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國拿象棋申遺6次均失敗,質問為何不過聯合國認識漢字嗎
“四大文明古國”,僅有中國不曾出現過斷層,5000多年的文化底藴,讓現今不少國家羨慕不已,甚至打起了我國文化的主意,極其有名的當屬於韓國,見什麼好的就稱是自己國家的,史上就曾發生過這樣的事情,此國拿象棋申遺6次均失敗,質問:為何不過?聯合國:認識漢字嗎?
中國象棋起源於中國的一種棋戲,最早出現於何時,已經無從考究,但棋盤中的河界,名為“楚河漢界”,此名是受楚漢相爭,韓信作象棋的傳説影響。
據《楚辭·招魂》記載:“菎蔽象棊(qí,同棋),有六簙些。”在先秦時期,六簙戲是用象牙做的棋子,黑白各六枚,可見“象棋”一名早已出現,並且棋戲在我國曆史悠久,同時經過了許多的演變與衍化。
另外據《周書·本紀》記載:“天和四年,五月乙丑,帝制《象經》成,集百寮講説。”“象戲”一詞最早出現的時間便是北周武帝天和四年,“象”即象徵之意,“象戲”便是以棋局象徵陰陽五行或兵法玄奧,後來的象棋也是這個意思,但根據文獻,現今的象棋與古代象戲還是有很大的差別。
有一相傳唐朝的牛僧孺製造了現今通行的象棋,象棋的棋子設置是根據古代兩軍作戰的形式而成,周代時期,軍隊的基本編制“伍”,就是由5名步兵組成,作戰的兵器是由弓、殳、矛、戈、戟5種為一組使用,因此象棋對弈雙方各有5個小卒。
不過在北宋末,近代模式的象棋已經定型,共有32枚棋子,黑紅各有將(帥)1個,車、馬、炮、象(相)、士(仕)各2個,卒(兵)5個,到南宋時,象棋已家喻户曉,且成為了十分流行的對弈遊戲,皇帝專門在宮廷設有的“棋待詔”中,象棋手佔了一半以上,同時還出現了許多象棋著述,如《棋經論》、《象棋神機集》等。
但沒想到的是在近代,竟發生了讓人啼笑皆非的事情,印度堅持聲稱象棋是屬於印度的,連續6次申遺,讓聯合國都看不下去了,反問印度認識漢字嗎?可印度並不管這些,印度表示還是會一直申遺。
如今我國已經越來越重視申遺一事,文化和旅遊部辦公廳組織也開展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檢查和調整工作,象棋保護單位為北京棋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