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小學尖子生,上了初中就變“學渣”?老師:這3類學生最危險
因為社會的快速進步,很多家長越來越重視孩子的教育問題,從上了小學起,家長就非常重視孩子的學習成績,但是很多家長都會發現,很多在小學還名列前茅的孩子,上了初中後學習成績就直線下降,不僅是學習興趣下降,學習的時候也會感到非常吃力。
很多家長都很納悶,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孩子也不是沒有認真學,學習成績卻提不用上去,有哪些學生會容易有“小學尖子生,初中變學渣”的情況,有一位資深的教師團隊,總結出這3類學生最危險。
哪3類學生容易“小學尖子生,初中變學渣”第一類:學習方法不會變通的學生
家長都知道,小學學習的知識都是入門的知識,初中學習的知識是基礎知識,高中學習的知識才是進一步深化,而這樣的層層遞進,就需要學生在每一個階段都要有所改變,才能適應每一個階段的學習。
就像是小學的知識是入門,靠學生的悟性學習,初中的知識是基礎,靠學生的努力,高中學習的知識是深化,靠學生的學習方法和能力,每一個年級層都是層層遞進,所以小學成績好的學生,都是悟性比較好的學生,但是一旦到了初中後,學生還是繼續靠悟性學習,不改變學習的方式,不知道努力的重要性,那麼即使在小學的時候,學生的成績再好,到了初中,學生也只能淪為“學渣”。
第二類:認為自己很聰明,輕視努力的學生
上了初中的學生,基本上都進入了青春期,這段時間正是孩子最重視自我的年齡段,相較於學習,孩子會更重視個性的彰顯,所以就會有很多的學生會認為,不聰明的孩子才努力學習,如果是自己,如果學習的話,比他們都強,甚至會有些瞧不起學習的學生:“你看他一整天知道學習書呆子一個,除了讀書啥也不會。”
這樣的學生會更加重視先天的條件,對於後天的努力則是非常輕視的,認為自己很聰明完全不需要像其他學生一樣努力學習,上課的時候也不願意認真聽講,但是在初中,天賦的作用並不大,不努力的孩子只能淪為“學渣”。
第三類:閲讀能力差,不喜歡讀書的學生
在初中的學習中,更重要的是理解,而對於閲讀能力強的學生,通常理解能力和共情能力都會更強,曾有專家進行過研究,孩子有沒有閲讀的習慣,在很大程度上會影響孩子的智商,所以在小學的知識層次,這方面的差距還不是很明顯,一旦到了初中,這方面的差距,就會逐漸的凸顯出來,尤其初二的時候,這樣的差距就會明顯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