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可以取消一門學科,你會選哪個?我想,我可能不會選英語
文|誠言呈語
網上有個話題一直挺火的,叫“如果能取消一門學科,你選哪個”。
你要是讓我説的話…
一門哪夠啊!
沒聽説過嗎,貓有九條命,分別卒於語數外政史地理化生。
取消一門,那跟沒取消有什麼區別嗎?
就像是當初文理分班的時候那樣,雖然我對化學是一點興趣都沒有,但是能一把直接擺脱政史地三門課,也算是夠香的了。
我在網上看了看大夥的觀點。
雖然也有玩梗的,給投到了“體育”上,但是大多數正經投票的人,還是把這個“單選”的寶貴機會,留給了英語。
畢竟我初中時英語考出來的分數,常年都還不如血壓高。
我們英語老師跟我媽瞭解情況時問的最多的,就是“他是不是對我有什麼意見”。
先看語文。
語文是重要的交際工具,更是文化傳遞的根基。
這門兼具常用工具和人文屬性的課程,顯然是不能取消。
一切科技都以數學為基礎,沒了數學,那可能就什麼都沒了。
那這門課,也不能取消。
物化生也不能取消,因為這是前沿科學技術的理論基礎。
政史地同樣非常重要,因為這是認識世界的窗口,文化創新的源泉。
至於英語…
嗯,算是一種常用的語言工具吧。
因為作為擬聲語言來講,它完全沒有漢語這種象形文字的意境和表達能力。
而且,英語作為主科來講,學習內容多,難度也不小。
但是和理科的難度不同。
英語的難度,並不來自於邏輯思維的障礙,而是“熟能生巧”的重複動作。
所以,無論從課程價值上,還是從時間分配上,貌似取消英語還真是最佳選擇。
英語是不可能取消的,至於這輩子會不會取消,這事咱得這麼看。
從使用範圍來講,英語無疑是使用國家數量最多的語言。
鑑於西方在自然科學領域的捷足先登,所以如今的頂級學術期刊,都在國外。
而使用的語言,也自然都是英文。
所以要主動去取長補短,那就得先把英語給鬧明白了再説。
畢竟,學誰的語言,不是這門語言本身的問題,而是説這個語言的國家,強不強、富不富的問題。
從主動學習的方面來講,學英語卻有必要。
但是一個客觀問題是,絕大多數學生,不僅將來並不會出國留學深造,而且去外企工作的機會也不多。
那學了十幾年的英語,不都白瞎了嗎。
從結果上來看,確實有點浪費。
但是從過程上來講,或許未必。
因為從小學到大學,人才的選拔條件都是在逐步提高的。
也就是説,對綜合學業水平的廣度和深度都是越來越趨於嚴苛的。
為了讓將來有能力參加國際學術研討的學生,儘早具備交流能力,那麼英語,顯然就會是一門必修課。
當然了,你可以説,真有那科研水平了再去學也來得及,何必“捎”上其他人跟你一起學?
真到了用得到的年齡時再去學的話…
咱就不説學得快慢的問題了,有沒有時間去學都是兩説的事。
因為真因為一門課而耽誤其他課程,本身就不太現實。
退一萬步説,即便是沒有英語在那“耽誤”着時間,可能其他課程該學不好的,也照樣學不好。
所以,取消英語雖然乍一看理由充足,但是仔細琢磨的話,好像還真不能取消。
這些年,把英語的作用過分誇大,刺激家長教育焦慮的例子也不少。
網上有個多版本的段子,就能很形象地説明了這個問題:
問:4歲的孩子英語詞彙量2000,夠不夠?
答:在美國是夠了,在海淀(浦東、順義…)肯定不夠。
説到底,英語對於國內的學生來説,它終歸只是一種將來有可能用得到的工具。
當然,也是一門讓你將來有機會能用到它的學科。
如果你對學英語實在是提不起什麼精神的話,也不妨就把它當成塊學歷的敲門磚,學個差不多就得了。
哪怕“隨便學”的結果,是讓你高考時只考了箇中等水平,但是你平時節省下來的時間,卻完全有機會在其他課程上找補回來。
畢竟英語,不像數理化生那樣容易拉開分數差距。
但是在學習的過程,和未來的深造上,它實際上還是扮演着較為重要的角色。
我不贊成取消英語,但同樣也不支持把它給捧到多高的位置上去。
多學科學習的過程,本身也是考驗學生學習規劃能力的過程。
與其盼星星盼月亮地等着取消英語,不如清醒地審視自己的特長所在,把英語這門課,放在你的規劃中,一個相對合理的位置。
趣談教育新鮮事,大型表情包工廠。
在這裏,有故事、有觀點,有邏輯、有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