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伽丘曾言:"貧窮不會磨滅一個人高貴的品質。"千百年來,無數的前輩早已用行動證明了這個道理,他們或身居陋室,或食不果腹,或孤苦無依。可無論遇到怎樣的困境,這些賢人依然沒有丟棄自己高尚的品質。
由此可見,貧窮和富有並不能作為判斷一個人品質的標準。然而,有一個經濟學家卻公然的發出了:"窮人沒有道德和信譽可言,兄弟姐妹反目多因為錢"的謬論。
這個發出謬論的經濟學家名叫王福重,王福重出生於1965年,他是典型的別人家的孩子,每次考試,王福重都能輕輕鬆鬆的拿到第一名的好成績。
在幾年的艱苦奮鬥下,王福重終於迎來了夢想的花開,1998年,王福重順利的拿到了中央財經大學的博士學位。
一向對自己有着嚴格要求的王福重並沒有選擇停下奮鬥的腳步,一年後,他又來到了北京大學讀取博士後,在書香縈繞的燕園裏,王福重心無旁騖的鑽研着經濟學的知識。
那些嚴謹的經濟術語和飄忽不定的經濟走向給了王福重很多的思考,慢慢地,他對人生,社會,世界都有了自己的看法,由於成績優異,王福重還曾擔任了曾任北航國際貿易系主任。主要教授經濟學基礎理論、國際經濟學和公共財政等相關知識,
在北航任職的這段時間,王福重認真踐行着自己的工作準則,他把大部分的時間和精力都放在了工作上,在這樣艱苦的奮鬥下,王福重也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他發表了十幾篇論文,也翻譯了很多經濟學領域的著作。
生命不止一處的風景,對奮鬥者來説更是如此。在不斷的學習和研究中,王福重又取得了新的突破,他擔任了《國企》,《上海證券報》等報社的主編,也成了備受矚目的經濟學專家。
2010年,王福重擔任了鳳凰衞視的一檔節目的嘉賓,他那犀利的點評燃起了無數人對經濟學的熱愛,一時間,王福重成了家喻户曉的經濟學專家,王福重的名字和觀點成了大眾討論的熱門話題。
然而,隨着名氣的不斷增大,王福重似乎也開始愈發口無遮攔了,他常常會説出一些富有爭議的觀點,在這些觀點的發酵下,大眾對他的評價也開始褒貶不一了,有人讚歎他的才學和膽識,而有人卻覺得他狂傲無比。
一千個人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眼光和看法,大眾對王福重的褒貶本是無可厚非的,可隨着時間的推移,一些原本支持王福重的人加入了批評他的行列。
其原因就是,在一次節目上,王福重公開的説出了:"窮人沒有道德和信譽可言"的話,他舉了一大堆的例子來證明自己的觀點,此言論一出便引來了大眾的反駁,很多人都無法接受王福重的這個觀點,一些支持他的人也開始紛紛把輿論的炮火對準了王福重。
一個立志要振興中國經濟的有志青年在經歷一番艱苦卓絕的奮鬥下,終於收穫了成功,他成了大名鼎鼎的經濟學專家,可是,一向嚴於律己的王福重為何會發出"窮人沒有道德和誠信可言"這樣荒謬的言論呢?其中有兩個原因:
1:心境的變化
一個的思想往往會隨着時間,地點,情景的變化而發生改變,在不同的處境下,人心境的改變尤其明顯,心境的改變又在不經意間影響了一個人看人生看世界的方式。這些改變在一定程度上烙刻了一個人的生活軌跡。
正如張愛玲所説:"你的氣質裏藏着你走過的路,讀過的書以及你愛過的人"。王福重本是一個有志青年,他一直在努力的朝着夢想前行,也一直在用行動踐行着自己的誓言。
在不斷的學習和生活中,王福重見證了太多經濟領域的興衰,隨着那一串串數字的改變,手中的財富轉眼間就發生了變化,個人的身份也隨着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那些斑斕的經濟泡影迷惑着王福重的雙眼。
他眼中的經濟不再和勞苦大眾息息相關了,而只是富人用來積攢財富的一種手段,王福重以救世主的身份來俯視着勞苦大眾。他無法真正瞭解這些窮人,而只根據自己的判斷説出了這樣的話語。
2:個人的經歷
《鐵觀音》中有言:"你看到的就是這個世界",眼睛是上帝賜予人類觀察世界的武器。每個人都可以通過明亮的眼睛來認識這個美麗的世界,然而,個人的眼光往往有侷限的,我們不可能看遍世間所有的風景,也不可能瞭解匆匆的行人。
因此,人類只能憑藉侷限的經歷來過好自己的人生。或許,王福重也曾和一些窮人接觸過,他在這些窮人的身上看不到美德和誠信的影子,而只看到了謊言和欺騙。
王福重採用了以偏概全的方法來觀察窮人,他認為所有的窮人都如自己看到的那般道德低下,王福重用第一印象定格了一類人的形象。從某種程度上來説,他的言論和觀點都過於片面和偏激。
作為新時代的公民,我們切不能以侷限的眼光看世界,不能隨意的抹殺掉一類人的道德和誠信。而是應該客觀,全面的觀察周圍的一切。
只有擺脱掉固有思想的束縛,接納,承認,理解,肯定和自己生活境遇不同的人,切身處地的感悟別人的生活,不輕易發出刻薄片面的言論,也不輕易否定別人的生活和努力,爭取用慧眼,用心去發現和體悟更廣闊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