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德戰爭初期為何很多國家歡迎德軍,背後有太多辛酸與無奈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人類歷史上空前慘烈的戰爭,而蘇德戰場則是這場戰爭中最為殘酷的戰場之一。在這場持續了近4年的戰爭中,蘇德雙方都付出了巨大的經濟損失和人員傷亡,交戰區的平民百姓更是掙扎在痛苦的旋渦之中。然而在德軍剛剛進攻蘇聯時,部分蘇聯的民眾卻手捧鮮花,端着美酒夾道歡迎德軍,為何一些蘇聯民眾會以“歡迎”的態度迎接德軍的到來?這背後實在有太多的辛酸與苦楚。雖然事後證明相關新聞是德國方面的虛假宣傳,但是也有很多是真實存在的。
蘇聯民眾“歡迎”德軍
二戰初期,蘇聯與納粹德國簽訂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秘密劃分了雙方在東歐地區的勢力範圍。與此同時,為了鞏固自己的西部國防,在有可能爆發的蘇德戰爭到來之前,做好相應的準備,蘇聯在西部國境線上進行了一場名為“東方戰線”的行動。
《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簽訂
“東方戰線”的第一次行動就是對“世仇”波蘭採取的軍事行動,1939年9月17日,蘇聯紅軍在波蘭艱苦的抵抗德軍2個多星期之後,從東部入侵了波蘭。波蘭亡國之後,大量殘存的波蘭軍隊基本上都被蘇聯人關入了戰俘營,其中大量的精英階層在隨後的“卡廷慘案”中被殺。
蘇德吞併波蘭
由於波蘇兩國積怨很深,所以最“歡迎”德軍的國家恐怕就是波蘭了。在德國發動蘇德戰爭之後,波蘭積極配合德國的對蘇行動。與此同時,為了討好德國,波蘭傀儡政權對國內的猶太人舉起了屠刀。波蘭的奧斯維辛集中營是二戰時期的人間地獄,不過有相當一部分猶太人是被波蘭人殺害的。然而德軍根本不買波蘭的帳,照樣屠殺了大量波蘭人,波蘭也成為了二戰中損失人口比重最高的國家。
蘇芬戰爭
在瓜分波蘭之後,蘇聯以國土防禦為理由,要求芬蘭政府“租借”或者與蘇聯互換國土。兩國自1939年10月開始談判,在無理要求遭到芬蘭的拒絕之後,1939年11月30日,蘇聯入侵波蘭。芬蘭雖然軍隊數量少,武器裝備也差,但是頑強的芬蘭軍隊利用地形上的優勢節節抵抗,讓蘇軍傷亡慘重。由於國力弱小,芬蘭選擇了在最好的形勢下主動妥協。芬蘭因此丟失了11%的國土,此舉也直接造成芬蘭日後堅定的站在德國一邊。蘇德戰爭爆發後,芬蘭積極配合德軍對列寧格勒的圍困。
蘇聯吞併波羅的海沿岸三國
位於波羅的海沿岸的立陶宛,愛沙尼亞和拉脱維亞三個國家,一戰之後從沙皇俄國的控制下獨立出來。1940年6月,蘇聯照會三國政府,指責他們對蘇聯和蘇軍不友好,提出三國應該改組政府,當年8月,三國被迫加入蘇聯。在德軍剛剛入侵蘇聯時,三個國家也出現了歡迎德軍“解放”自己的情況。
蘇聯進入比薩拉比亞
“東方戰線”的最後一次行動是針對羅馬尼亞,1940年6月蘇聯照會羅馬尼亞政府,要求歸還比薩拉比亞地區,並且同時“移交”烏克蘭人佔多數的北布科維納地區,作為羅馬尼亞“佔領”比薩拉比亞地區的“賠償”。迫於蘇聯的壓力,羅馬尼亞只能選擇照辦。羅馬尼亞也因此成為了德國的附庸國,積極幫助德國入侵蘇聯。
烏克蘭民眾“歡迎”德軍
除此之外,蘇聯國內的一些少數民族加盟國,因為一些原因也在德軍到來之際選擇了“叛變”。烏克蘭作為蘇聯的老加盟國,本來是應該支持蘇聯政府的,但是由於整個沙俄時代,主體民族俄羅斯族一直大俄羅斯主義,對少數民族比較惡劣,所以少數民族過得並不是很愉快。
烏克蘭大饑荒
1932年至1933年,在烏克蘭發生了一次大饑荒,據估計約有315萬至718萬烏克蘭人死於這這次饑荒,在很多烏克蘭人看來,這場天災的背後更多的是人禍,認為是某些高層領導個人的私慾,造成了烏克蘭的這場嚴重饑荒。因而,在二戰爆發初期,烏克蘭也出現了歡迎德軍的狀況。
東方戰線
蘇德戰爭爆發後,在德軍的閃電襲擊之下,蘇軍在倉皇之中喪失了大量的有生力量,也丟失了大量的武器裝備。事實證明“東方戰線”在蘇德戰爭中並沒有起到什麼太大的作用,相反,在整個“東方戰線”的行動中,蘇聯政府的形象一落千丈,深深的傷害了眾多的鄰國。
攻克柏林
當然,不管是波羅的海沿岸的三國,還是烏克蘭或波蘭,民眾心裏其實都很清楚,德軍並非真的是來解放的,歡迎德軍也是在無奈的情況下被迫選擇的最好的方式,歡迎尚且不能保證躲避屠刀,何況不歡迎呢。二戰後期,德軍陷入全面被動,物資匱乏,兵力短缺的德軍也迅速加重了對佔領區的剝削和奴役。那些曾經夾道歡迎的人們很快就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取而代之的是端起槍支,拿起燒火棍,加入了反法西斯的鬥爭中。
(相關圖片來源於網絡,徽南城意頭條號,談歷史地理,説人文教育,看社會百態,聊地方發展,喜歡小編文章的朋友,歡迎點贊與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