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廈將傾之時無需多少外力,末日大唐越是掙扎就越快倒塌

公元888年,唐僖宗再以“得勝之師”返回長安。但此時已經於事無補,曾經的大唐榮耀,已經大廈將傾。

在公元888年到公元907年這段時間裏,長安朝廷就是藩鎮羣狼嘴邊的一塊肥肉。誰都有實力消滅朝廷,但誰都擔心消滅朝廷會招致其他羣狼的撕咬。於是,在羣狼的虎視眈眈下,大唐再又苟延殘喘了將近20年。

大廈將傾之時無需多少外力,末日大唐越是掙扎就越快倒塌

僖宗之後的唐昭宗,應該可以成為有作為的皇帝。他不甘心大唐沉淪而死,於是奮起反擊,試圖恢復往日榮光。

但末日大唐越是掙扎,就越快倒塌。因為藩鎮羣狼不允許朝廷變強,因為朝堂矛盾不允許大唐回生,這一切都是局勢使然的命中定數。

01.權宦可以死,但大唐未必興

自安史之亂後,宦官成了朝堂上舉足輕重的力量。宦官勢力之所以強,有兩個原因:一個是宦官一直掌握皇帝的禁軍部隊,即神策軍,同時以監軍形式染指藩鎮武裝力量;一個是宦官之間、宦官與朝堂之間、宦官與節度使之間,形成了錯綜複雜的關係網絡。

所以,即便是末日的大唐,宦官仍舊主導朝堂。正常的權力秩序應該是皇帝到宰相和朝堂,而宦官參與進來的權力秩序則是皇帝到宦官再到宰相和朝堂。所以,比安史之亂更惡劣的後果,就是大唐的權力一直在錯位運行。

唐昭宗試圖做出改變,改變的手段就是削弱宦官、聯盟朝堂。但是,皇帝這麼做,宦官自然不答應。皇帝唐昭宗與權宦楊復恭之間的矛盾,就日益尖鋭,並最終演變為流血戰爭。

大廈將傾之時無需多少外力,末日大唐越是掙扎就越快倒塌

末日大唐已經大廈將傾,但這座將傾大廈,卻在末日之時上演了一幕有一幕的內部戰爭。此次戰爭的結果是楊復恭及宦官勢力被嚴重打擊,唐朝的權力秩序開始恢復正常。

唐昭宗消滅權宦楊復恭,主要憑藉三股力量:一股力量是宰相和朝堂,但只是道義力量;一股力量是藩鎮節度使,但這些人從來就居心不良;還有一股卻是宦官力量,即權宦楊復恭的義子楊守立,這是最硬的力量。

於是,即便楊復恭倒台,大唐的權力格局卻一點兒也沒有改變。朝堂還是道義的存在,藩鎮還是最大的威脅,而宦官則是殺了楊復恭、還有後來人。所以,權宦可以死,但大唐未必興,因為局勢還是原來的局勢。

02.宦官勢力足夠強,所以打擊宦官的還是宦官

權宦不是一個人、宦官也不是一羣人,他們是一股勢力。而之所以成為勢力,就是因為宦官之間、宦官與朝堂之間、宦官與藩鎮之間,已經結成了複雜網絡。

楊守立幫着唐昭宗消滅了楊復恭,但是唐昭宗隨即就殺掉了楊守立。藉助一夥宦官消滅另一夥宦官,然後再把幫忙的宦官幹掉。唐昭宗借力用力和卸磨殺驢的手段,不僅精妙而且狠辣。但是,手段在精妙也於事無補,因為宦官力量不僅強大而且仍舊存在。

楊復恭是中央權宦,而田令孜則是地方權宦。在僖宗時期,權宦田令孜招致藩鎮節度使集體不滿,於是只能交出權力、離開朝廷。在田令孜之後,楊復恭才成為新的宦官魁首。皇帝父死子繼,權宦也能接替更立。所以,打擊中央權宦楊復恭的同時,唐昭宗還要解決僖宗朝的遺留問題,即最強的地方宦官田令孜。

