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張良和韓信誰更加厲害 韓信帶兵多多益善是什麼意思

由 谷太枝 發佈於 經典

張良和韓信誰更加厲害

劉邦賬下三大功臣,他們主管的方向不一樣,但是我們常常把他們進行比較,比如説張良和韓信。

運籌帷幄的張良

張良跟隨劉邦,比韓信早太多,在韓信還沒有拜大將軍的時候,張良就貢獻了很多計謀,但是還是被項羽龜縮在漢中。直到韓信為將,才一改前恥,對項羽構成極大的危害,可見韓信在軍事上的才能遠甚於張良許多。但是他們兩個最後還是一起編著兵書,張良雖弱與他,但是軍事才能並不差。

我們都知道張良師從於黃石公,黃石公何許人也,那可是秦末五大隱士之一,傳説他後來得道成仙,後人對他的才能稱歎不已,而韓信師從與他,肯定學到了一些真本事。據説張良曾帶着《素書》這一本兵書來助劉邦,我們不能否認張良的聰慧,但是跟他相比的韓信,有過之而無不及。史上沒有任何關於韓信師從誰的記載,更多的人認為韓信是自學成才,可見他的天賦肯定是較張良高很多。

張良的出身高貴,據説是出自於舊韓國宰相門第。他很會做人,懂得劉邦的心思,並能言聽計從。反觀韓信,我們都知道他出身很低,幼年曾受過很多的苦,甚至受過胯下之辱,雖然他很有才華,但是他不懂得隱忍,以至於漢朝建立之後,自認為功高蓋主,以至於遭到劉邦的猜忌,惡毒呂后算計他。

眾觀兩個人的晚年,張良雖被逼,歸隱山裏,據説他成仙了,這都是後人的猜測。而韓信就很悽慘,被殺於未央宮。

兩個有才華的人,都各有千秋,張良可能更適合於出謀劃策,而韓信是軍事方面,並沒有孰強孰弱的區別。

韓信帶兵多多益善是什麼意思

漢朝的韓信被後人稱為兵仙,從這個稱呼中我們就可以看出韓信帶兵是出了名的厲害。在劉邦未收用韓信前,他只是起義軍中的一個小部隊,到處被人排斥,尤其是被項羽欺壓地抬不起頭。但是在他任命韓信作為大將軍之後,迅速地反敗為勝,成為了起義軍中的大贏家。

韓信畫像

韓信帶兵,多多益善這句話是韓信對自己帶兵能力的總結。他認為自己的帶兵能力比劉邦強,這一點就為後來劉邦猜忌他埋下了伏筆。

韓信帶兵,最出名的就是擅長以少勝多。在他打仗的所有戰績中,多數都是以少勝多,要麼就是反敗為勝,而這個敗還不是自己的敗,一般都是劉邦等人去攻打城池然後失敗了,結果再由韓信出馬扳回局勢。

韓信帶兵的能力還表現在他招攬士兵的能力上。劉邦很多次都將韓信的士兵調到自己的旗下。但是韓信每次都能很快地再集結出一批士兵為自己效力。這種能力簡直就跟開了掛似的。韓信本身的帶兵能力和他在士兵中的聲譽、威望等不得不讓劉邦猜疑自己恐怕壓制不住這個猛將。

後世曾有人認為中國歷史上帶兵最厲害的應該就是韓信。一是因為他擅長以少勝多。二是因為他的功績。劉邦是如何打敗項羽的,還不是靠着韓信。在韓信的謀劃下,劉邦僅用了三年就從龜縮一處到稱霸天下。秦始皇滅六國,而韓信比秦始皇更甚,他滅了七國。

解讀韓信的身世之謎

韓信雖是漢朝的有功之臣,但也是第一個被殺害的功臣,那麼韓信是一個怎樣的人呢?他又有何出身呢?目前我們對韓信的瞭解,都是從《史記》中出發,司馬遷曾給他立過一個傳,叫《淮陰侯列傳》。

一介布衣韓信

列傳一開頭就直接提到:“淮陰侯韓信者,淮陰人也,始為布衣時,貧,好帶刀劍。”這些話我們可以得出以下信息,第一:韓信幼年時是布衣,什麼是布衣呢?那就是沒有任何的官職,當官的才能穿棉,那時候是沒有棉花的,因此這種棉只是麻木,而身為布衣的韓信只能穿布;第二:古代貧的意思是沒有錢財,之前説韓信是沒有官職的,所以可以説他是個貧窮的人;第三:他説韓信是帶着刀劍,但是我認為是劍,因為古漢語中有一個習慣,刀和劍喜歡連着説,為了好聽,第一個往往是虛的,並且司馬遷提到,韓信投奔項梁的時候,是執劍從之,可以得出他拿的是劍。而古代拿劍的一般都是高貴出身,因此結論是韓信也許是個破落貴族。那麼問題就來了,他為何就有如此遭遇呢?

