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學完新課,高三天天覆習,你是不是感覺只上兩年高中?
一位考上重點大學的新生説,我像是讀了兩年高中,因為高中最後一年一直都在複習。
這位同學説,高三時,每天“5點40分起牀,6點40分上早自習,8點上課,上下午各4節課,晚上10點下晚自習。每兩週只能休息週日一上午。”其實,這就是很多高三學生的作息表。“每天過得都一樣。”
基礎教育的“末年”成為“複習年”,似乎已經成為一個被普遍接受的現實。高三的學習就是複習、考試,考試再複習,直到最後的高考。
筆者一位朋友的孩子,在河南東部的一所縣城高中讀書,他説,每天5點半起牀,晚上十 一點睡覺,中午和晚飯的時間都只有20多分鐘。從進入高中那一天,學生都沒有完整的度過一次法定的假日。
這位朋友説,班裏學生,都在學習,你想找同學聊聊天,沒有人理你。大家都只有一個念頭:只要學不死,就往死裏學。
這樣的狀態,好嗎?
首先,家長是願意接受。那所縣城高中學校,如果分數不能達到錄取線,託人找關係三五萬元可能也搞不定。如果想復讀,找到關係,也要交上三五萬元的復讀費。就這樣,家長都願意讓自己的孩子來這所學校。能在這所學校讀書,在外打工的父母就感覺孩子在重點大學讀書一樣榮光。讓孩子多花些時間讀書,拼命的學習,家長沒有太多意見。
其次,學生多數是願意接受。對於許多非一二線城市的高中學生,他們也非常清楚,真正能改變自己命運的辦法,只有高考,而且高考是一個相對比較平等的途徑。高中階段,已不是義務教育,學生們也不會也向老師爭論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規則。
再次,學校渴望以此提高學校影響力。學校每年能考二三十名北大清華學生,這一定是非常了不起的學校,不論你用什麼樣的方法。在法律、制度和政策許可能範圍內,如何能提高學生高考成績,是高中學校教育教學的唯一指揮棒。所以,當上級要求高中學校開足開夠體音美課程時,學校便會通過教室裏貼着“合規”的課表,學生們執行另一張課表的辦法應對上面的檢查。而更多時候,檢查者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之所出現這樣的情況 ,有專家分析,一是地方政府不依法治教,對於破壞教學秩序的行為不制止不追究,以升學率為導向考核學校和老師。二是單一的分數評價體系,考什麼教什麼、教什麼學什麼,導致了基礎教育階段唯分數論。
其實還有一個更深層次的原因:這不僅是個教育問題,更是社會問題。當前的社會分層、社會分工給予了高考壓力,上大學和上職高,未來就業的收入差距、地位差距較大,導致大家更願意上大學。
高中末年複習,也許將是一個長時間的難題。
像古代雅典戰神山上的法官那樣:“本庭不懂此案,過一百年再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