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項羽自刎的悲劇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項羽欲學萬人敵

由 公羊易綠 發佈於 經典

新聞閣歷史事件縱覽古今歷史,綜合重大歷史事件,暢聊名人名士,扒一扒不為人知的趣味野史。

項羽自刎

項羽自刎,結束其一生,也讓歷史永遠的記住了這位亂世的傑出人物。在楚漢爭霸時期,這個結局似乎是註定的,但是也與人為原因分不開的,使得項羽在30歲就自刎而死的原因,既有歷史背景方面的,也有個人性格方面的,更有當時的外力作用,三個方面的原因造成了項羽的早亡。

項羽自刎劇照

首先就是當時的歷史背景。當時處於秦王朝後期的亂世之時,大小勢力紛紛佔山頭,自立門户,各種大大小小的戰爭不斷,楚霸王作為當時最具實力的隊伍之一,被各方的勢力所忌憚,尤其是劉邦,對項羽的存在感到難以忍受,楚漢爭權變得越來越頻繁,這使得項羽應付的十分無力,甚至是感到疲倦。

然後是項羽自身的性格原因。項羽是非常勇猛的,但是在謀略方面略有不足,他的叔父在戰爭中去世之後,少了叔父這位軍師的指點,項羽變得無措,甚至在很多的情況下,做出了不少錯誤的選擇,尤其是在鴻門宴這個事情上,錯失了良機,使得項羽的地位變得更加危險。直到垓下之戰,項羽被迫自刎於江中,這是非常遺憾的。另一方面,項羽本身的不聽勸阻,使得手下的一些將領寒心,不少真正用心追隨的謀士們紛紛遠走,使得項羽變得孤立無援。

最後是外力原因。這個來自於當時的一些權謀家,這些權謀家在垓下之戰的時候,使用了不少的計謀,這些計謀正中項羽的軟肋,使得項羽在戰爭中勇氣受挫,喪失了重新再來的勇氣和自信,最終項羽自刎,西楚霸王殞命。

項羽欲學萬人敵

項羽,名籍,字羽。祖上是在楚國當差,亦是楚國名將項燕的孫子,據説項羽天生一身神力,那項羽欲學萬人敵是怎麼一回事呢?

項羽

項羽欲學萬人敵是説的是項羽小時候的故事。出生於楚國的富貴世家,長輩當然得從小得注重項羽的教育,於是給項羽請了好幾個教書識字的老師,來教項羽,可是項羽在這些老師的教導下沒多久,就失去了耐心和興趣,不肯再學習下去。於是家裏人又請了好幾個教習劍術的老師來教他劍術,項羽又在這些老師的教習下學習了沒多久,就又不肯學習下去。這時候他的叔父項梁就問他原因,他生氣的對項梁説道:讀書習字,只要能寫出自己的名字就可以了;學習劍術,只能學到單挑一個人的本事,這樣的劍術,不值得我去學習;我想要學習一個人能敵萬人、能對付千軍萬馬的大本事。項梁看着此子大驚,於是不再讓項羽讀書習字,學習劍術,開始親自教導項羽學習兵法。在項梁的諄諄教導下,項羽兵法終有所成,並且在秦朝末年的時候,帶領江東子弟兵大破秦朝,拿下了大半江山。

從項羽欲學萬人敵的事蹟中,可以看出,成功並非偶然,要想成功你首先得抓住成功的關鍵點,就好像項羽抓住了,要想打敗當時的秦朝,以讀書識字和單挑無敵的本事是萬萬不能的,只有靠一個人能對付千軍萬馬的本事才能成功。

項羽有沒有孩子

一代梟雄,西楚霸王項羽有沒有孩子呢?關於這個問題,史無明載,只是《史記·陳丞相世家》中載有陳平與劉邦的一段對話,稱項羽在用人方面“任其所愛,非諸相即妻之昆弟”,即項羽用人唯親,不給籍籍無名的懷才人士機會之意。一句“妻之昆弟”,顯然闡明瞭項羽有妻子,既然有妻子,那自然也應該有一男半女吧?因而後世猜測項羽有沒有孩子,多半還是傾向於“有”。

項羽劇照

史料典籍上多記載虞姬是項羽畢生最愛的女人,然而卻未必是唯一的女人,據有關資料顯示,項羽在娶虞姬之前,很可能有過婚姻,因而他與虞姬夫妻多年,也並未計較虞姬是否有生育這個問題。況且兩人在一起時,正是天下大亂,戰火紛飛之際,每天過的都是刀尖舔血的日子,在這種情況下,一旦有了子嗣,則無疑會增加其危險性,對於志在奪得天下的項王來説,並非明智之舉,因此,虞姬與項羽之間沒有孩子的説法,應該是站得住腳的。

