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三分之二是知乎日報:日語可以完全用漢字書寫嗎?" href="/zh-my/classic/VrZgigfhnC.html">日語。
內容: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這三個詞中,“人民”和“共和國”是日本人在江户時代後(即 1603 年後)所造。所以説,中國的正規名稱“中華人民共和國”中有三分之二是日語。
此謠言傳播之廣,毀人之深,令人髮指。有人甚至信誓旦旦寫了一篇文章為其背書。
先從結論開始講
“中華人民共和國"有三分之二是日語,純屬胡扯!
“中華人民共和國"有三分之二是日語,純屬胡扯!
“中華人民共和國"有三分之二是日語,純屬胡扯!
相反,日本的國名“日本”,極有可能百分之百是中國唐朝人造的。
一,“MADE IN 江户時代”?
謠言稱,“人民”一詞為日本人於江户時代所造。
然而,筆者隨手一翻,在日本平安時代所着的『今昔物語集』中看到這麼一句。(後附小譯)
圖 『今昔物語集』手抄本(成書於平安時代末期,公元 1100 左右)
王、及び人民に至るまで、是を見て、涙を流して禮拝し奉る時に、仏、眉間より光を放ち給ふ。
——『今昔物語集』巻 11 第 15 話 聖武天皇始造元興寺語 第十五
【譯】上至國君下至民眾,都看到了佛的顯現。在他們流着淚膜拜的時候,佛的眉間放出了光芒。
造謠的能不能更坑爹一點?説好的“MADE IN 江户時代”呢,平安時代的『今昔物語集』比江户時代早了有 500 年。
所以,就算“人民”是日本人造的,那也不是造於公元十七世紀的江户時代,而是公元十二世紀左右的平安時代。
二,“人民”到底是誰的
那麼,接下來,我們需要搞清楚,12 世紀前的中國古籍中有沒有“人民”一詞。
首先,有請我們列北宋四大部書之一,政治軍事歷史綜合巨着《冊府元龜》(始編於景德二年,即公元 1005)。
均人掌均地政,均地守,均地職,均人民、牛馬、車輦之力政。
《冊府元龜》 邦計部·總序 卷四百八十三
【譯】均人掌管使地税合理,使山林川澤之税合理,使各種從業税合理,使對於人民、牛馬、車輦的力役徵調合理。
這麼一看,基本上可以確定在可考的文獻中,“人民”的使用,中國是早於日本的。
然而,我們不能留給謠言一絲活路。
有請一位曾經生活在大唐的郭先生(卒於鹹通十三年,即公元 871 年)。
獫狁人民獷悍
《大唐故郭公墓誌之銘》
【譯】獫狁族人(古代北方民族)民風粗獷兇悍。
接下來,我們召喚出一位生活在公元前 400—公元前 320 年的老先生。鬼谷子!
今者王公大人為政於國家者 皆欲國家之富 人民之眾 刑政之治。
《墨子》·尚賢下
當今掌握國家政權的王公大人都希望國家富強、人口興旺、刑法治國。
最後,最後,答主決定祭出一本大殺器。
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思無邪
下圖 《詩經》(公元前 11 世紀至前 6 世紀詩歌集)
質爾人民 謹爾侯度 用戒不虞
《詩經》大雅·抑
【譯】治理國家安定人民,謹慎你的法度吧,以此告誡發生意外出現不測。
小結一下,
日本古籍中最早可考的“人民”出現於公元 1100 年左右。
中國古籍中最早可考的“人民”出現於公元前 11 世紀至前 6 世紀。
相差 1700-2200 年。
至此,“日本人發明了人民”這一命題為真只剩下一種可能,
那就是距今大約 3000 年前日本人發明了“人民”這個詞,然而他們由於某種原因不願意寫出來,一直憋了 2000 年,終於在公元 1100 年的時候捨得用了一次。
然而這種荒誕的假設也是不可能的。
因為,漢字從中國本土傳至日本是在公元 3 世紀左右,即彌生時代末期古墳時代初期。
《詩經》的年代距離日本進口漢字近千年以上,試問沒有漢字怎麼可能造出漢字詞語?
