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同尋常的2020年,377萬考生參與研考,到底哪些時政熱點會進入試卷?今天中午,2021年研考初試第一門結束,《思想政治理論》科目中涵蓋國內外大事兒,抗疫精神、實現小康社會、抗美援朝勝利70週年等熱點均進入考題。
今天中午11時40分左右,北京考生小李走出北大理科教學樓考點,提及考試難度,他説,“我覺得題目中規中矩,只要好好複習,基本都能答出來。”
鼓舞人心的抗疫精神就成為大題素材。他説,題目問到,中國抗疫精神是中國精神的生動詮釋,全國人民都在為“武漢熱乾麪”加油,其中體現了什麼樣的中國精神?
小李的答題思路也比較清晰,“我先解釋什麼是抗疫精神和中國精神,然後説兩者的聯繫。”
第二問是,偉大抗疫精神將激勵新時代青年如何擔負民族復興的時代使命?他也有話可説,“我認為應該把抗疫精神轉化為奮鬥動力!”
多位考生回憶,大題涉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中國近現代史綱要等多個方面。
例如,有一道材料題,讓考生分析,“在危機中育新機,於變局中開新局”藴含的唯物辯證理論;並運用主觀能動性與客觀規律統一性原理,分析“主觀求變”和“準確識變”之間的關係。
作為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令人振奮,也毫無意外地變成考點。傳媒大學考生小郭回憶,試卷讓闡述從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視角,分析從“解決温飽”到“達到小康水平”,再到“實現小康社會”中體現的中國社會主義制度優勢,並解釋為何説“實現小康社會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
另外一道大題中,涉及新中國抗美援朝的決定和重大意義。
在北大二教門口,考生小閻回憶,最後一道大題涉及時事政治,也很“有料”。材料介紹美國頻頻“退羣”而中國積極參與國際組織和事務的情況,讓考生分析中國和美國兩國在面對國際組織和國際事務的不同態度,並指出其本質。
記者在北大、傳媒大學等考點看到,結束第一門考試後,考生步履匆匆地離開。因午飯和午休時間有限,部分考生已提前叫了外賣,有的則請朋友送餐到考場外。
來源 北京日報客户端 | 記者 任敏 實習生 鄭宏民
編輯:匡峯
流程編輯 邰紹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