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匈戰爭不為人知的故事:西漢騎兵與戰馬的發展經歷過哪些曲折

大家好,我們的小楠姐聊生活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孝文帝駕崩後,漢朝在繼任的孝景帝和孝武帝治下國力漸強,但對匈奴卻一直延續着孝文帝時期的和親政策,這恐怕與竇太后所施加的影響力不無關係。如果説竇太后是堅定的和親派,而她的嫡親孫子、血氣方剛的孝武帝劉徹卻偏於主戰,那麼我們就不難理解建元年間漢朝對匈政策搖擺不定的原因了:
漢匈戰爭不為人知的故事:西漢騎兵與戰馬的發展經歷過哪些曲折
漢匈戰爭不為人知的故事:西漢騎兵與戰馬的發展經歷過哪些曲折
本期話題
漢武帝是西漢歷史上對匈奴態度最強硬的皇帝,可是在即位之初的6年裏,他卻花費了很大的力氣推動和親,讓漢匈關係走入一個新的蜜月期。手握充足的戰馬,漢武帝為何不向匈奴開戰而選擇和親?既然選擇了和親,又為什麼突然翻臉,對匈奴人放冷箭呢?
漢匈戰爭不為人知的故事:西漢騎兵與戰馬的發展經歷過哪些曲折
漢匈戰爭不為人知的故事:西漢騎兵與戰馬的發展經歷過哪些曲折
漢興,接秦之獘,丈夫從軍旅,老弱轉糧饢,作業劇而財匱,自天子不能具鈞駟,而將相或乘牛車。
——《史記·平準書》
西漢建國之初,連天子出行的鸞儀都湊不齊四匹毛色一致的駿馬。至於將相大臣,有的人因為馬匹太貴——此時漢朝部分地區的行市已經達到匹馬值百金的地步——甚至連馬車都置辦不起,不得已只能以牛車代步。因此,公元前200年爆發的白登戰役,面對匈奴冒頓單于率領的數十萬遊牧騎兵,漢高祖劉邦只能以步兵應戰,結果陷入了極大的被動。
五月,匈奴入居北地、河南為寇。上幸甘泉,遣丞相灌嬰擊匈奴,匈奴去。發中尉材官屬衞將軍,軍長安。
——《漢書·文帝紀》
漢匈戰爭不為人知的故事:西漢騎兵與戰馬的發展經歷過哪些曲折
十四年(公元前166年)冬,匈奴寇邊,殺北地都尉卬。遣三將軍軍隴西、北地、上郡,中尉周舍為衞將軍,郎中令張武為車騎將軍,軍渭北,車千乘,騎卒十萬人。上親勞軍,勒兵,申教令,賜吏卒。自欲徵匈奴,羣臣諫,不聽。
漢匈戰爭不為人知的故事:西漢騎兵與戰馬的發展經歷過哪些曲折
至今上即位數歲,(中略)眾庶街巷有馬,阡陌之閒成羣,而乘字牝者儐而不得聚會。
漢匈戰爭不為人知的故事:西漢騎兵與戰馬的發展經歷過哪些曲折
今帝即位,明和親約束,厚遇,通關市,饒給之。匈奴自單于以下皆親漢,往來長城下。
漢使馬邑下人聶翁壹奸蘭出物與匈奴交,詳為賣馬邑城以誘單于。單于信之,而貪馬邑財物,乃以十萬騎入武州塞。漢伏兵三十餘萬馬邑旁,御史大夫韓安國為護軍,護四將軍以伏單于。
——《史記·匈奴列傳》
漢匈戰爭不為人知的故事:西漢騎兵與戰馬的發展經歷過哪些曲折
照太史公的説法,武帝即位之初不但沒有轉守為攻,加緊備戰,反而展現出了比以往更加積極的和親姿態,而匈奴方面也因為漢朝豐厚的利益輸送而對這個南鄰愈發親近。
可是漢匈邦交剛剛走進一個和親的蜜月期,孝武帝又突然策劃了馬邑之謀,企圖設伏誘姦匈奴主力。結果事機不密,在臨戰前的一刻被匈奴軍臣單于偵知了整個作戰計劃,由此導致兩國關係走向決裂,前此數年的和親成果也瞬間化為了烏有。
馬邑之謀發生在孝武帝元光二年(公元前133年),但據《史記》所載,早在兩年前也就是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漢廷中的主戰派與主和派便已經爆發了激烈的爭論:
匈奴來請和親,天子下議。大行王恢,燕人也,數為邊吏,習知胡事。議曰:“漢與匈奴和親,率不過數歲即復倍約。不如勿許,興兵擊之。”