大廈將傾之時無需多少外力,末日大唐越是掙扎就越快倒塌

公元888年12月,唐昭宗加大了對劍南西川節度使陳敬瑄的進攻。陳敬瑄是權宦田令孜的兄長,田令孜離開朝廷後就跑到了自己的四川根據地。所以,唐昭宗征伐四川,本質上説還是在解決宦官問題。

征伐四川的主力,一直是王建所率的部隊,因為新建軍隊根本就沒有戰鬥力。而王建原為田令孜的義子。老權宦田令孜失勢離朝,王建便不容於新權宦楊復恭,所以跑到四川投靠義父田令孜。但是,田令孜的兄長陳敬瑄卻拒絕王建入川,於是田系宦官內部開打。待到唐昭宗與新權宦楊復恭決裂後,王建攻打陳敬瑄,就變成了大唐征伐四川。

玩來玩去、玩到最後,還是宦官勢力內部互相打,打擊宦官的還是宦官。

03.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用兵李克用

宦官們不行了,那就由朝堂士大夫們挽狂瀾於既倒。但是,宰相和朝堂還不如宦官更有政治經驗。這夥人居然盤算着與中原藩鎮一起攻打河東節度使李克用。

為什麼要打李克用?至少有三個原因:

一是中原藩鎮要打李克用。河南的宣武節度使朱温、河北的盧龍節度使李匡威,這兩個人聯合大同軍防禦使赫連鐸出兵山西,而且初戰告捷。

二是唐昭宗與李克用的私人恩怨。公元885年鹽池之戰,山西聯盟吊打關中聯盟,山西軍閥李克用兵威長安,把唐僖宗和當時還是壽王的唐昭宗一起趕出長安。

三是朝堂士大夫的需要。打擊山西軍閥李克用,既可以重振朝廷威望,又可以削弱宦官勢力、鞏固自身力量。

大廈將傾之時無需多少外力,末日大唐越是掙扎就越快倒塌

以上都是史書資料提供的原因,但底層的原因可能只有一個,那就是非我族類、其心必異。長安朝廷猜疑李克用、中原藩鎮懼怕李克用。於是,長安與中原藩鎮達成了一致,共同對付李克用。

但是,李克用對於大唐能夠苟延殘喘將近20年至關重要。

漢人造反一般必須要命,但胡人造反往往只是要錢。所以,關中和中原藩鎮,只要時機成熟就一定要消滅唐王朝。但沙陀人李克用,卻始終不願看到大唐倒台。因為在當時的情況下,李克用只想割據山西。而割據山西的最好前提,則是大唐王朝還能提供割據的秩序。簡單説,就是朝廷不能死,保證李克用不需獨自面對彪悍的中原藩鎮。

04.關中藩鎮要遠比李克用更沒底線

用兵李克用不可能成功,山西高地自可形勝千里、沙陀騎兵一直是最強軍事存在。而更大的原因則是朝廷與藩鎮各懷鬼心,朝廷希望藉助中原藩鎮增加威信,中原藩鎮則希望藉助朝廷擴張勢力。這兩夥人就根本無法合作。

山西用兵失敗後,大唐朝廷更是威信掃地。恰在此時關西的鳳翔節度使李茂貞給唐昭宗寫了一封信,挖苦這個年輕皇帝不自量力。

未審乘輿播越,自此何之!

你哥哥兩次被趕出長安、逃往四川,現在你這個小皇帝又準備往哪裏逃啊?皇帝和朝廷要實力沒實力、要威信沒威信,現在剩下的也就一點兒皇家臉面了。而就是這點兒臉面,藩鎮節度使們也不給。於是,唐昭宗力排眾議,非要以殘破的長安朝廷征伐李茂貞。

大廈將傾之時無需多少外力,末日大唐越是掙扎就越快倒塌

山西軍閥李克用可以吊打朝廷,關西軍閥李茂貞同樣可以吊打朝廷,而且打得更狠。朝廷戰敗後,李茂貞徹底撕下了皇帝和朝堂的最後一點兒臉面,要求唐昭宗處死三名主政宦官和宰相杜讓能,同時加封自己為山南西道節度使。