其實,有關項羽有沒有孩子這個問題,不光後人關心,處在當時的歷史時期,還有另一個人也十分關心,那便是項羽的死對頭,漢高祖劉邦。

據説劉邦奪得天下後,對項羽的黨羽展開了一系列追殺清剿活動,意在斬草除根。在劉邦追殺的目標中,除了項羽的親信部將外,當然也包括大有可能繼承項羽遺志,日後捲土重來的子嗣。在劉邦的大舉清剿下,即便項羽有孩子,恐怕也很難逃脱被搜捕殺害的命運吧。


鴻門宴評價項羽

鴻門宴作為楚漢雙方核心領導層的第一次正面對決,以劉邦團隊的完勝而告終。鴻門宴評價項羽為何?説驕橫愚蠢可能過了些,但若説通過亞父范增的那段怒其不爭的國罵,暴露出項羽“婦人之仁”的性格特點,恐怕無人會反對。

鴻門宴項羽劇照

作為項羽的長輩及軍隊的首席智囊,范增眼見刺殺劉邦的天賜良機在項羽的熟視無睹中白白溜走,其當時的心情,大概只能用“痛心疾首”來形容。

項羽為何在范增的多次暗示下裝聾作啞放過劉邦?分析其心理,除了不屑於採用暗箭傷人的卑鄙手段來除掉政敵之外,更深層次的原因在於其自大,對楚漢雙方的實力對比沒有一個正確的研判。

眾所周知,楚漢雙方對峙之初,區區十萬漢軍在數量和戰鬥力方面都遠遜於雄兵百萬的楚軍,更何況項羽剛在咸陽戰役中取得了重大的勝利,基本殲滅了秦軍的主力部隊,缺乏實戰經驗的漢軍當然更加望塵莫及。這種種優勢,都是項羽小看劉邦的內在原因,因而項羽也有其剛愎自用的性格特點。

然而論政治手腕,莽夫項羽比起城府極深的劉邦來,自然不是一個等級的。

早在赴宴之前,劉邦早已運用政治斡旋的辦法“策反”了項羽的叔叔項伯,不但令項伯私下對其透露絕密軍事情報,更在鴻門宴最兇險的舞劍助興橋段中挺身保護劉邦,對這等危險的信號,項羽非但沒引起重視,甚至連對叔叔隻言片語的責備都沒有,這般公私不分,底下眾將看在眼裏,如何不心寒?所以,從這層意義上來看,鴻門宴評價項羽用人唯親也並無不妥。

蔣介石和項羽

中國自古以來就孕育出了許多人傑,他們不乏大智大勇之輩,他們中的一些故事至今廣為流傳。項羽是秦朝時候的人物,蔣介石是中國近代的人物,蔣介石和項羽這兩個處在不同時代的人,他們之間竟然有相似的經歷。

蔣介石

項羽,秦朝末年的軍事家,秦朝末年下相人,是楚國著名名將項燕的孫子。在秦朝末年,項羽和劉邦憑藉個人的能力領導起義,推翻了秦王朝的統治。

蔣介石,名中正,字介石,是中國近代著名政治人物和軍事家。蔣介石在中國近代史上是一個關鍵人物,他在任期間,曾對中國的歷史進程產生過重要的影響。

項羽在起義不久之後,以少勝多,聯合各路諸侯攻打秦朝,一路高歌猛進,兵是越打越多,氣勢和鬥志都越來越昂揚。蔣介石在北伐時期,同樣也是打了許多以少勝多的戰役,同樣高歌猛進隊伍不斷壯大;項羽在推翻秦朝統治後,和劉邦爭奪天下時,節節敗退,兵越打越少,最後退於垓下,自刎而死,同樣,蔣介石在解放戰爭時期,隊伍越打越少,亦是節節敗退,最後退守台灣,失去對大陸的控制權。

人們常言道,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蔣介石和項羽除了以上列舉的經歷相似,他們的一些事蹟甚至可以對應起來,比如項羽的楚漢聯合抗秦可以和蔣介石國共合作抗日對應起來,項羽的鴻門宴可以和蔣介石的重慶談判(蔣介石錯過機會)對應起來,項羽和劉邦的楚漢相爭可以和蔣介石的國共內戰相對應起來。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所以才成為人們茶飲後的話題,被世人所借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