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們的邦德侃歷史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清朝自建立至滅亡,近300年的時間,經過了十二帝的統治。雖然清朝前期經濟極為發達,農業商業都處於領先地位,但無人得知僅百餘年後,清朝就走向衰落。清朝的最終覆滅雖然是歷史發展的大勢所趨,但也與帝王的不作為或者政策的失誤脱不開干係。
假如清朝十二帝相聚,清太祖努爾哈赤會先誇讚哪個有為之君?又會先斥責哪一不肖子孫?
除努爾哈赤外,十一位帝王中,就政治成就和影響而言,當屬皇太極和康熙最引人矚目。努爾哈赤雖然是清朝的奠基者,被尊為清太祖,但他並未建立清王朝。
努爾哈赤有問鼎中原之志,他的戎馬生涯長達四十多年,所為的便是統一中原。儘管努爾哈赤多次征戰用兵如神,但是在寧遠之戰中,被袁崇煥用紅夷大炮擊退。
同年,努爾哈赤身患毒疽,含恨而終。而繼位的皇太極繼承父親遺志,不僅使朝鮮臣服清朝,而且在松錦大戰中大敗明軍,生擒明軍主帥洪承疇。
自此,寧錦防線已然崩潰,明朝再無能力組織對清軍的有效反擊。雖然在清關入關前夕,皇太極猝然而逝,但他的功績是不可否認的。
康熙雖説有功有過,但是綜合來看,他的功績更多,且有"千古一帝"的美譽。
康熙最令人稱道的應該是他在軍事上的成就,他不僅平定了三藩之亂,而且在雅克薩之戰中重挫俄軍,完成了對黑龍江領域的絕對控制。除此之外,他還平定了準噶爾部的叛亂。可以説,在國際國內形勢都極為嚴峻的情況下,康熙仍然實現了國土的統一。在經濟上,康熙輕徭薄賦,一定程度上促進了農業的發展。
若説康熙的過錯,那便是晚年的倦政,使得吏治腐敗,而且他對繼承人的選取搖擺不定,導致九子奪嫡的出現。
清朝眾多皇帝都算得上宵衣旰食,但確實也有功績並不算特別突出的。
一類是有功績但是相對較小的,一類是有心做出政績,但由於種種原因,心有餘而力不足的。前者如順治、雍正和嘉慶。順治和雍正算是明君,但是親政時間過短,沒能做出更大的成績便去世了。順治雖然六歲就登基了,但一直由攝政王多爾袞處理政事,直到十三歲才親政。順治二十四歲去世,親政不過十年左右。而雍正帝的在位時間也不過十三年。
所以,這兩位帝王雖然確實有些治國的天分,但在位時間太少,沒能取得像康熙那樣的成績。嘉慶帝在位時間較長,在整頓吏治,嚴禁鴉片等方面做出了一些成績,但是也不算特別突出。
清朝後期的帝王屬於後者,多在治國理政上表現平庸。道光帝時,尚有可以大展抱負的空間,但是道光帝本身才略有限,縱使勤於政務,也並未讓清朝的局勢有何大的好的改變。而咸豐以後的帝王縱使有心做出成績,也被大勢所左右,難以有所作為了。無論是同治、光緒還是宣統,都處在清朝搖搖欲墜的時期,帝國主義的壓迫,國內起義的頻發,已經讓他們無暇也無能力拯救清朝。即使是努爾哈赤見到他們,恐怕也不能苛責,畢竟當時的情勢已不是一己之力可以改變的了。
不過,清朝帝王中確實有兩個人表現欠佳,甚至説為清朝覆滅埋下了禍根。
首先是乾隆,乾隆在位期間雖然也有康乾盛世的美譽,但他有兩大過不得不説。其一,窮奢極欲。乾隆的六下江南和好大喜功暫且不論,他的個人生活也極其奢侈。皇太后八十大壽和乾隆的八十大壽都耗費巨資,花了巨大的人力財力。其二,閉關鎖國。乾隆的閉關鎖國雖然出發點是為了發展,但客觀上拉大了和西方國家的差距,導致後來被侵略時清朝幾乎無還手之力。
咸豐帝同樣也為清朝覆滅埋下了一個禍患,那就是慈禧太后。
從咸豐統治後期,一直到清朝滅亡,真正的掌權者幾乎都是慈禧。慈禧垂簾聽政數十年,對清朝最後的覆滅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她雖然支持洋務派運動,一定程度上促進了中國的近代化,但是她整體上是保守的。在內憂外患之時,她不顧財政緊缺,不管民不聊生,只顧修圓明園享樂。在光緒帝變法時,她又發動戊戌政變,囚禁了戊戌六君子。後來數次對帝國主義的求和,也和慈禧脱不開關係。
努爾哈赤若是見到其餘十一帝,可能會誇讚皇太極或是康熙,而會斥責乾隆或咸豐。但是不管努爾哈赤如何去看待其餘十一帝,也不管清朝帝王們是否有所作為,清朝的覆滅幾乎都是在所難免的。清朝的制度已經從根本上不合歷史潮流,覆滅只是早晚的問題,除非從制度上進行改革。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説説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説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