韓信的這把劍估計是祖傳的,因為韓信買不起,他只是一個混混,常去別人混飯吃,怎麼可能會買的起一把好劍呢。幼年的韓信是不得別人喜歡,甚至是討人厭,大家都喜歡羞辱他。就有了之後有名的胯下之辱。

韓信在風雲變化的時代,是如何突穎而出的呢?全靠他的恩人,那就是蕭何。蕭何是誰呢?就是跟劉邦一起起義,並管理劉邦大小事務的人,就是個管內務的人。並且蕭何評價他為“國士無雙”,可見對他的重視。之後就拜將,連年打戰,展現其應有的軍事才能。


韓信漂母一飯之恩講的什麼故事

韓信漂母是兩個人物,一個是漢朝的開國大將韓信,另一個是當時的一個默默無聞的鄉村婦女。那麼這兩人之間存在着怎樣的聯繫呢?為什麼他們的名字會被放在一起呢?

韓信漂母畫像

其實漂母是韓信的恩人,而漂母並不是這個人物的名字,只是因為這個老婦人太過普通,她的名字沒有流傳下來。而她在幫助韓信時,是一個天天在河邊漂洗棉紗的老婦人,所以被叫做漂母。

在韓信小時候,家中十分貧困。而韓信本人卻缺乏謀生的能力,所以他是靠向村人乞討和村人的接濟活下來的。但是長期的乞討讓大家十分厭惡這個人。其中有一個淮陰的亭長曾看好韓信,所以多次將自家的食物給他。但是亭長的夫人不願意,所以寧願自己早點做飯,躲在房中吃,也不願給韓信飯。

韓信就是在這樣一個惡劣的環境下活下來的。後來韓信遇到了一個天天在河邊漂洗棉紗的老婦人。這個老婦人看韓信十分可憐,就經常從家中帶飯給韓信吃。韓信十分感動,曾對老婦人説自己會報答的。但是老婦人卻明言自己並不是為了得到報答才善待韓信的。而這個老婦人就是漂母。

後來在陳勝吳廣起義後,韓信憑藉開始投奔起義軍,離開了自己的家鄉。多年之後,他被封為淮陰侯,再一次回到了自己的家鄉。他看到亭長時,賞賜了他一百錢,認為亭長是一個有始無終的人,而面對漂母時,他再三感謝,並且給了漂母一千兩黃金。

這就是韓信漂母的故事。

韓信歸漢的具體時間

韓信歸漢是韓信早年的故事,因為本身韓信是不屬於劉邦陣營的,在幾經週轉以及經歷了多次不受重用的鬱郁不得志之後,韓信來到了劉邦陣營。儘管剛開始韓信還是沒有受到劉邦的足夠重視,幸好當時的丞相蕭何通過與韓信的多次交談早已認定韓信便是那個自己苦尋已久的“國士無雙”的將領。

段奕宏版韓信劇照

在韓信歸漢之前,韓信是待在楚王項羽的陣營中的。在陳勝吳廣起義之前,韓信只是個普普通通的平民,甚至連個平民都不如,平民尚能解決温飽問題,而韓信卻只能依靠別人,甚至還經常被別人欺負,受過屠夫的胯下之辱。在陳勝吳廣起義之後,韓信拿着自己的寶劍投奔了項梁軍隊,但是在其中一直默默無聞。在項梁敗亡之後,韓信又進了項羽的部隊,在項羽帳下做個郎中。

然而韓信依然沒有得到重用,他的計謀全部被項羽放到了一邊。韓信一氣之下,就離開了項羽,來到了劉邦的軍隊中。但這並不是韓信歸漢的全部故事。剛來到劉邦帳下,韓信仍然只是一個小官,丞相蕭何在與韓信的多次交談中發現這其實是一顆絕世明珠,便一直向劉邦推薦他,但是劉邦也沒怎麼放在心上。直到一次部隊路過南鄭,劉邦軍中許多軍官都逃走了,其中包括韓信。蕭何直到後都來不及告訴劉邦一聲便去追趕韓信,劉邦知道後以為自己的丞相都棄自己而去了,又悲傷又憤怒。

然而幾天之後,蕭何帶着韓信回到了劉邦帳中,説自己連夜奔跑是為了去追回這個人。劉邦也終於依蕭何所言,將韓信拜為了大將,予以重用,這便是韓信歸漢故事的全部。

林彪和韓信有什麼聯繫

跨越數千年的兩個人物,就因為蔣介石説過這麼一句話,評價林彪為現代版的韓信,因此把兩個人緊密聯繫起來,很多人開始評價其共性以及區別。

老年的林彪

他們之間的共性在於,功勞都是靠打仗一步步積累起來的,最終都蒙受了冤屈。也許林彪的作戰能力還比韓信高出一點,因為據後人的考證,韓信雖然在楚漢戰爭中共享了不少功勞,但是沒有大到離譜的程度,他的很多功勞,都是後人把其他人的功勞強加到他的身上。陳稀有攻打魏的功勞,也許漏記的還有擊打趙國的功勞呢。可見韓信的功勞都是東拼西湊,或者是誇張化。韓信的反叛是子虛烏有的,但是呂后在處死之後,為了彌補良心不安,因此誇大了他的功勞。這只是後世學者對此的猜忌之一。

而林彪更不弱於韓信,林彪是黃埔軍校出的佼佼者,在紅軍起義以及內戰的過程中,貢獻出了極大的作用。平型關戰鬥、抗日戰爭,都展現出其傑出的才能。

兩個不同時代的人,我們只能大概的比較其特點,但是孰強孰弱,這是我們所不能比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