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務教育學制該不該能不能延長?

或向前將學前教育納入義務教育,或向後將普通高中納入義務教育,關於延長義務教育年限的建議頻頻出現。

延長義務教育年限,背後有着殷切的民意期待。除了應對教育內卷、解決勞動人口不足、提高民族素質等,延長義務教育年限也涉及個體受教育權的實現。

義務教育年限延長利弊?“理想變現”還面臨哪些問題?義務教育學制加法運算需要做哪些考量?帶着這些問題,《民生週刊》邀請3位專家深入探討。

義務教育學制該不該能不能延長?

北京外國語大學教授、北京市教育法治研究基地執行主任姚金菊:依照法治思維推進改革決策

有關延長義務教育年限的討論早就開始。取消中考、義務教育延長至十年的建議引發社會關注和政府回應,是教育決策過程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民主法治化過程的表現。

建議延長義務教育年限有其理由及背景,體現為應對教育內卷、解決勞動人口不足、提高民族素質等方面。同時,義務教育改革涉及民生問題和國家安全,政府決策尤須冷靜,要進行系統性的整體性思考,方可進入決策層面,依照法治思維推進決策、施策。

首先,有關意見建議表達系權利行使,有關意見建議採納需依法循序進行。實行九年義務教育的學校教育制度是法定,有關學制系統內具體事權屬中央事權,由國務院或者由國務院授權教育行政部門規定。學者、政協委員和人大代表提出的建議意見、提案議案,均系依據憲法第二條第三款的不同主體身份具體權利之運用,對此如何接受亦需依據教育法等法律及相關程序進行。

無論是政協委員提議、人大代表建議、學者專家意見或是民眾呼籲,社會關切越是熱烈,決策越要冷靜。因為,只有“善於從政治上看教育,善於從民生上抓教育,胸懷國之大者”,全面系統認識教育本質,以法治思維科學決策施策,才能穩妥有效推進教育改革。

其次,對義務教育內涵理解,必須系統性思維、整體性治理和法治化推進。強制性、免費性和普及性一直系義務教育內涵的3個本質特徵,依次遞進。

2011年我國才全面實現普及九年義務教育歷史任務,當前義務教育質量未臻理想狀態,義務教育均衡尚需大力推進,在此情況下延長義務教育年限可能會導致重心轉移。義務教育不僅在於免費,不只涉及國家財政能力問題,更因其“強制性”涉及公民個體權利,如果延長義務教育年限,無論向下向上,都可能涉及以“保護”為名對公民個體“權利”的限制。

普及高中教育或學前教育的方式不一定通過延長“義務教育”年限的強制性方式進行,也可以甚至更適宜通過普惠或免費的方式進行。既然終身學習已經是大勢所趨,受教育不可能都是學校教育,更不必須都是“強制”,毋寧説是提供更多選擇。

在基礎教育階段,保障受教育權不僅在延長義務教育期限,更在提供質量均衡的義務教育,夯實質量基礎;延長受教育期限並不必然滿足“受教育權”的需要,反而可能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教育選擇權,“強制”也不一定是普及高中教育的有效方式。

當然,延長義務教育期限並非不可考慮,但何時考慮、延長哪一學段為義務教育、延長期限等,均需國家統籌推進。

義務教育乃教育基礎的基礎,不僅涉及個體權利滿足、民族素質提升,也涉及社會經濟穩定和國家安全維繫,必須夯實穩固,要從個體、家庭、國家和社會等不同視角看義務教育。

對亟待解決的緩解教育焦慮、勞動力人口不足、普及高中教育、推行職業教育等問題,可通過促進教育均衡、提供多樣選擇、加大免費支持力度、推行學習積分制度、促進不同階段教育銜接融通轉換、完善終身學習機制等方式來解決。

因此,有關延長義務教育期限所提出的問題確實存在,但作為應對問題的延長義務教育期限方案要謹慎推出。可以根據各地情況因地因時推進免費高中教育,但不宜強制,同時應繼續加強教育決策民主法治化進程,依法決策施策。

義務教育學制該不該能不能延長?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學制要以大範圍內統計數據作為設置基礎

目前,我國義務教育的鞏固率為95%。其中,相較於城市,農村義務教育鞏固率較低,有些地方只能達到90%。

為何有些地方義務教育鞏固率只有90%?從以往的調查中不難發現:一些學生進入初二,即義務教育第八年後,往往選擇逃離學校。原因就是對學習不感興趣、學校生活缺乏歸屬感、成績下降導致喪失自信等。

透過這些現象,很容易發現,深層次的原因是孩子多樣性發展需求與課程和評價單一產生的嚴重矛盾。

然而,義務教育的強制性跟個體的個性多樣性發展之間會產生衝突,且隨年齡增長而擴大,超過某個年齡段,會越來越難通過強制來讓學生接受教育。如果延長至高中,義務教育鞏固率下滑到90%甚至更低,就會成為一個突出問題,而且很難通過採取其他措施來徹底解決。

