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特人跪服羅馬文化,一心融入羅馬,羅馬皇帝為何對他們趕盡殺絕
羅馬人同哥特人“翻臉”
一般印象中蠻族一定是未開化的野蠻異族,而羅馬人眼中的蠻族中,移居意大利半島的東哥特人,算得上“文明”開化者,他們努力學習羅馬文化傳統,幾十年來致力於融入羅馬文化圈。但拜占庭帝國從未將東哥特人視作合作伙伴,而是趕盡殺絕。原因何在?
一、查士丁尼的帝國整合願景535到555年,由拜占庭帝國皇帝查士丁尼一世發動的“哥特戰爭”是羅馬帝國史上至關重要的一役。查士丁尼在527年繼承皇位之後,一直以來都將重新整合“東西羅馬”作為施政方向。從他的一句著名口頭禪“哥特人如何毀滅了意大利,就讓他們重新在意大利滅亡”中可以看出,身居東境的羅馬人始終對佔據意大利島的侵略者極度不滿。
威嚴的查士丁尼大帝
當時,進駐意大利的哥特人將阿里烏斯派信仰帶到了這裏,威脅到了基督教的統治秩序。對此東部帝國一再重申,只有信奉“三位一體”的上帝才是獲得拯救的基石,但哥特人還是保留了他們的傳統。他們違背了教會宣揚的信條,到處組建阿里烏斯派的小教堂。阿里烏斯派不提倡教職人士擁有地產,這種理念同樣打擊了積累了大量財富的正教教會。
阿里烏斯派洗禮堂
除了領土爭端和宗教糾紛以外,二者並沒有更大的矛盾。從芝諾冊封哥特人為西羅馬帝國國王開始,歷任哥特人領袖在名義上都取得了統治西羅馬的執政合法性。狄奧多里克也是如此,皇帝曾將象徵權力的紫袍和印章贈予了他,他轉而向皇帝和教會發誓要“守衞好帝國西疆”。但當查士丁尼對此感到不滿時,哥特人的命運就開始轉變了。
芝諾
二、哥特人的親羅馬政策哥特人一直未察覺羅馬人的敵意。從入主意大利開始,他們就實施了一系列以羅馬為師的“同化政策”。
其一,哥特人並沒有殘忍報復曾與他們殊死搏鬥的羅馬人民。入境後,他們照搬東羅馬帝國的統治形式,將意大利劃分為一個個“大區”。他們也對當地人抽税,但是負荷極低。在戰爭年代,東羅馬無數次將意大利當作他們的兵員地和糧倉,事實上破壞了意大利的生產。而哥特人則樂於採取實物税和勞務税相結合的方式,幫羅馬人修復和重新修建了馳道和一些著名的建築。
其二,哥特人並沒有以征服者的姿態自居,反而樂意接受羅馬人的文化。當哥特人以被剝削的身份寄居在羅馬邊境時,羅馬人常鄙視他們。可當這些“高尚者”和“優雅的老爺”們被他們口中的野蠻人征服時,哥特人並未詆譭羅馬文化,反而畢恭畢敬地模仿起羅馬人的衣着和語言等。由此可見,哥特人的確是真心實意想要加入“羅馬文化圈”的。
羅馬皇帝與哥特人談判
其三,哥特人雖然堅持阿里烏斯派信仰,但始終尊重羅馬正教的教職人員和羅馬人的信仰自由。在哥特人治下,羅馬人享有自由選擇教派的權利。6世紀初,哥特統治者還組織了一批傳教士深入意大利鄉村,在溝塹縱橫的山嶺中傳播福音。這批傳教士中多有正教徒,他們都得到了皇帝的資助。
狄奧多里克嘗試獲得人民的臣服
其四,哥特人處處尊重東“羅馬正統”。至狄奧多里克時代,哥特人中間一共流行過三種不同的銀幣,前兩種均為東羅馬發行的新幣,後一種是哥特人煉製的西羅馬銀幣,這類錢幣上清晰地印着“不可戰勝的羅馬”這樣的文字。從《狄奧多里克敕令》還可看出,羅馬法的條例和內容已然成為帝國法律的基礎。可見哥特人心中的羅馬至尊概念是多麼清晰。
偉大屬於羅馬
三、羅馬人對西部地區的“再征服”無論如何努力地融入帝國,羅馬從來也不願將哥特人視作夥伴。查士丁尼當政之後,所做的一系列改革都是為征服西部而努力的。查氏繼任皇位時,東羅馬因打通了與北部瓦良格人的交易通道而獲得了新的税源。從北方運來的毛皮、蜂蜜在東方市場上賣出了好價錢,帝國的金庫愈發充盈。
