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度考上北大再復讀,“考霸”激勵該反思

二度考上北大再復讀,“考霸”激勵該反思

來自貴州畢節的小陳2019年考入北大護理系,被高中母校獎勵10萬元,但入學半年後退學。2020年,他又參加高考,在高中校長建議下,繼續填報了北大護理系,但被錄取後並未報到,準備再次復讀。因校長承諾的10萬元獎勵遲遲未兑現,他還為此求助媒體。近日,據媒體披露,小陳已收到學校10萬元獎勵。

在很多人眼中,小陳是真“考霸”。一個“霸”字,既包含着對其考試實力的肯定,又不乏對其“佔着雞窩不下蛋”的調侃。

網友之所以對小陳的行為提出質疑,無非是因為覺得他是“為錢考試”。這種想法並非毫無道理,畢竟小陳也確實收取了學校的獎勵。但即便這種“看錢填志願”的做法在情理上難以得到認同,小陳似乎也沒有違背什麼規定。人各有志,也各有苦衷,圍繞個體選擇就事論事的意義不大。 此個案例中,更應引起重視和警惕的應該是校方獎勵北大生的行為背後折射出的“名校政績觀”。

為什麼學校反覆獎勵同一個“北大生”?我們看到,當前高考一結束,學校捷報就傳遍四方,大紅橫幅就於校園大門上懸掛;高分考生甚至被人安排穿上“全副武裝”,扮作古人模樣、騎上高頭大馬,感受“長安一日馬蹄疾”的歡悦…… 各地各學校之所以“拼升學率”“拼重本率”“拼名校錄取”,正是因為社會對名校和學歷存在過度崇拜。在這種社會觀念的主導下,校方的政績表現就在於獲得儘可能多的高分考生,最好是清北等名校生。 因此,學校為了做好宣傳、吸引生源不得不“隨波逐流”,但學校態度在被社會觀念“裹挾”的同時也產生了反作用,刺激“考霸”現象愈演愈烈。

這樣的觀念,從現實角度看可能也能夠激勵更多人向學向上,但同時可能加劇“名校至上”觀念的盛行,給更多人帶來不公平。權衡之下,得不償失。比如説,此案例中的涉事高中的教學理念,就已經受“名校政績觀”影響,陷入了功利的泥沼。

當前,已經有相應的行動試圖對此問題做出糾正。前不久發佈的《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明確指出,堅決糾正片面追求升學率傾向。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堅持正確政績觀,不得通過任何形式以中高考成績為標準獎勵教師和學生,嚴禁公佈、宣傳、炒作中高考“狀元”和升學率。

這樣的價值導向,方為正道。畢竟,要培育學習的氛圍,有很多方式,而且學生也應認識到知識本就是對學習的最好回報。要讓政策得到更好落實,還需要有關部門進一步配套措施,完善懲罰機制,做好監管,防止有些學校打着別的旗號暗度陳倉。

作者:許曉芳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來源:廣州日報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064 字。

轉載請註明: 二度考上北大再復讀,“考霸”激勵該反思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