這件事之後,唐昭宗的少年熱血就徹底釋放乾淨了。他終於意識到自己沒有能力挽狂瀾於既倒。

05.皇帝但有動作,藩鎮就要雷霆制裁

大唐皇帝猜疑天下,而天下也早就失去了對皇帝的忠誠。公元893年,唐昭宗效仿前朝舊事,把軍隊交給宗室諸王,去征伐李茂貞。但緊接着就被吊打一番,朝廷顏面掃地。

公元895年,唐昭宗準備讓宗室諸王領兵去討伐長安附近的盜匪流寇。但是,朝廷大臣立即反對,認為這樣會招致關中軍閥的警惕。於是,此事無疾而終。皇帝但有動作,不僅朝廷反對而且藩鎮警惕。甚至,朝廷大臣與藩鎮節度使之間已經建立了同盟關係,一起監督皇帝。

公元895年以後,唐昭宗已經危機四伏,關中藩鎮隨時都可能動手殺掉他這個皇帝。於是,唐昭宗只能帶着朝廷逃跑,逃跑的目的地就是山西軍閥李克用。到了這個時候,唐昭宗才終於意識到:李克用這個沙陀突厥人是最不願意見到他死的人。

但是,唐昭宗剛跑到華州,就被華州刺史韓建給攔住了。於是,皇帝逃跑失敗,韓建在華州這個地方開始挾天子,但不能令諸侯。因為早就沒有聽命朝廷的諸侯,唐末皇帝比漢末皇帝更悽慘,唐朝的藩鎮大吏們比東漢的董卓、曹操更囂張。

大廈將傾之時無需多少外力,末日大唐越是掙扎就越快倒塌

公元897年6月,最不願意看到唐朝倒台的李克用,終於準備動手了,試圖出兵華州、解救皇帝。但李克用只是具有區域意義的山西軍閥,中原的漢人節度使根本就不支持他。所以,解救皇帝的事情,也就只聽雷聲而不見風雨。

即便這個雷聲動作,關中節度使也不答應。於是,韓建立即開始屠戮宗室諸王,十一名唐朝王爺被砍了腦袋。

06.局勢在變化,卻越變越糟

唐昭宗繼位以來,一直動作不斷。

他試圖通過打擊中央權宦,改變局勢。權宦楊復恭被消滅了,但局勢沒變。宦官勢力盤根錯節,打擊宦官的還是宦官,而宰相和朝堂全都靠不住。

他試圖通過征伐四川藩鎮,改變局勢。四川田令孜被消滅了,但局勢沒變。出兵四川的王建,竟在四川搞起了割據,即便河東用兵也不回師支援。

他試圖通過宗室諸王領兵,改變局勢。宗室諸王是領兵了,但局勢還是沒變。不僅出兵李茂貞失敗,而且宗室諸王還被華州刺史韓建屠戮殆盡。

他試圖流亡山西投靠沙陀人李克用。這時候已經不能説是改變局勢了,唐昭宗只是要活命。但是,這都不允許,走到華州就被生生囚禁了三年。

關中地區的鳳翔、邠寧、華州結成了關中聯盟,而這個關中聯盟的一致目的就是挾天子以震天下。即然天子不讓挾而且還動作頻頻,那就一波制裁接着一波制裁,甚至不惜殺掉皇帝、終結唐朝。

朝廷局勢改變不了、關中局勢也改變不了。皇帝唐昭宗只能人為刀俎我為魚肉而己為魚肉。但是,這時候的天下局勢卻發生了變化。公元898年,河南的宣武節度使朱温向西擴張到洛陽,並向關中方向繼續擴張。

大廈將傾之時無需多少外力,末日大唐越是掙扎就越快倒塌

朱温的勢力擴張,不僅改變了天下局勢,而且也改變了關中和朝廷的局勢。於是,唐昭宗再次返回長安。但是,唐昭宗這次迴鑾長安,比唐僖宗迴鑾長安的局勢,更糟糕。關中聯盟虎視眈眈,中原朱温彪悍擴張,山西李克用遠水不解近渴。皇帝和朝廷就是風浪中的一葉扁舟,隨時都可能被傾覆。