所以,“人民” ,MADE IN CHINA。
三,“共和國”?,“共和”+“國”!
這個謠言還有一個語法知識上的錯誤,“中華人民共和國”裏有 4 個詞。
從中文角度講,“共和國”是一個由“共和”和“國”組成的合成詞。組成合成詞的詞素往往是可以單獨成詞的。“共和國”就是個例子。
從日語的角度講,即便是根據日本國立國語研究所的詞語單位認定標準,也很難一口咬定“共和國”是一個詞語,精確來講它是由“共和“與”國”二詞構成。
四,中國的“共和”不是第一次了
先打臉,再廢話。
召公 周公二相行政 號曰 共和
《史記·周本紀》
【譯】召公,周公二人蔘與執政,國稱“共和”。
這段記載的歷史背景是,西周國人暴動,周厲王被驅逐逃離都城鎬京(現西安長安區)。諸侯們擁戴共伯和為天子取而代之,天子令召公、周公二人蔘與治國。
所以,在西周的“共和”政體中,國家中並不存在世襲制的國王,而是通過國家中有權者的推選。換而言之,在西周“共和”中,最高領導人的選舉權不在民眾手裏,而是由處於社會金字塔上部的人進行推選。(這裏不再展開,請各位看官聯繫現實,自行腦補。)
其次,對於西周“共和”的在中華文明歷史上的意義,歷史名家,曾任中國歷史文獻研究會會長、北京師範大學古籍所教授的劉乃和教授這樣評價。(黑體為筆者注)
共和行政是中國歷史上的一件大事,共和元年即公元前 841 年,是中國歷史有確切紀年的開始,意義重大,開創了中國歷史準確紀年,此後中國的歷史脈絡清晰,一直到今天,沒有間斷記載。正是這件事讓我們能夠上溯幾千年而不迷惘。在此之前,我國的歷史只能是傳説,時間脈絡十分模糊,只能夠通過文物考古追溯,準確性是不夠的。所以説,共和行政,無論這個“共和”指代的是什麼,總是對中國的歷史起了十分重要的里程碑式的作用。
如此一來,“共和”一詞有兩大意義值得放入國名。
一,非世襲的推選式政體,二,中國歷史的里程碑式標誌。
請問,還有比“共和”一詞切合 49 新中國的國家內涵的嗎?
五,為什麼有人説“日本人發明了共和”?
其實是這樣的。
江户時代,日本地理學家 箕作省吾 在翻譯英語“republic”一詞時十分苦惱,找不到合適的詞語。直到有一天他受了江户時代漢學家 大槻盤渓 的啓發:“你看你看,republic 想表達的政治思想不就有點像中國西周的“共和”時期嗎?”。
於是,在 1854 年箕作省吾的着作《法窗夜話》中“republic”第一次被翻譯成“共和”。後來,中國的晚清的留學生們覺得這個翻譯十分切題,便將它帶回了中國。
客觀地説,箕作省吾 受漢學家 大槻盤渓 的啓發,率先引用中文詞語“共和”將“republic”翻譯為“共和”。日本人陰差陽錯地牽線搭橋,幫助中國人接觸了英語的“republic”這個概念。但以此為理由説“共和”是日語就完全是子虛烏有。
不過,如果真有人堅持“一旦 A 國語被 B 國人引用在翻譯上使用,則可稱該詞語屬於 B 語”這種神邏輯的話,我只能微笑着任由這種人自生自滅了。
六,“日本”從哪裏來
在這裏講一個日本人留學生的故事。
先讓我們回到公元 717 年的長安。
那時正值盛唐開元盛世,寬約 100 多米的朱雀大道上車水馬龍。來自各個國家的商人驚歎着人類歷史上第一個彙集了東西文化的國際化大都市的繁華。
圖 唐長安城明德門復原圖 來源網絡 侵刪。
(一排 5 個城門的路有多寬。見過北京南京西安城門的朋友可以腦補一下)
在人羣之中,有一位名為井真成的年輕人。
他剛剛結束了長達數月的旅途,從家鄉日本不遠萬里來到了大唐都城。當時的他也許正在計劃着他的求學之路,以便今後返回故鄉,報效他的祖國。
