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古裝電視劇的朋友,應該都對銀子不陌生。但我們在影片中看到的銀子,跟中國古代真正的銀子卻大相徑庭。無論從外觀還是實際價值上,都和真正的歷史事實出入太大了。今天我們就來看一下這個問題。
首先,銀子是一種稱量貨幣,從漢代開始就有了。當時的銀子被做成餅的形狀,因而也叫銀餅。我們熟悉的銀錠,也就是元寶,是在明清年間才出現的。當時的元寶也都不太像我們現在看到的形狀,中間沒有珠狀的凸起物。再加上銀子本身質地較軟,現在出土的銀子基本都變形的不像樣子了。
中國銀礦比較缺乏,在古代更是如此。一開始的銀子並不作為貨幣,直到明朝開始對外貿易以後,歐洲殖民國家將他們從美洲掠奪的大量白銀,用來換取中國的絲綢、茶葉、瓷器等產品,中國的白銀數量才多了起來,成為了一種可以和銅錢相媲美的常用貨幣。
但即便如此,普通人一輩子可能也賺不到一百兩銀子,許多老實的莊稼人,甚至一輩子都沒見過銀子。清朝初年的時候,一兩銀子可以換1200多枚銅錢,就算到了清末,一斤豬肉的價格也僅相當於18枚銅錢。當時一兩銀子差不多等於現在的500元。當時買一畝地,只需要七八兩銀子就行了。
明朝的時候,銀子的價值更高。以當時戚繼光戚家軍的軍餉為例,當時戚家軍每月的軍餉還不到一兩銀子,而平頭百姓只要2兩銀子就能應付一年的生活了。當時人們最主要的貨幣還是銅錢,銀子是相當珍貴的。
所以我們現在看電視劇裏動不動幾千幾萬兩銀子,那在歷史上就算是皇親國戚也沒有這麼大手筆。可見現代人對古人生活的無知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