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擊全國多地開學首日:課後服務能滿足學生、家長的需求嗎
不同於往年,“雙減”政策落地後的首個新學期備受關注。
一個多月前的7月24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雙減”政策),明確校外培訓機構不得佔用國家法定節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組織學科類培訓,同時提出全面壓減作業總量和時長、提升學校課後服務水平。
9月1日,"神獸歸籠",新生入學,中國教育改革站在了新的起點上。相比以往,對於校外培訓,家長們的心態是否已有變化?關於“課後延時服務”,學校做了哪些準備,家長對此抱有多少期待?學生們的“壓力”能真正減輕嗎?開學首日,澎湃新聞就此採訪了多個城市的教師、家長和學生。
北京一小學班主任:
課後服務深受家長歡迎,“拓展班”最受青睞
9月1日,北京140萬名中小學生開啓了新學期。連日來,北京市教委發佈的一系列規定無不引發廣泛關注,如中小學每天至少開展2小時課後服務、小學上課時間不早於8點20分等。
李帥(化名)供職於北京市西城區一所市級示範小學,本學年擔任六年級班主任,教數學。開學當日,他告訴澎湃新聞,“雙減”政策後,他感受到了很多變化。
最受關注的當屬課後服務。
李帥向澎湃新聞介紹,以他所在的學校為例。每日下午三點半,學生結束一天的課程,隨後兩小時就是課後服務時間。
“課後服務分為兩個階段”,李帥告訴澎湃新聞,第一個階段是三點半到四點半,“這一個小時裏,保證學生有20分鐘的體育活動時間,另外40分鐘安排學生完成當日作業,並安排教師答疑。這一部分也是學生必須參加的,隨後的第二部分是學生自願報名參加。”李帥介紹稱,四點半至五點半期間,學校設計了三種形式,分別叫“興趣班”“拓展班”和“託管班”。
李帥説,“興趣班”,顧名思義,學校會為學生提供部分興趣課程,讓學生開拓興趣,如足球、籃球等體育項目和合唱、樂器等藝術項目等,不含文化課內容。
涉及文化課內容的是“拓展班”。李帥説,拓展班包含語數英等主科教學,“但明確規定,不許提前講課程內容,數學不許講奧數”,只能在正常教學的基礎上增加一些練習拓展,校領導形容,這是“解決學優生吃不飽的問題”。
李帥坦言,拓展班的開設,“能讓那些給孩子取消了補習班的家長安心一點”,因為涉及文化課教學,拓展班也是最受家長青睞的,“所以學校現在拓展班是不設名額限制的”。託管班則會安排一些閲讀、遊藝項目等內容。
李帥告訴澎湃新聞,課後服務將於9月6號正式開始,三門課程均免費。家長和學生可根據個人意願自主報名,“週一到週五,一天選一個,一學期都按這個來”。按現在的報名情況來看,課後服務深受家長歡迎。
除了課後服務外,根據北京市教委的最新規定,小學上課時間不得早於早上8點20分,此前有聲音質疑“雖然上課時間晚,但是有早讀和晨檢,換湯不換藥”。針對這個説法,李帥説,“8點20上課,學生8點15分之前進班,只有5分鐘晨檢,堅決不存在早讀晨檢上課的情況。”李帥告訴澎湃新聞,新政施行之前,學生早上7點半進班,“早讀啊、交作業啊等等,現在都取消了,學生提前五分鐘進班就行”。
“雙減”政策後,作業問題也深受關注。根據最新要求,小學三至六年級,每日安排的書面作業總量完成時間不得超過一小時。李帥介紹,作業方面學校也作出了很大改變。他向澎湃新聞展示了“作業安排一覽表”,按照學校要求,每天只能安排兩門主科作業,一週內語文數學各4次,英語2次。
作業少了會不會影響學生學習質量?“減少作業量是近幾年的大趨勢,並且一直在執行,這並不突然”,李帥談了他自己的看法,“我認為課堂教學是更為重要的,減少作業不會對學習質量有太大影響。”
讓李帥有些擔憂的,是教育部近日印發的《關於加強義務教育學校考試管理的通知》,其中明確,小學一、二年級不進行紙筆考試,其他年級由學校每學期組織一次期末考試。李帥告訴澎湃新聞,因為剛剛開學,目前學校還沒有明確考試的規定。在他看來,如何定義“考試”是個需要明確的問題,李帥有些擔憂,如果只有期末考試一次考試的話,有可能造成摸不清學生水平的問題。
西安一小學生家長:
對“延點班”等政策持謹慎態度,沒有放棄校外託管班
西安一小學三年級學生樂樂(化名)的家長朱芸(化名)告訴澎湃新聞,雖然樂樂所在學校已經落實了課後服務政策,但對於“雙減”及課後“延點班”的效果,她認為需要觀察一段時間才能得出結論。
