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中國古代的皇帝都是各不相同的,有的喜歡吟詩作對,有的喜歡舞刀弄槍,然而也有一些皇帝明明沒有那項才藝,偏偏喜歡賣弄一些“佳作”,這就讓手下的大臣感到有一些“驚慌失措”,擔心他們的皇帝突然出了一個差池,讓自己下不了台,然後他們就跟着倒黴了。但是要説起開國皇帝,他們個個都是有着過人的能力,否則也不能建立一個全新的朝代,成為至高無上的皇帝。那你們知道這些開國皇帝不僅僅可以開疆擴土,而且還做了一些不少有意思的事,讓我們後人看過後都覺得特別的有趣。就比如,宋朝的開國皇帝趙匡胤和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他們二人之間就非常有趣、文雅的事情。
趙匡胤原先只是一個征戰四方的大將軍,他出生於軍官世家,早些年間就早早的參軍入伍了,後來更是成為後周王朝的主要軍事領導人。趙匡胤在立下不少赫赫戰功之後,就認為自己的軍事素質比較過硬,於是也想通過學習將自己打造成一位儒將,於是就從外面搬來幾大箱子的文物書籍,開始苦心學習和研究。這讓後周世宗柴榮越發對趙匡胤有了更多的好感,也開始更加重用他。趙匡胤成為皇帝之後,也將這幾大箱子的書籍都通讀一遍過後,覺得自己的文學水平應該比較可以了,於是就嘗試着作詩。後來在一次中秋宴會上,在酒勁上來過後有感而發,説出了兩句詩:
“未離海底千山墨,才到中天萬國明”
。
席上的大臣在聽到自己的皇帝做出了意境較好,對仗也比較工整的詩句後,肯定一個個都是拍手叫好,大聲稱讚趙匡胤是一個文武雙全的人。但是這一番稱讚也將趙匡胤的思路給打斷了,很難再為這首詩敍下文了,變得尷尬無比了。底下的大臣看到此種狀況後,又特別善解人意的站出來繼續稱讚,説:這兩句詩已經是空前絕後了,很難再做出續句了.這才將趙匡胤的面子給保住。當然,在此之後這首詩肯定無人為它續下半首的了,就這麼經過了400年的時間後到了全新的朝代——明朝。
朱元璋在聽聞這件事情後,覺得這首詩要是續下半首的話,非常簡單,便興致盎然的補充了這兩句詩為下半首:
“恆持此志成永志, 百戰問鼎開太平。”
對於這兩位皇帝所作的佳作,不清楚各位小夥伴們看過後,覺得怎麼樣呢?你們有沒有更好的思路可以續出下半首詩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