07.大廈將傾的王朝竟還在激烈內鬥,但他們都將被殺死

大廈將傾之時,朝廷的內部鬥爭竟然愈演愈烈。中原軍閥朱温支持宰相崔胤和官僚集團,關中藩鎮支持宦官勢力,兩夥人立即開啓了生死較量。

公元900年11月,宦官集團甚至發動宮廷政變,囚禁並廢除唐昭宗,擁立太子李裕為帝。隨即,宦官集團就開始秘密屠戮官僚集團和反對勢力。但是,因為朱温最終倒向了宰相崔胤一方,所以此次政變被平息。但是,剛從宦官手中被解救出來的唐昭宗,又被鳳翔節度使李茂貞控制在手。

這時候主導朝堂的,已不再是朝臣和宦官,而是地方藩鎮。關中藩鎮做強,則宦官勢力主導朝堂;軍閥朱温做強,則宰相大臣主導朝堂。朝廷就是夾在東西兩大藩鎮勢力中的一葉扁舟。朝堂的鬥爭形勢,跟着藩鎮的鬥爭形勢搖擺不定。而無論怎麼搖擺,這葉扁舟總歸要沉、這座大廈總歸要傾。

公元903年,朱温擊敗鳳翔節度使李茂貞,實現了挾天子以威天下。隨後,便命令士兵驅趕剩下的數百名宦官至內侍省,然後全部殺掉。到了這個時候,大唐王朝的宦官問題才算徹底解決。但是,這座大廈也失去了最後一根支柱,所以必須要倒。

大廈將傾之時無需多少外力,末日大唐越是掙扎就越快倒塌

公元904年,朱温的部將衝入皇宮,將唐昭宗和昭儀李漸榮亂刀砍死。公元905年2月,朱温在九曲池酒宴上,將昭宗諸子全部勒死,投屍池中。同年6月,朱温發動白馬驛之禍,將三十多位朝堂大臣全部殺死,投屍黃河。公元907年,朱温篡位,大唐王朝這座搖搖欲墜的大廈,終於徹底傾倒了。

08.一切都是局勢使然,唐昭宗改變不了

21歲的熱血少年唐昭宗,在公元888年繼位。繼位之初的大唐局勢就已經註定了未來的宿命:

龐勳起義,大唐失去了士兵的支持;黃巢起義,大唐失去了百姓的支持;黃巢屠戮豪族,大唐失去了最堅強的支柱力量。而在這一系列的事件之後,統一的帝國已經分裂為無數個國中之國。藩鎮不僅甩開朝廷單幹,而且開始了藩鎮間的兼併戰爭。

大廈將傾之時無需多少外力,末日大唐越是掙扎就越快倒塌

在這個大勢之下,大唐王朝就註定是成為一定要倒塌的將傾大廈。

但是,這個大廈不需要太多外力來衝擊,因為堡壘的內部就一直在自挖牆腳。宦官勢力與朝堂大臣,都是將傾大廈的最後支柱。但是,這兩股勢力卻在生死較量。

唐昭宗夾在兩大勢力中間,試圖去做正確的事。但是,此時早已沒了機會去做正確的事。這位少年皇帝的每一個動作都在加劇王朝的內部鬥爭、都在引起周邊藩鎮的高度警惕。朝臣打擊宦官,宦官削弱了,但王朝大廈也削弱了;宦官打擊朝臣,朝臣削弱了,但王朝大廈也削弱了。所以,不用藩鎮動手,大唐王朝就會自己玩死自己。

朝堂鬥爭是小氣候,藩鎮鬥爭則是大氣候。這個大氣候如同滔天巨浪。但這個滔天巨浪早已經沒興趣吹到王朝大廈,而只是隨意地決定王朝大廈到底往哪個方向倒下。中原藩鎮的大浪蓋過了關中藩鎮,所以大唐王朝就死在朱温手中。

朝堂的小氣候能夠玩死王朝,而藩鎮的大氣候則能夠徹底殺死王朝,而且殺得乾乾淨淨、片甲不留。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4732 字。

轉載請註明: 大廈將傾之時無需多少外力,末日大唐越是掙扎就越快倒塌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