
很多父母,明明都是為了孩子好,可是話一到嘴邊,就變了味。
孩子期末考得不錯,本來是想激勵孩子奮進,一開口卻變成“有什麼好驕傲的,你能保證下次還是第一名嗎。”
在這樣嚴厲的教育方式下,孩子和父母的距離越來越遠,隔閡越來越深。
每一個孩子都希望得到父母的表揚和鼓勵,因為得到親近人的認可會提高孩子的自信心,激勵他們不斷前進。
一個得到鼓勵的孩子,會更加容易肯定自己,也更有信心去接受未知的挑戰。
3、“有什麼需要爸爸媽媽幫助的嗎?”
父母太勤勞,反而養成了他的惰性,由於太關注他的學習,他反而變得沒有責任感和自覺性,學習目標不明確,以為是為大人學的,對大人產生依賴性。
長此下去,很難養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而好的習慣如是保證優秀成績的關鍵,是支付將來成材的前提,是培養健全、獨立人格的保證。
父母永遠是孩子堅強的後盾,指的是父母教孩子怎麼做,和孩子一起做,而不是替他們做。
所以請告訴孩子:獨立,才是一個人最大的底氣,也是他們將來面對困難的勇氣。
但是同樣,孩子需要父母的陪伴,父母也需要讓孩子知道,爸爸媽媽其實一直關心你。
一個孩子將來能成為什麼樣的人,這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孩子的父母是何種層次的人,取決於孩子在早期成長過程中受到何種層次的家庭教育。
所以,不管父母再忙,也請每天花10分鐘和孩子聊一聊,分享一天的喜怒哀樂。
父母是孩子的鏡子,什麼樣的父母,照出來的就是什麼樣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