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時候有許多在皇室中生活的人,他們的一生充滿着悲劇色彩。特別是這篇文章的主角,在被幽禁55年,放出廣安宮之後,連豬狗這類六畜也不認識。
在襁褓中,突遭大禍
朱文圭(1401年-1457年),生於應天(南京),祖籍南直隸鳳陽府,為明惠帝的次子,母王后馬氏,兄朱文奎,史稱建庶人。明代朱允炆從祖輩朱元璋手中奪過江山,在朝中寬刑監禁,重罰宦官,同時改變祖輩朱元璋的一些弊政,史稱“建文新政”。若無意外,朱文圭也會是一頭宗室豬,成了大明朝的閒人王爺。
但是朱允炆的削藩政策遭到朱棣的反對,最後朱棣反叛朝廷,將其打垮。在朱棣的軍隊佔領南京之後,朱允炆的下落一直是個謎,至今沒有一個確切的答案。繼朱允炆消失之後,還有長子朱文奎,只剩下朱文圭。在朱棣攻克南京的時候,他才兩歲,還在襁褓中。
作為裝飾而被囚禁的宮中
面對朱允炆的這個兒子,朱棣本來就想殺了他。可是身邊的大臣諫言,放任這個小孩子,就會給你留下仁德的名聲。朱棣殺了一個嬰兒傳出去也很難看。在公眾面前,朱棣還需要留下一個仁慈寬厚之主的良好形象。儘管這個江山被朱允炆打倒了,朱棣還是以朱元璋的合法繼承人自居,為了不留下“自相殘殺”的罵名,他不得不留下朱文圭的命。對朱棣來説,少殺一人能換來更大的政治影響力,何樂而不為呢。
但是這個人是如何解決問題的呢?自身定位不太正,朱文圭雖然只有兩歲,但畢竟是王儲,總有一些不死之徒,可能會以朱文圭的名義反朱棣。
為防止此類事件發生,朱棣將朱文圭幽禁於中都鳳陽的廣安宮,日夜有人看守。朱文圭除了照看看守之外,誰也看不到,只有一個小院子裏有活動。幽禁他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只要不讓他與外界接觸就可以減少他復仇的可能性。
與此同時,為使後患永無止境,不能把知識傳授給他,愚昧是好的,這樣也不會有叛逆的念頭。抬頭看天,做一隻井底之蛙。
從那時起,兩歲的朱文圭就住在這堵高牆裏,朱棣派了許多重兵守衞,限制別人與他交談。朱文圭因為年事已高,在許多方面都不如常人。朱文圭這樣的禁錮生活在55歲高齡的人,由於從小就不能與人交流,他的心境可想而知是多麼低了。
政治作秀,出獄即死
在奪門之變復辟後,明英宗對同樣被幽禁的建庶人,動了惻隱之心,不忍心再囚禁,打算把他們放出來,有一天他對李賢説:“親之意,實所不忍。明英宗當天即奏請太后即位,英宗身邊的人擔心放了建庶人會出變故,明英宗説“有天命者,任其自為”。英宗下令在鳳陽為建庶人建造房屋,任其自由出入,又給建庶人娶妻生子,並派人照看建庶人的生活起居。這一舉動也被認為是明英宗的一項明智之舉,即?“釋建庶人之系”。
《明實錄》:丙辰,釋建文君子孫,安置鳳陽。敕太監雷春等曰:朕眷念宗室至親,雖在不原亦令得所。今遣太監吳昱管送吳庶人及其母楊氏等共一十八名口,前去鳳陽居住,每月令所司支與食米二十五石、柴三十斤、木炭三百斤;聽於軍民之家自擇婚配;其親戚許相往來;其餘閒雜之人並各王府不許往來;交通若因衣服、飲食之類許出街市交易買賣。差出內使魯博、黃父住、劉敬、潘成、趙玉、韋州就與庶人看守門户、出入使令爾。(雷)春等須要照顧防閒,令其安分守法。亦宜以禮優待,毋得忽慢。庶副朕眷念宗室之意。又敕在廷文武羣臣曰:朕恭應天命,復承祖宗大統,夙夜憂勤,欲使天下羣生鹹德其所。而況宗室至親者哉?爰念建庶人等自幼為前人所累,拘幽至今五十餘年。憫此遺孤,特從寬貸用,是厚加賞賚。遣人送至鳳陽居住,月給廩餼以安其生。仍聽婚姻以續其後,庶副朕眷念親親之意。
英宗派太監牛玉到鳳陽告訴建庶人,建庶人聽説後,且悲喜交加,表示沒想到聖恩如此。建庶人被放逐時已有五十六、七歲,因朱文圭自小便被囚禁,無法與外界接觸,因此被放逐時連牛馬也不認識,不久就死了。
實際上,這一次朱棣沒有殺死朱文圭,而是老朱家的一次表演,籠絡了人心。以朱文圭的悲慘經歷告訴了世人。假如明英宗不反叛,自己就會像朱文圭那樣,被囚禁致死,自己是不得已,才會使奪門之變合法化。
從他出生起,朱文圭就擺脱不了皇權政治,只可惜他是一個棋子,不是執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