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學生減負,在當前中高考制度下沒有實際意義,也很難做到

給學生減負是大家比較關心的一個話題。但是,給學生減負現在更多的是體現在文件中,體現在政策,在實際的學習中,是沒有辦法做到的。在當前的中高考制度下也沒有實際意義。

學生負擔重主要體現在心理負擔重,作業多,休息少,假期少。

比如作業,現在的學生尤其是初中及高中的學生作業特別多,每天寫到十一點是很正常的事。雖然有的地方要求小學一二年級的學生不要不知家庭書面作業,但是這一點很難作業,作業照常佈置。一位名校小學生在“五一”節期間,要完成101頁的學校佈置作業,從頭到尾只能呆在家裏做作業,即使這樣也都做不完,更別説要出去玩了。

學生的負擔從何而來?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考試。

比如以中考為例。

各個地方的中考40%到50%的學生都沒有辦法考入普通高中,只能進入職業技術學院學習,或者直接輟學打工。不能考入普通高中的,就意味着學生考上好大學的希望就非常渺茫。

想考上普通高中,怎麼辦?只能努力學習。在這種情況下,即使老師,學校執行了國家的政策,給學生減負,那麼家長們也會給學生加壓,增加負擔。不然的話,家長的心理怎麼會踏實。

還有就是學校層面也願意減負。一個學校的發展,一個老師的晉升,更多的需要的是學生的成績。成績排名靠前,才能得到社會的認可,領導的認可。成績從何而來?只能增加學生的學習負擔來進行。君不見到了高三,學生們根本就沒有休息的時間,週六日的課程也排得滿滿的。給他們談減負,是不現實的。

如果一個學校的認真執行了學生的減負政策,那這個學校的發展,學生的成績就比較危險了。

為什麼現在減負一再被提起?

一方面是為了迎合部分家長的需求。這部分家長看到孩子學習非常辛苦,不想讓孩子付出過多。但是現在的事實就是如此,你不努力,你的負擔不重,在考試中就會落在別人後面,就考不上好的學校,好的大學。讓孩子認清這個事實,對孩子的成長來説也是重要的。

另一方面是教育的理想化所致。理想化的教育就是那種快樂教育。學生在快樂中學習。給學生減負也是這種理想化教育的體現。但是中高考這種選拔性的考試不改變,這種理想就很難實現。

所以給學生減負,在當前中高考制度下沒有實際意義,也沒有辦法執行,很難做到。

除非有一天,教育資源非常均衡,不再分什麼名校不名校。考上大學的機會也相對均衡。這個時候再談學生減負,才更為實際。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小編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949 字。

轉載請註明: 給學生減負,在當前中高考制度下沒有實際意義,也很難做到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