據朱芸介紹,樂樂所在學校的課後服務,俗稱“延點班”。雖然原則上是自願參加,“但老師通知的時候比較委婉,老師讓不願意參加‘延點班’的私信告訴她。”在家委會家長的“動員”下,朱芸給樂樂報了“延點班”,“班裏54個孩子,53個都參加了‘延點班’,沒參加的那個是因為有特殊情況。”
樂樂學校的“延點班”一個月收費140元,此外每學期還需要繳納600元伙食費。“延點班”從下午4點10分至晚上6點30分,期間一個小時做作業,一個小時活動。
朱芸表示,她之所以一開始不願意讓樂樂參加“延點班”,是因為按照前兩年樂樂每天的作業量,一個小時可能完不成。
不過,朱芸擔心的問題將在新學期得到改善。西安市教育局此前發佈的一篇題為“西安新學期將又這些變化”的文章提到,為落實“雙減”政策,西安將確保小學一、二年級不佈置家庭書面作業,小學三至六年級書面作業平均完成時間不超過60分鐘,初中書面作業平均完成時間不超過90分鐘。參加課後服務的學生,推行小學生作業不離校,初中生在校內完成大部分書面作業。
此外,朱芸還表示,雖然也有老師輔導學生寫作業,但她擔心,學校的“延點班”是大班,老師未必都照顧得過來。而校外的託管班是小班,只有幾個孩子,和老師也都比較熟,老師也能及時發現問題。
對於新學期學校推出的“延點班”等新服務,朱芸持謹慎態度,沒有放棄校外的託管班。
朱芸説,樂樂從一年級開始就上校外託管班,一學期託管費用4600元,一般是一個老師帶四到六個孩子。下午4點10分學校放學,學生便會被託管班老師接走。一般到晚上8點半左右,家長會去託管班接回孩子,“有的家長臨時有事,也會到九點多甚至十點去接孩子。還有的家長會提前到託管班,看着孩子一起做作業。一般情況下,孩子在託管班就會把作業寫完。”託管班還有專門的廚房和阿姨做飯。
她介紹,校外託管班老師會輔導學生寫作業,並適時安排一些“雙師課堂”,即託管班老師教授相應知識,幫助學生鞏固學校學習成果。
此外,朱芸稱,按照新政策,樂樂的學校也把早上的到校時間推遲了。以前是7點50到校,現在是8點40之前到校(8點之前不得到校)。“今天(9月1日)有些家長説為了送孩子上學,上班都遲到了。”所以,一些託管班也針對性的推出了“早託”服務,家長可以在7點以後把孩子送到託管班,然後家長去上班,由託管班老師按時送孩子去上學。
成都某小學門前:
發廣告的幾乎都是非學科類培訓機構,有家長打算報週末興趣班
9月1日下午5點鐘開始,成都市錦江區某小學門前逐步匯聚起前來接小孩放學的家長。人羣中多是爺爺奶奶輩的老人,年輕的遊先生顯得較為“特別”:他的工作時間相對自由,能在這個點來接孩子。
“雙減”政策落地,孩子校外培訓時間減少,學校課後延時服務就顯得尤為重要。相較而言,成都實踐“課後延時”服務較早,2019年春季學期就已開始推廣。遊先生告訴澎湃新聞,家裏小孩今年剛上一年級,本是下午3點30分放學,學校提供課後延時服務到下午5點30分,“每個月收費198元”。
“現在還不清楚孩子在延時班具體做些什麼,如果只是單純地呆在學校,老師幫忙‘帶娃’的話,其實意義不大,如果我有時間,或會選擇把孩子接出來,參與一些興趣類的培訓。”遊先生稱。
澎湃新聞注意到,在這所小學門口,仍有校外培訓機構前來向家長們分發招生傳單,但幾乎都來自較少受“雙減”政策影響的非學科類機構,比如針對4~12歲孩子的“體能訓練班”,以及美術類、少兒編程等等。這種場景與以往學校門口各類學科類培訓機構爭相發放傳單的“盛況”已然不同。
不過,遊先生認為,對於“雙減”政策落地後能有多大成效,他和許多家長一樣,“持觀望態度”。遊先生贊同“減負的關鍵在學校”這一觀點,“要提高校內教育質量和效率,以減少校外培訓需求”。他認為自己今後或繼續從孩子興趣出發報一些非學科類輔導班,“給孩子教授知識,是學校老師的事,相信他們更專業。”
近日,教育部出台規定,小學一二年級不進行紙筆考試,其他年級每學期有期末考試。遊先生對此也頗為關注,他認為考試是多年來的“習慣”,如果一、二年級沒有考試,“怎麼來評判小朋友學了哪些東西、學得好不好”,另外不進行紙筆考試,“那會不會使用iPad、手機來考試”,這些尚待觀察。
白先生告訴澎湃新聞,孩子今年上四年級,此前參加延時服務至下午5點20分放學,這學期開始延時到下午5點30分,“多了10分鐘”。