瓦良格人與羅馬人互市
查氏為了穩固後方,首先推行了帝國官制改革。他參照波斯的官僚體系設計出一套從中央到地方的統治系統,並在高層間安插自己的親信以便控制政局。其次,查士丁尼為給養軍隊,向帝國直轄的各省區派駐徵税官,對當地的人口和生產狀況進行統計,並收取額外的糧食及原材料税,為開動戰爭機器做準備。
為徹底收復西羅馬,523年,查士丁尼同羅馬的宿敵波斯簽訂了和平條約,並積極派遣間諜在意大利活動,爭取從內部瓦解哥特人的統治。533年,查氏派遣他的心腹大將貝利撒留,率遠征軍打下了佔據北部非洲的汪達爾王國,西地中海的海域和航行權遂為拜占庭重新控制。此時的哥特人已經逐漸感受到了東羅馬的威脅,也開始強軍備戰,準備反擊。
大將軍貝利撒留
534年,恰逢狄奧多里克去世,羅馬人終於可以放開手腳攻擊哥特人了。查氏先是宣告,要哥特人集體臣服於東部帝國的控制之下,後又制定了十分苛刻的合併條件。面對這樣的奇恥大辱,哥特人又驚又怒。他們對羅馬人充滿了敬畏,本以為能夠用真心換來合作,卻沒想到戰爭的陰霾如此快地遊弋了過來。
狄奧多里克在彌留之際
由於領袖倉促去世,哥特人將王位託付給了懦弱的提奧達哈德。期間,貝利撒留已經率領大軍佔領了西西里島,這裏是意大利最重要的糧倉之一。不過,東羅馬派來從北方夾擊哥特人的兩支軍隊分別被抵抗軍剿滅,北線勝利的消息讓提奧達哈德重拾了信心。
令人不解的是,新國王的女婿竟然未經交鋒便率軍投靠了貝利撒留,新國王由此被元老院懷疑,“是否對西羅馬帝國保持忠誠”。緊接着,元老們改立他的衞兵維提吉斯為新國王。此人曾在繼任典禮上發誓要捍衞屬於“西羅馬帝國的一切榮譽”。
哥特人
不過,即便是英勇善戰的維提吉斯,也沒有贏得戰爭的最終勝利。在維氏艱難抵抗從北方南下的羅馬士兵之後,率軍駐守羅馬城的教皇也在貝利撒留的圍攻下變節。哥特人的軍隊被逼二次南下,與東羅馬軍隊展開正面交鋒。最終,東羅馬軍隊聯合了北境的法蘭克士兵,對哥特軍隊形成包圍圈。540年,維提吉斯因糧草和水源的補給被切斷而被迫投降,其他由哥特人佔據的城市也都望風而降,意大利還是回到了東羅馬帝國的懷抱之中。
縱觀那些論述羅馬隕落的記述,總會強調羅馬人喪失國土是因為受到異族侵略。當時的歐洲正面臨着異族入侵,而羅馬人遇到的東哥特部落尚且算是蠻族中的“彬彬有禮者”。無奈羅馬帝國曾經的歷史太過輝煌,任何與傳統不一致的征服與合作,均會使性格強勢的君主心懷不滿。若將東哥特人同統治北非的汪達爾人比較,前者要比後者文明太多。汪達爾人在北非實行的破壞主義統治相當恐怖。羅馬人面對暴力和強權,反倒懂得妥協退讓。但面對“一心向學”的東哥特人,卻時常包藏禍心,總欲掀翻之而後快。如此浪費民力而不加剋制,只會給東羅馬帶來更多的危害。
殘暴的汪達爾人,對羅馬人的塑像“趕盡殺絕”
參考文獻許寅:《貝利撒留與哥特戰爭》,華東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11年
康凱:《羅馬帝國在西部的延續:東哥特政權研究》,復旦大學博士論文,2014年。
(作者:浩然文史·瓷國垃圾堆)
本文為文史科普自媒體浩然文史原創作品,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本文所用圖片,除特別註明外均來自網絡搜索,如有侵權煩請聯繫作者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