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8年,經過清廷多年的籌備,北洋海軍成立了。這支艦隊規模不小,主要戰艦達到了25艘,再加上輔助軍艦、運輸船等將近百艘。
北洋艦隊各主要的艦長以及高級軍官,幾乎全都是福州船政學堂畢業的,還曾到英國海軍學院留學實習。不止如此,李鴻章為此還專門開辦了天津學堂以培養專業人才,甲午戰爭時期,很多畢業生已經開始擔任二副、水手等職位。
這支海軍在當時號稱亞洲第一,也是四支海軍中實力較強、規模最大的一支。就在甲午戰爭中,北洋海軍全軍覆沒,三十年的努力一夜回到瞭解放前。
然而甲午戰爭後,北洋海軍又重建了,那麼這支新建的海軍實力如何呢?
之前北洋海軍被吹噓的過於大,當這個泡沫破裂後,大家也清醒了。所以朝廷上下紛紛要求彈劾李鴻章。在輿論的巨大壓力下,清政府還把涉及到海軍的相關部門停撤了。
可見,朝廷上下已經對北洋海軍對李鴻章失去了信心。但是不能因噎廢食,維新派還是提倡要有海軍的,所以光緒也將北洋海軍的重建提上了日程。
這對於清末海軍的復振,都起到了相當重要的作用。
當然了朝廷確實沒錢,東拆西借籌了點錢,包括地方也給予了大力的支持,不海軍逐步在艱難中進行復建。
然而庚子國難之後,很多海軍基地相繼喪失,清政府幾乎失去了海防。甚至有人建議將訂購的軍艦賣掉,向洋人表示大清沒有備戰之意,以此討好外國人,不過顯而易見,清廷不能接受這樣要求。所以1909年,清政府成立了海軍處,從此北洋海軍成為了歷史,取而代之的就是巡洋和長江兩艦隊。
貝勒載洵、提督薩鎮冰等人還遠赴重洋,出國考察海軍、定造軍艦。然而清廷最後的努力剛剛有點成果,大清滅亡了。
而清末重建的這支艦隊,也成為民國期間艦隊的主力。但是北洋軍閥時期紛紛在搶地盤,海軍這個時候也用不上,根本不受重視,而由於軍閥分裂,中央羸弱,曾經的艦隊走向了分裂,有的去了南方,有的歸屬了直系。
本身就走向衰落的海軍,由於各軍閥不重視,又沒有能力自己建造,而就在這個時期,華盛頓會議上,各國竟然締結了《禁止援助中國海軍協定》,這可是雪上加霜。
中國海軍的建設進一步遭到了巨大打擊,不過即便如此,海軍還是做出了自己的有限的貢獻。
俄國爆發革命後,國內局勢開始緊張,這時候在海參崴仍有不少做生意和居住的華人,當地華僑潮水般湧向了祖國—中國駐海參崴領事館。而北洋政府包括東北軍閥張作霖都收到了求救急電。
1918年,中國軍艦"海容"號滿載4000名中國海軍戰士,開進了海參崴,展開了撤僑工作,並且完成了這次光榮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