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中國教育報】;
澎湃新聞報道,教師節前後,貴州省畢節市大方縣不少教師拖欠許久的績效工資、津貼和五險一金陸續到賬。當天,記者從該縣多名教師處得知,已收到多筆款項,其中包括2019年度的績效工資,欠繳的五險一金也一次性補繳到了今年8月份。
早前,國務院辦公廳督查室發佈《關於貴州省畢節市大方縣拖欠教師工資補貼 擠佔挪用教育經費等問題的督查情況通報》指出,當地5年共拖欠教師績效工資、生活補貼、五險一金等費用47961萬元,挪用上級撥付的教育專項經費34194萬元。貴州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及時研究部署,立即開展整改和查處工作。
大方縣拖欠教師工資補貼,違規擠佔挪用教育經費,顯然踩碰了法律的紅線,侵害了教師合法權益,影響了教師隊伍的穩定,也損害了政府的公信力。
如果説尊師重教是一種社會共識和文明倡導,那麼不拖欠工資就是維護教師尊嚴的物質底線和文化自覺。碰觸了底線就應當及時整改,並承擔相應責任。否則,漠視底線終究會喪失底線。長時間拖欠教師工資、變相強制存款入股的做法當然有必要追究相關責任人員的法律責任,但如何吸取教訓和杜絕此類現象才是今後的工作重點。問題背後,表面上看是財政緊張、調配開支的權宜對策,更深層的原因是一些地方對教育優先發展戰略仍然缺乏法治觀念和前瞻認識。對這種錯誤做法,不僅要從認識上加以扭轉,更要從制度上加以懲處和約束,依法保障教師權益,維護教育教學正常秩序。
應當承認,教師的生存現狀和收入水平直接關係着師資力量的傳承、補充和更新的質量。從理論上講,收入和聲望是具有內在一致性的,讓教師感受到自己的付出得到了應有的回報,必將有效增加他們的職業聲望和教學投入。反之,當教師付出努力之後卻難以契合職業收入預期時,將會對自身工作產生一定的消極認知和不利影響,更會降低教師職業的吸引力和獲得感。薪資待遇反映了教師工作和生活的基本條件,是他們能否安心從教、解除後顧之憂的物質保障。
全面落實教育優先發展戰略關鍵要靠教師,因為教師是最重要的教育資源。所以,要切實提升基礎教育質量和教師職業聲望,就需要真正提高教師的收入水平和社會地位。可喜的是,為加強教師隊伍建設,黨中央、國務院近年來相繼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要求健全教師工資保障機制,提高教師待遇,實現教師工資穩步增長,這也使得教師職業吸引力在逐年提高。
其實,從現有政策動員和政府執行力來看,做到教師薪資待遇保質保量且發放到位並不難,關鍵還要加強和改善地方政府對教師隊伍的投入力度和治理方式。説到底,僅僅從法律上規定教師待遇的標準和參照系還不夠,根本還是要矯正教育治理觀念,厚植地方執政者的教育情懷,讓教師真正成為學校教育的主人,如此方能吸引更多優秀人才投身教育事業,也才能更好地滿足人民對優質教育的需求。
(作者系深圳大學師範學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