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的幾大戰役,官渡之戰成就了曹操,赤壁之戰成就了孫權和周瑜,夷陵之戰則成就了孫權和陸遜。由此來看,東吳是三國時期魏蜀吳在大型戰役中最大的受益者。而其他兩大失敗者,曹操相對而言還好點,劉備在夷陵之戰中幾乎損失了全部家當,將多年來東奔西走積累的人才、兵員和物資幾乎毀於一旦。
所以,劉備兵敗並病逝於白帝之後,南中立刻叛亂四起,如果不是諸葛亮力挽狂瀾,季漢估計將不復存在。那劉備在夷陵之戰中損失了哪些人才呢?
傅肜[róng],演義中被記為傅彤,南陽義陽(今湖北棗陽)人。傅肜應該是劉備在荊州時招攬的大將,在東伐孫吳時擔任別督。劉備被陸遜火燒連營敗逃途中,傅肜率部負責為劉備斷後,與吳軍死戰,手下盡皆戰死。吳將喝令傅肜投降,他厲聲罵道:“吳狗!何有漢將軍降者?”遂戰死。
劉備討伐東吳時,從秭[zǐ]歸進軍至夷道縣猇[xiāo]亭,趙融和傅肜、輔匡、廖化等分別為別督,各自統帥一部與陸遜率領的吳軍在此對峙。陸遜火燒連營時,趙融被吳軍擊殺。
張南,字文進。劉備應劉璋之邀入蜀,張南隨劉備入川奪取了益州。
劉備伐吳,從秭歸進軍至夷陵,以張南為前部,圍攻駐守夷道的孫桓軍。陸遜火燒連營時,張南在亂軍之中被陣斬。
馮習,字休元,南郡(治今湖北省荊州市公安縣)人。早年與張南一同隨劉備從荊州入蜀,助劉備奪取了益州。
劉備起兵討伐孫吳時,以馮習、吳班為先鋒。馮習與吳班在巫縣擊敗李異等之後,一直領兵推進到秭歸。
劉備率軍在夷陵與陸遜率領的吳軍對峙時,以馮習為領軍,統諸軍,感覺比張南職位要高。劉備被陸遜擊敗於猇亭時,馮習被吳將潘璋的部下斬殺。
程畿[jī],字季然,原本是劉璋的漢昌長,在益州內亂時不僅制止自己的兒子私自募兵的行為,還説服了龐羲,因此受到劉璋的賞識,被任命為江陽太守。劉備取代劉璋成為益州牧後,程畿擔任從事祭酒。
程畿隨劉備討伐東吳,後在夷陵戰敗,蜀軍沿長江順流而下退軍。有人告訴程畿:“後面的追兵已經趕上,拋棄船隻,便可以逃脱。”程畿説:“我在軍中,未曾因為敵人棄船而走,何況跟隨天子遇見危險時呢!”之後被追兵趕上了,程畿親身持戟與敵人戰鬥,甚至有敵船翻倒在江中。最後大量敵軍趕到,圍攻程畿,程畿戰死。
馬良,字季常,襄陽宜城(今湖北宜城南)人。馬家兄弟五人都有才華名氣,而馬良又在五人中最為出色,鄉鄰為他編諺:“馬氏五常,白眉最良”。馬良在劉備成為荊州牧後,被徵為州從事。馬良與諸葛亮關係友善,曾奉命出使東吳,按諸葛亮指示自己起草書信,孫權看過恭敬地接待了他。
劉備稱帝后,馬良被任為侍中。在劉備征討東吳前,馬良被派往招納五溪蠻王沙摩柯,他很好地完成了任務,五溪蠻各部相繼都響應了劉備起兵。劉備夷陵兵敗時,馬良也死於亂軍之中。
第二位:黃權
黃權,字公衡,巴西郡閬中縣(今四川省閬中市)人。本是劉璋的主薄,此人極有遠見,多次貢獻良策。劉璋要迎劉備入蜀時,他曾極力勸諫,結果慘遭外放為廣漢縣長。劉璋敗後,才降於劉備,被拜為偏將軍。在曹操攻打張魯時為劉備建計取漢中,被拜為護軍,劉備取漢中後又被拜為治中從事。
劉備下令伐吳時,黃權為劉備諫言卻不被採納。夷陵之戰中,被劉備任命為鎮北將軍,督江北軍以防曹魏進攻。劉備兵敗夷陵後,黃權由於返蜀之路被吳軍斷絕,無奈之下只得率部降魏。黃權降魏之後,劉備沒有因此而難為他的家人,而黃權也始終對劉備“身在曹營心在漢”。
第一位:張飛
最後這位大家都熟悉了,也是季漢最可惜的一位。
張飛,字益德,涿郡(今河北保定涿州市)人。早年跟隨劉備南征北戰,是劉備的患難兄弟,也是季漢一員猛將,與關羽一同被程昱等人譽為“萬人敵”,在劉備建立季漢的過程中立下了赫赫戰功。
關羽被東吳所害,劉備下令領兵討伐東吳,張飛從閬中出兵前被手下張達、範強殺害,並將其首級拿去投奔了孫權,在討伐東吳之前就身首異處,如此一員猛將如此下場實是可惜。
劉備不僅在戰前就失了得力大將張飛,還在夷陵之敗中折損了諸多人才,不是被吳軍殺害,就是被迫投降魏軍的,劉備更在此役中折損了數萬精鋭,致使季漢元氣大傷,幾乎一夜回到解放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