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歐洲十分為難:半死不活的伽利略導航系統,該何去何從?

由 勞新忠 發佈於 經典

隨着中國北斗三號衞星導航系統的建成,我們終於有了可以比擬美國GPS系統的衞星導航。然而在世界範圍內,最尷尬的並不是GPS,而是歐洲的伽利略導航系統。面對北斗的強勢崛起,伽利略的未來變得越來越難以捉摸。
曾幾何時,歐洲的伽利略衞星導航系統是僅次於美國的先進系統,我們曾積極申請加入,歐洲在2003年的時候吸納了中國參與,但是在美國的壓力下,歐洲在2006年就逼迫中國退出。這段歷史相信一些網友還記憶深刻。現如今風水輪流轉,短短十幾年後,我們就有了先進的北斗導航系統,而伽利略到現在卻依然半死不活。
早在1999年,歐洲的法德意三國就開始牽頭建造歐洲自己的衞星導航系統。但是光是談判就談判了4年,到2003年才初步達成了一致意見。為了緩解資金的困境,當時歐洲吸納了中國加入,中國因此投入了3.2億歐元的資金。2006年中國退出後,歐洲依然面臨嚴重的資金預算問題。直到2011年,伽利略系統的首顆導航衞星才順利進入軌道。
隨後,伽利略系統在各種麻煩中不斷停滯。一直到現在,伽利略系統需要的30顆衞星才發射了26顆,在北斗衞星導航系統建成的刺激下,歐洲才決定在今年年底前不惜一切代價將剩下的衞星發射升空,就算是藉助美國的力量也要完成。而這距離伽利略規劃建成的時間已經延遲了12年,目前伽利略計劃的實際費用已經達到了75億歐元。
不僅如此,這個費盡心血建成的伽利略系統似乎並不完善。截至目前,伽利略系統一共發生了兩次故障,其中的一次甚至停止服務整整一個星期時間。為了避免和美國的GPS系統衝突,伽利略被設計成一個純粹的商用系統,但依然和美國GPS產生了一些衝突。隨着英國脱歐等突發事件,伽利略系統未來面對的挑戰還相當多。
在中國北斗三號衞星系統建成的今天,伽利略不得不思考自己的未來。目前,俄羅斯的衞星導航系統已經跟北斗系統合併,但美國顯然不會給伽利略這個機會。好在歐洲本身的市場也很大,伽利略系統也得到了許多商業公司的承認。在可預見的未來內,GPS,伽利略,北斗這三家將成為區區拿球定位服務的三分天下。
但很明顯,伽利略已經失去了爭奪頭把交椅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