更何況,在義務教育階段,一些學生三科成績總分加起來不夠100分。在這種情況下,延長學制到底對學生有多大價值?延長義務教育年限至高中,首先要考慮這些實際情況。

再看幼兒園,有人建議把學前教育放到義務教育。現在,幼兒園小學化問題非常突出。在這種情況下,將幼兒園納入義務教育對孩子的成長髮展更是極為不利。學校會更有理由依據小學的方式對待幼兒,減少遊戲,增加知識教學。

各國普遍認為幼兒教育應該是免費的,但不能夠通過義務方式實現免費,列入義務教育意味着經費應該由財政來出,需要執行國家規定的強制性的課程標準來進行教學。考慮到我國幼兒園已經過於偏重知識教育,當然不宜往前延伸。

還有一種觀點認為,現在的孩子比過去的孩子發育早,智商有所提高。實際上,這個觀點也站不住腳,因為只看到一部分孩子,而沒有看到整體。學制設置要以大範圍的統計數據作為基礎,前提是考慮學生整體發展情況,而不只是知識水平。

從全球範圍看,義務教育年限有過延長的先例。但因存在種種問題,後來又回到九年義務教育。其中,最關鍵的一個問題是義務教育學制長短和孩子的學習、成長規律是否吻合。

延長義務教育年限的呼聲反映出一個問題是經費短缺,財政應給予支持。或採取普惠性幼兒園方式,或者公辦幼兒園方式,都可以實現這一目標,沒有必要用義務教育來限定幼兒教育。對於高中階段,職業高中目前已有財政扶持。普通高中,我認為可以增加扶持,儘可能讓學生和家長減輕負擔,或用其他一些途徑解決這個問題。

我認為,義務教育質量仍需提高,低質的延長年限是浪費年華和資源,當前存在的過度培訓問題就是因為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效能不高、效率不高、質量不高,教育不均衡造成的。從這個角度來説,提高義務教育質量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而不僅僅是增加義務教育年限,或者説延長年限的教育質量條件不足。

義務教育學制該不該能不能延長?

貴州財經大學西部現代化研究中心主任黃東兵:義務教育不平衡不充分問題需考慮

當前,我國義務教育經費主要由地方財政承擔,但我國各地經濟社會發展狀況差異較大,財政收入差距明顯。義務教育,在城鄉、區域、校際之間還有不小差距。義務教育改革,要考慮我國經濟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

“十三五”時期以來,貴州省教育面貌發生格局性變化,實現“三個大幅提升”。

一是教育普及水平大幅提升。在西部率先實現縣域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提前兩年實現100%(96.8%)全覆蓋。學前三年毛入園率、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高中階段毛入學率、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分別達到90%、95%、90%、40%。

二是教育公平質量大幅提升。義務教育階段失學輟學學生實現歷史性常態化動態清零,“控輟保學20條”經驗在全國推廣,率先在全國實施教育精準扶貧學生資助政策,率先在全國啓動實施農村學前教育兒童營養改善計劃。持續實施3年免費中職教育,每年近30萬畢業生就業,帶動家庭脱貧。農村中小學校醫配置實現100%全覆蓋。

三是教育發展活力大幅提升。每年壓縮6%的行政經費用於支持教育事業發展,教育投入保障體系更加完善。

但是,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在貴州仍然存在,城鄉、區域、校際之間還有差距。以黔西南民族地區為例。黔西南州共有各級各類學校1718所,其中幼兒園774所、小學669所(不含小學教學點217個)、初中學校211所、特殊教育學校9所、工讀學校1所、普通高中43所、中等職業教育學校11所;民族學校44所(民族小學26所、民族中學18所),佔全州學校總數的2.63%。教育信息化水平有待全面提升,民族學校的信息技術教學和應用能力及優質數字教育資源的使用率較低。

面對羣眾接受良好教育的熱切期望,面對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歷史進程,教育承擔着更為重要的任務。結合省情實際,我認為應大力推進貴州義務教育高質量發展。

構建更加優質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體系。高質量發展是在公平基礎上的發展,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落實教育公益性原則,提升人民羣眾教育獲得感。

要統籌區域和城鄉教育發展,優化城鄉學校佈局結構,實施學前教育普惠提質行動計劃、義務教育優質均衡行動計劃,擴大優質公辦義務教育資源,加快推進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推動義務教育由縣域基本均衡向優質均衡邁進。

實施普通高中示範引領行動計劃,推動普通高中優質特色發展。推進隨遷子女入學待遇同城化,加強對留守兒童關愛保護,保障特殊羣體受教育權利,充分發揮教育在阻斷貧困代際傳遞中的作用。

(□ 《民生週刊》記者 鄭智維)

來源:人民日報社民生週刊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622 字。

轉載請註明: 義務教育學制該不該能不能延長?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