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年頭做父母的,誰還沒看過一兩本育兒書?
我們不僅知道“孩子是誇出來的”,要多鼓勵少批評,還知道要表揚“努力”,不要表揚“聰明”。從小可勁着誇,上上下下里裏外外全面無死角的表揚。哪怕孩子遇到失敗,也是安慰鼓勵:“你最棒!”可是孩子為什麼還是沒有變成父母期待中的那樣陽光、自信、勇敢呢?
比如,我家孩子就常常唸叨“這件事我不行的”、“我就是很差的”————這讓我既困擾又苦惱。於是又看了一堆書,既學且思,總算把對”自信”這件的認識從感性上升到了理性。
先來看看孩子不自信有哪些症狀?
1. 習慣性貶低自我
2. 難於作出抉擇,難以付諸行動
3. 容易受周圍人的影響
4. 不敢堅持自己的選擇
5. 對失敗和批評特別敏感
6. 對被人説到痛處時,感覺受到嚴重打擊
7. 當被稱讚時,會覺得尷尬
8. 有幸福焦慮
9. 花費很大力氣自我吹噓
10. 處於少數劣勢、面對批評或失敗時極力為自己辯護
11. 堅信自己無法達到個人目標
你家孩子中了幾條?反正我家娃起碼中了五條以上。説她是不自信,妥妥的。
那麼,什麼叫“自信”呢?那些上課時特別愛表現,幹啥事都喜歡衝在前面的孩子,就是自信嗎?
其實也未必。
自信並不是一種性格,而是一種積極良好的自我觀,是一種成熟的心態。
在生活中孩子們肯定經常接觸老師,老師也是普通人,也有偏好。
老師眼中的喜歡是憑自己主觀意志去判斷的,有喜歡必然會有不喜歡,面對弱小的孩子,有些不喜歡反而會傷害到他們的心靈,所以這就需要所有老師一視同仁,對待不同的孩子因材施教。
有的孩子雖然學習不好但或許他有別的方面才能,有的孩子調皮搗蛋但或許有令人驚歎的腦洞。老師要儘可能的體恤到所有孩子的心情。
除去老師,和孩子接觸頻繁的還有父母
有一些家長認為,孩子膽小沒什麼不好的,等到一定年齡,經歷的多了,就自然好了,因此不幹本不放在心上,這樣的家長缺乏敏感性。
其實,如果不及時對孩子的性格加以教育,發展下去,膽小就會演變成迴避型人格。這種人格,孩子不願意走出自己的舒適圈,害怕跟外界打交道,但這樣是不好的,人是在與環境的相互作用過程中獲得發展的。
1. 經常讚美孩子
有時候善意的謊言往往對人更好,因為父母是親近的人,所以父母的言行的非常重要。讚賞和激勵是促使孩子進步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每個孩子都希望受到家長的重視,而讚賞正是滿足了孩子的這種心理。孩子會更加積極地去努力,在學習上更加努力,把事情做得更好。
2. 信任孩子
不自信的孩子多數比較敏感,這是一種與生俱來的性格特性,不是那麼好改變,這就要求父母要多與孩子溝通,及時給孩子樹立自信。最好能培養一些孩子的興趣愛好。
3. 拒絕比較
自卑的孩子最擔心、最怕的就是父母拿自己和別人家的孩子比較,並且比較的結果是你不如別人。這樣的比較會讓孩子陷入“我不行,我很笨”的思維怪圈,不能自拔。
4. 發現並充分發揮孩子的長處
多花點心思在孩子身上,善於發現孩子的長處,並幫助孩子去充分的發揮他的長處,讓孩子發現自己身上的閃光點。
5. 引導孩子正視挫折
當孩子遭遇挫折時,我們要鼓勵孩子正視挫折,並和他一起分析原因。幫助孩子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6. 充分尊重孩子的意見
當孩子提出自己的意見和建議的時候,父母千萬不要一味地否定和忽視,這樣會讓孩子得不到尊重,而覺得自己不受重視,孩子就會越想越多,變得自卑。
7. 告訴孩子不要那麼太在乎別人的想法
告訴孩子不要把自己看的太重,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生活中,很多人都是過客,別人不會每天把你的事情放在首位,頂多是偶爾議論議論。
太在乎別人想法會讓孩子感覺到疲憊,取悦的不是自己,而是別人。
孩子不自信雖然不像發燒感冒一樣立馬有症狀,但也是埋在孩子生命中的一個大隱患。作為家長要重視這個問題,多花時間和孩子聊聊,瞭解他的內心想法,一起幫助他跨過這道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