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這句話真的就是在描述劉邦建立漢朝之後的所做所謂。
喜歡歷史的都知道,劉邦在建立漢朝之後從前追隨他的人都沒有好下場。莫要提張良最後得償所願的隱居。
張良是真的一心隱居嗎?如果當初想要隱居為什麼又要來助劉邦攻打天下,嶄露頭角?
想想劉邦也真的是殺臣不長眼,但是有些臣子反而就還特別沒有眼力勁的往槍口上撞。
還記得樊噲嗎?那可中學課本里,那個在劉邦身處危險的鴻門宴中拼死相互,敢於項羽怒目相視的人,那個在電視劇裏,為了劉邦自斷手指的人,那個為劉邦血拼戰場的漢子。
究竟為什麼會被劉邦懷疑?為什麼會落得個如此下場?
樊噲之死,有三個人的原因。第一個是因為劉邦,劉幫他自己有問題,第二個就是呂后的緣故了。
第三個原因是樊噲把自己推向火坑。
首先我們都知道,劉邦多麼的過河拆橋,斬殺功臣的事可謂是赫赫有名。也正是因為如此,劉邦的臭名更臭了。
樊噲自己以為和劉邦有一層親戚關係,兩家人也都是老相識了,劉邦殺誰也不可能殺自己啊!再加上自己的功勞。
於是心安理得地接受了劉邦的封賞,成為了高貴的侯爵,居住在繁華的長安,可是他不知道,劉邦把他安排在自己身邊,心裏早就起了殺心,不殺了這個人,劉邦是可能會死不瞑目。
而樊噲這個人因為和劉邦自幼相識,劉邦的“黑料”知道不少,此外,樊噲又十分的直言不諱,在劉邦晚年不見眾臣只與宦官宮女交談時,樊噲更是帶着羣臣闖入皇宮。激怒劉邦。
而且呂后非常欣賞樊噲了,劉邦不得不開始害怕起樊噲與呂后勾結起來,外戚專權威脅到劉家的統治地位,畢竟呂雉就已經掌握了很大的權力,要是再加上樊噲這個有兵權的將領,那麼,他們劉家恐怕就危險了。
因此,這樣算來,樊噲着實是劉邦的眼中釘,肉中刺。不除掉樊噲劉邦心裏就不能得到安寧。
樊噲這樣的人在我們眼中,就算呂雉再怎麼專橫他也會護着自己的主公,恐怕一直都為劉家守着江山吧。只可惜劉邦不這麼認為,他的疑心遠遠比打仗時候多得多。
也許是身居高位之後,劉邦的想法更加的全面,寧可錯殺一個也不能放過一個。當時的市井混混誰能想到當上皇帝之後有這樣的手段和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