淝水之戰,為什麼東晉只派八萬人迎戰百萬大軍?

面對前秦的百萬大軍,東晉只有八萬人應戰,並不意味着東晉只有八萬軍隊,而是因為能夠掌握在朝廷手裏的精鋭部隊,只有這八萬!
中國歷史上的東晉一直是一個怪胎,外患與內亂,一直貫穿整個東晉的歷史,在帝國的北方,新興的強大遊牧民族國家時刻威脅着國家邊境的安全,而國內的荊揚對抗是與帝國休慼與共的主旋律。
東晉自從開國之後,內部長期動盪不安,國內形成的兩個大的軍事集團,一個是在長江上游的荊州集團,一個是揚州集團!帝國的西部其實一直在軍閥的掌控之下,天子能夠掌握的領土,不過是揚州附近的幾個州而已。
在東晉帝國的歷史上,地方軍閥勢力很強,尤其是掌握荊州地區的大軍閥,由於荊州位於揚州的上游是帝國最重要的藩籬,帝國在那裏佈置了重兵。
東晉帝國作為一個歷史上皇權最弱的朝代,對於那些位於自己上游的大軍閥,根本就沒有太多的約束力,在淝水之戰發生之前,已經爆發過多次上游軍閥反叛的事件,幾乎每一次打的朝廷灰頭土臉。
淝水之戰,為什麼東晉只派八萬人迎戰百萬大軍?

在淝水之戰發生之前,權傾朝野的桓温險些篡了位,雖然沒有走出最後一步,但是這位專權者依然以莫須有的祖傳ED罪名廢掉了皇帝,大大的過了一把廢立的癮。
不過龍生九子,子子不同,桓温死後,繼任的弟弟桓衝是一個非常温和的人,他積極改善和揚州政府的關係,與朝廷重臣謝安關係融洽。在東晉歷史上唯一的一次荊揚合流的局面出現了,整個東晉帝國的政治面貌煥然一新。
當時,中國好弟弟桓衝管了七州的軍事,相當於兼任了七個軍區的司令,這七個軍區是實打實控制在東晉帝國手裏的,而在謝安的頭上,也兼任了五個州的司令。
但是除了揚州之外,其他的豫州,徐州,兗州,青州,幾乎都不在東晉王朝的控制之下,所以説對比上游的荊州軍,東晉朝廷掌控的實力要小得多。
淝水之戰,為什麼東晉只派八萬人迎戰百萬大軍?

而前秦苻堅這次大舉南侵,謝安派出八萬人迎戰,這八萬人並不是晉國所有的老底,但卻實實在在是晉國朝廷所能控制的所有部隊了。
桓衝控制的西部軍區的部隊,長期處於一個聽調不聽宣的狀態,晉朝政府根本就沒有辦法控制,所以面對敵人的入侵,東晉政府甚至做不到以半國之力相抗,畢竟東部的實力要弱於西部的,這一點和NBA頗有幾分相似。
而在西部的桓衝有多少人馬呢?他的手裏的資本要比朝廷厚的多,這位大哥,曾經派十萬人馬進攻襄陽,可見他兵力之多,遠遠超過朝廷所能控制部隊。
當然,由於和謝安的關係挺不錯的,當前秦帝國大舉南下的時候,這位大將軍,非常慷慨的表示,派3000人馬支援首都建康城!
淝水之戰,為什麼東晉只派八萬人迎戰百萬大軍?

謝安特別委婉的婉拒了,我想面對敵人的百萬大軍,看到桓衝的3000人馬,謝安心裏一定在説那三個字mmp。所以最終迎戰敵人的也只有朝廷控制的北府兵!
當然,決定戰爭勝負的因素有很多,士兵的多寡確實是一個重要因素,但是起決定性作用的還是正確的戰術,以及士兵是否精鋭!
而北府軍就是這麼一支強大的部隊!這支部隊是幾年前謝安搞大國防時,以謝玄領銜組織起來的部隊。
這些人,都是北方人士,與北方政權有不共戴天之仇,所以作戰特別勇敢,是東晉帝國當時的首席強軍,在成軍以來,經歷了戰火的磨練,更加出眾,已經成為了東晉帝國的擎天玉柱。
淝水之戰,為什麼東晉只派八萬人迎戰百萬大軍?

淝水之戰其實充滿了偶然性,這種仗如果打100次東晉帝國,可能只能贏一次,可是偏偏這一次就發生在了真實的歷史之中。
前秦之所以敗,就是因為這支部隊裏面的混蛋太多,這些人不是來打仗,而是來撈軍功的。大量的新兵使得部隊的戰鬥能力出現了大幅的下降,大量的新兵蛋子的加入使得部隊的容錯率也變得更低。
雖然前秦動員了百萬大軍,但是真正到達淝水前線的只有30萬人,其中有經驗的老兵並不多,大多數都是新人。我認為出現在淝水前線的敵人精鋭,可能也就十萬人左右。
照理説這些部隊其實是有能力和八萬北府軍一拼的,但是奈何部隊裏面還有20萬累贅,這些像意大利軍隊一樣的豬隊友,成功的連累了主力部隊的發揮!
由於這些沒有作戰經驗的新兵出現了騷亂,搞亂了自家部隊的陣營,這才使得擁有兵力上極大優勢的前秦軍隊,被八萬北府軍打得落花流水,幾乎必勝的淝水之戰,被成功逆轉!
仗打成這樣,在戰前連謝安都不敢這樣想,在謝安的設想中,能夠擋住敵人進攻就很不錯了,逆轉取勝,幾乎想都沒想過,然而這個事情就真真實實的發生了,歷史有時就是這麼有趣。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681 字。

轉載請註明: 淝水之戰,為什麼東晉只派八萬人迎戰百萬大軍?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