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圓夢丨從“畫電腦”到“電腦畫”
9月開學季,寬敞明亮的多媒體教室裏,安樂小學四年級的學生們在老師趙丹妮的引導下學習使用電腦畫圖。就在二十年前,在同一所學校上學的孩子們只能通過老師畫在黑板上的粉筆畫認識電腦。如今,孩子們一上小學就坐進了現代化的教學樓,嶄新的三層教學樓成為大山深處孩子們理想楊帆的起點。
安樂小學地處巍山彝族回族自治縣最南部山區,建於1961年,學生來自巍山縣巍寶山鄉安樂、大箐兩個村委會。2000年10月,巍山縣彝族回族自治縣融媒體中心記者曾經到過安樂小學採訪,拍下一組照片。“同學們看,老師畫在黑板上的這個東西就是電腦。”一位老師將電腦畫在黑板上,把電腦的用途告訴給孩子們。
當時,學校的教室狹小擁擠,第一排的學生已經和小黑板擠在了一起,老師只好站在學生旁邊講課;放學後學生要自己做飯,地上的灶輪流使用;教師三人一間宿舍,共用一張桌子備課;回家要過河,高年級的學生在河裏保護低年級同學……
如今的安樂小學校園裏,體育課有了平坦的操場,放學後學生們可以安安穩穩地坐在餐廳吃飯,食堂一日三餐為學生定製營養餐,宿舍裏有了上下牀,再也不用擔心地上的蟲子和夏日屋頂燻人的暑氣……
“以前不要説是計算機了,就連一台錄音機都沒有。教學是複式班,我每種課程都要教,上音樂課老師就是數着哆來咪發唆的節拍敲打桌子,老師唱一句學生唱一句。上體育課的時候,大學校後邊的山上,找一塊稍微平坦的地方,簡單給學生活動一下。”餘進華老師從教已經33年,談起變化感慨萬千:“如今每個老師的宿舍裏都配備了電腦,老師們通過各種培訓,逐步適應了信息技術和課堂整合的全新的教學方式,學會了根據學生的實際需要製作課件。”
巍山縣曾經是國家級貧困縣,2020年實現了脱貧摘帽。“十三五”期間,巍山縣累計投入約7.99億元,實施了教育現代化推進工程各類新建、改擴建學校項目共計211個。“全縣義務教育所有中小學都建設了1名學生基本1個機位的計算機教室,百名小學生、初中生配備學生機分別達到了14.6台和12.7台,保障了學校信息技術課程的開設。所有初中、鄉鎮中心完小及10所村完小全部教學班都配齊了多媒體設備,全面實施雲南省義務教育網絡建設計劃項目。所有義務教育學校共900個班級以及10個鄉鎮中心學校全部接入雲南省義務教育寬帶光纖專線互聯網絡,初步實現了‘校校通網絡,班班全覆蓋’。”巍山縣教體局負責人向記者介紹。
雲南網通訊員阿世剛記者段毅攝影報道