但當時的他可能萬萬沒想到,他會在這個城市中紮根,並被委以重任。
然而他這一來,就再也沒有回去。
開元二十二年(公元 734),井真成永遠地長眠於他度過了半數人生的長安,享年 36。
在他的墓碑上,這樣寫着。(後附小譯)
公姓井,字真成。國號日本,才稱天縱。故能銜命遠邦,馳聘上國。蹈禮樂,襲衣冠;束帶立朝,難與儔矣。豈圖強學不倦,問道未終;壑遇移舟,隙逢奔駟。以開元廿二年正月█ 日,乃終於官弟,春秋卅六。皇上哀傷,追崇有典;詔贈尚衣奉御,葬令官給。即以其年二月四日,窆於萬年縣滻水東原,禮也。嗚呼!素車曉引,丹旐行哀;嗟遠人兮頹暮日,指窮郊兮悲夜台。其辭曰:“壽乃天常,哀茲遠方;形既埋於異土,魂庶歸於故鄉。”
(█ 處字跡無法辨認)
【譯】姓井名真成,來自日本。天生聰慧才華橫溢。故受命揚帆策馬遠赴中國。通曉中國之禮儀教養,融入大唐。若此人身着正裝立於朝廷之上,恐怕無人出其右。可誰料他壯志未酬,突然離世。開元二十二年,正月█ 日,死於官舍。時年三十有六。聖上為此而悲,依照慣例賜其榮譽,下詔書贈其尚衣奉御官職,並行葬禮。依照禮法,時年二月四日葬於萬年縣河東原上。嗚呼!黎明時分,引素車架赤幡以表哀悼。井真成垂危時一邊哀嘆身處他鄉,一邊用手指向遠郊的墓碑以表悲傷。在彌留之際他説道:
“雖知死乃天命,只哀客死他鄉。既此身埋異土,願我魂歸故鄉。”
圖 井真成墓誌銘拓片 正方形邊長 39.5 釐米 2004 年出土於陝西西安 原物存於西北大學歷史博物館新館
井真成的墓誌銘一經出土,立即在日本引起轟動。出土後一年的 2005 年,井真成墓誌銘實物被送往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展覽。日本天皇與皇后親臨現場觀看展覽(就是現在仍在位的這二位)。
圖 日本今上天皇 明仁 及皇后美智子
你可能會奇怪,為什麼一個日本留學生的墓誌銘會驚動日本天皇。
其實不難理解,原因有二。
一,這是目前在中國發現的最早的日本人的墓誌銘。
二,這是現存資料中最早出現“日本”的石刻資料。
另外,唐代時,“日本”這個稱呼通過遣唐使流傳到島國時,島國人只知這是“日出之處”的意思,欣然接受。然而當時的日本人民並不知道漢字的讀音,繼續沿用自稱。將“日本”讀作[hinomoto]或者[yamato]。
之後,奈良時代(794-1192)漢字的知識逐漸通過教育得以滲透。到中國的隋朝時,漢字的(當時的)正確讀音在日本被普及,“日本”二字的日語讀音逐漸變為當時中文讀音的“nichihon"再變為“nippon”而後變為“nihon”,沿用至今(「ニチホン」→「ニッポン」→「ニホン」)。現代日語讀法音似現代漢語拼音的“ni3hong4”(此處數字表拼音四聲)。
ps1:關於井真成那一段,在 2005 年 NHK 創作西安紀錄片時被當做引子放了進去。雅叔出演,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看。
ps2:類似“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三分之二是日語這種扯淡謠言還有很多,比如像”現代漢語中 70%是日語詞彙”,“離開日語,現代中國人幾乎無法説話“之類,真是糾正都來不及。假以時日,再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