據其瞭解,孩子所在的學校延時服務有兩節課,就是讓孩子在學校做作業、看書,“由班主任或副班主任帶着”。據他介紹,四年級只有語文和數學作業,“英語沒有”,“延時課期間孩子基本上能把作業做完,帶回家的極少”。
但在白先生看來,學校課後延時服務“難以替代校外輔導班”。“我們家安排的校外培訓仍在繼續着,只是把時間調到了週一到週五晚上。”白先生稱,還打算在週末給孩子報些興趣班。
不可否認的是,學校課後延時服務的確為家長帶來了便利。“沒有延時服務前,孩子是在下午4點放學,那時我正上班,只能委託他人或者家裏老人去接,現在延時後,我可以去接孩子了。”白先生稱,有朋友孩子上初中,“因為‘雙減’,現在是20:30放學,可以在學校裏吃兩頓餐,有晚自習。”
而在成都市武侯區某小學一名四年級學生家長王先生看來,學校延時服務實實在在減輕了家長壓力。他告訴澎湃新聞,學校提供的課後延時服務是從下午3點30分到5點40分,“主要是學生自習做作業,或者老師講解試卷”。“延時班結束後,孩子回家多少還有點作業,應該沒時間再去培訓班了,而週末又不允許參加校外培訓。”該家長稱,其孩子所在學校延時服務裏也有各種興趣班供選擇,因此校外“興趣班”也無必要。
重慶初三學生家長:
面臨升學壓力,還是焦慮
9月1日晚7點50分許,曉潔(化名)下了晚自習,回到家中,加了個餐。
曉潔是重慶渝北區某知名中學初一(七年級)學生。她説,學校這學期每天早上7點45分上早自習,早自習只有15分鐘。上午4節課,下午的課程則按照週一至週四、週五來區分。“週一到週四下午2點半開始上課,4點50分上完3節課後去吃飯、休息,6點25分開始上晚自習,7點20分放學回家;週五是下午2點開始上課,4點20分就放學了,不上晚自習。”
曉潔説,開學第一天晚自習時,老師講了班規和以後晚自習的大致安排,“老師説,晚自習一半的時間是老師講當天佈置作業的重點難點,後一半時間我們自己寫作業。在學校寫不完就回家寫。”
按照重慶市對學生作業的新要求,即使以後學業緊張,曉潔放學回家後最多“加班”半個多小時就應完成書面作業。
8月30日,重慶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印發通知,要求初中每天各學科書面作業平均完成總時間不超過90分鐘。
除了市級層面,重慶部分區縣也對落實“雙減”工作作出了具體部署。以渝北區為例,今年,渝北區委就課後服務問題召開專題會議進行研究,並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是服務時間:中小學校內課後服務時間為放學後至18:00,分為兩個時段,第一時段為放學後至17:00,第二時段為17:00至18:00;二是服務內容:第一時段服務內容主要是指導學生完成作業,第二時段主要是開展豐富多彩的科普、文體、藝術、勞動、閲讀、興趣小組及社團活動,參加課後服務的小學生不再佈置書面家庭作業;三是收費標準:第一時段由財政按每生每月80元標準據實保障,第二時段根據自願參加原則,按每生每月80元的標準向家長收取服務費。
此外,渝北還要求開齊開足勞動課,落實課外和家庭勞動時間不少於2-3小時;切實加強學校體育課程教學和課外體育鍛煉,開展好運動會;深入開展中小學生藝術素質測評和美育工作督導評估。
渝北區教委工作人員表示,因為是剛開學,具體成效尚待檢驗。
但對於初三學生家長而言,“雙減”政策下的第一個學期,他們的焦慮或許並沒有減輕。“明年就是中考,哪個家長不希望自己的娃娃考一個好學校?指揮棒不變,哪個家長敢放鬆?不要説我們了,孩子們都在拼。”重慶初三學生家長陳燁(化名)説。
重慶市北碚區某中學初三學生雙雙(化名)的父親也頗為焦慮。雙雙的英語和數學成績不太好,需要提升,今年5月,父親為她選報了一家重慶本地的課後教育輔導機構,每週末去上課,每個課時245元,“最高的一檔每個課時將近400元”。
“雙減”意見發佈的第二天,雙雙的班主任就在微信羣發了一個表格,讓家長填寫子女是否在外補課,如有,要填上在哪裏補課、補的什麼科目、收費如何等信息。8月初,父女倆商量後,決定暫停在外補課。朱先生説,最後一次去上課時,培訓機構只有六七個學生,之前每次去,基本上都是四五十個學生在那補課。
雙雙的父親告訴澎湃新聞,現在學校的課後服務還沒正式運行,對於課後服務能起到什麼樣的效果,他有期待但又不能完全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