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評論員 張泰來
教育部13日召開新聞通氣會介紹,課後服務將在今年秋季開學後實現義務教育學校全覆蓋,努力實現有需要的學生全覆蓋。課後服務推行“5+2”模式,即學校每週5天都要開展課後服務,每天至少開展2小時,結束時間要與當地正常下班時間相銜接。
義務教育階段課後服務全覆蓋,教育部這一表態給無數家長吃了一顆定心丸。孩子放學了,家長依舊在單位“奮戰”,自己無法抽身接孩子,更沒有辦法對孩子進行看管輔導,無奈只好將孩子送到輔導班。這是雙職工家庭的普遍現狀,送孩子去輔導班,讓孩子從一個課堂轉移到另一個課堂,花錢不説,也不符合孩子天性,不利於孩子的成長。這無論是對於家長還是孩子都心有不甘卻又無可奈何。
學校提供課後服務為孩子接送難、看管難問題的解決提供了新契機。孩子放學後不離校,學校負責組織安排學生開展課後活動,既解決了家長接孩子難題,也為孩子上不上輔導班這一問題提供了另一種選擇。學校是專業教育機構,不論是從硬件還是師資,顯然都比校外培訓機構更權威,更能贏得家長信賴。
大家都不去輔導班,家長負擔減輕了,也有利於家長放平心態,避免教育內卷給孩子身心造成的傷害。可以説,課後服務全覆蓋是多贏的舉措,值得大大一讚。
教育部已經拍板表態,各地教育部門也應該積極行動起來,利用好暑假開學前的寶貴時間,根據各自的實際,制定好開展課後服務詳細方案。既要通過課後服務,為學生提供好託管解決家長的後顧之憂,又要着眼於學生的成長、發展,科學制定課後服務的內容,豐富課後服務的形式。
誠然,各地經濟發展狀況不同,教育水平不同,在課後服務的具體內容上難求一致。但不管具體實際如何,課後服務的一些總原則不能違背。比如,課後服務不應該等同於簡單的託管,也不該成為課堂的繼續。單純把孩子留在學校看管,或者是繼續教學活動,固然可以保障學生的安全,但並不符合學生成長規律,不利於學生健康成長,也跟家長的期望相悖。
託管簡單,服務不易。做好課後服務,需要教育主管部門、學校充分調動現有資源,也需要社會力量配合參與,豐富服務形式內容。在保障學生安全的前提下,在學業上,為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提供幫扶提升服務,為學有餘力的學生提供拓展的空間,通過豐富的文體、社團、社會實踐等活動,為孩子的成長創造不同可能,實現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