安國曰:“千里而戰,兵不獲利。今匈奴負戎馬之足,懷禽獸之心,遷徙鳥舉,難得而制也。得其地不足以為廣,有其眾不足以為強,自上古不屬為人。漢數千裏爭利,則人馬罷,虜以全制其敝。且強弩之極,矢不能穿魯縞;衝風之末,力不能漂鴻毛。非初不勁,末力衰也。擊之不便,不如和親。”羣臣議者多附安國,於是上許和親。
——《史記·韓長孺列傳》
漢匈戰爭不為人知的故事:西漢騎兵與戰馬的發展經歷過哪些曲折
建元六年,匈奴方面主動遷使來漢,請求和親。而收到請求的孝武帝卻態度曖昧:如果説和親是孝武帝即位6年以來一貫堅持的既定政策,那麼在接到這份請求之後,他召集羣臣商討的就應該是對匈和親的若干操作細節,比如和親的具體時間,和親公主的人選以及對匈奴納貢的數量和種類等等。
只不過他還不能準確預判開戰的前景,因此才召來羣臣集議。有着豐富的邊疆工作經驗的大行王恢大概是洞穿了孝武帝的這層心思,所以才敢斗膽拋出和親不如開戰的論調。
漢匈戰爭不為人知的故事:西漢騎兵與戰馬的發展經歷過哪些曲折
可是主戰派的王恢剛一發聲,立刻就遭到了御史大夫韓安國的強力阻擊。韓安國不但重申了和親的必要性,而且以他的慷慨陳詞博得了與會成員的多數贊同。這樣一來,孝武帝和王恢倒像是被孤立的少數派了。
漢匈戰爭不為人知的故事:西漢騎兵與戰馬的發展經歷過哪些曲折
要解釋這個問題,我們應該注意到《史記·韓長孺列傳》中記載的這兩個事實:
其後梁王益親驩。太后、長公主更賜安國可直千餘金。名由此顯,結於漢。
漢匈戰爭不為人知的故事:西漢騎兵與戰馬的發展經歷過哪些曲折
從這時起,深居東宮的竇太后第一次知道了,在她下面眾多的藩國大臣中還有一個名叫韓安國的人值得信賴。一個有力的證據是,不久後梁國內史出缺,梁王劉武上報朝廷,提名心腹大臣公孫詭接任。可竇太后代表中央給梁王的批覆,卻把這個重要的職務授予了犯了法、正在服徒刑的韓安國。
韓安國升任內史之後不久,梁國又鬧出了第二樁亂子。公元前150年孝景帝下旨廢黜了劉榮的太子名分。一直覬覦儲位的梁王劉武對接班人的位置發起了最後的衝擊,但遺憾地的是,由於袁盎等大臣的堅決反對,梁王最終鎩羽而歸。
司馬遷説:
詭、勝自殺。漢使還報,梁事皆得釋,安國之力也。於是景帝、太后益重安國。
漢匈戰爭不為人知的故事:西漢騎兵與戰馬的發展經歷過哪些曲折
劉徹少年即位,在他初登大寶的那幾年裏,朝廷拍板決策的最高權力其實是攥在老祖母竇太后手裏的。關於這一點,只要看看孝武帝和王臧、趙綰等人推動的建元新政是如何遭到竇太后的強力扼殺,不難明白此時的朝廷裏究竟是誰説了算。
到了建元六年的五月,年輕的孝武帝總算熬到了祖母謝世。竇太后剛一駕崩,他就拋出和親還要不要繼續的議題讓羣臣討論,顯示出這位年輕的皇帝對開戰已經有些急不可耐。只是孝武帝疏忽了一點,那就是一項重要的基本國策執行起來總不免帶着強大的慣性。
竇太后雖然去世了,但以韓安國為代表的人數眾多的主和派大臣卻仍能憑着這股慣性推動和親政策往前再挨幾步。這一挨,孝武帝的第一次對匈作戰計劃遂流了產,馬邑之謀將推遲到兩年之後才姍姍而來。
參考文獻:
瀧川資言《史記會注考證》;同利軍《漢朝與匈奴戰爭述評》;王先謙《漢書補註》;《中國軍事通史·西漢軍事史》。
本文系晉公子原創。已簽約維權騎士,對原創版權進行保護,侵權必究!如需轉載,請聯繫授權。
排版|奶油小肚肚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説説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説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422 字。

轉載請註明: 漢匈戰爭不為人知的故事:西漢騎兵與戰馬的發展經歷過哪些曲折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